本文编辑 Carol
资料来源 网络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芯师爷
今年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带来的一份全团建议是
《关于支持重庆建设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议》
(下称《建议》)。在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唐良智说,
“多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已具备良好基础。”
他指出,重庆建设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
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还将当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这份全团建议中,重庆代表团希望国家在4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是
支持重庆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重庆两江新区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二是
支持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平台的建设和重点项目实施,比如在智能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第三方智能(电动)汽车测试评价平台;
三是
批准启动重庆至新加坡之间的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设,逐步建设重庆至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据通道,推动重庆成为国际信息通信高地;
四是
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科协、中科院等国家部委和单位与重庆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这份力争建立大数据智能化基地中,利用本地优势,支持重庆建设
国内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基地
成为重中之重。
受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影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调整力度正在加大,2015年至2016年出现的大规模半导体整合并购正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也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中排首位。
2018年2月12日,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两江新区和紫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入驻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约定,紫光集团拟在重庆投资建设紫光芯云产业城,预计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紫光集团以集成电路产业为先导,构建了从“芯”到“云”的产业链。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国芯深耕集成电路相关领域多年,在智能芯片市场中具有竞争力,芯片产品涵盖身份识别、移动通信、金融支付以及智能终端等。
据重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对重庆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产业城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重庆市直辖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
此外,去年11月,深圳前海深港半导体投资有限公司也与两江新区管委会共建半导体产学研平台项目,将在该新区建立重庆两江半导体产学研基地。该公司董事长杨丽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致力于半导体产业相关产业的实用性人才培训、微型科技企业孵化,并和政府、民企合作,分别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的产业投资基金。
唐良智认为,重庆的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重庆市智能产业企业超过3000户,智能优势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智能终端产量全国第二,重庆市已成为西部率先、全国首批实现行政村光纤和4G全覆盖的省区。
另据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电子制造业产值由2010年的626亿元增长至
2017年的5700多亿元。
电子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3%提高到24.5%,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重庆已初步建成
“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
的全流程体系。西南集成、中科芯亿达等本地企业在射频、驱动、功率等模拟及数模混合IC设计方向具备一定实力,锐迪科、弗瑞思科等发展通信、数据传输等IC设计业务的公司也落户重庆。
重庆拥有中电科两条6英寸军民融合芯片生产线,华润微电子8英寸功率及模拟芯片生产线,万国半导体在渝的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生产线及封测线。重庆超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拥有8-12英寸IC级硅片制造能力,填补了我国半导体材料产业的空白,改变了该英寸晶圆制造材料依靠进口的历史。平伟实业进入了重庆集成电路封测领域,SK海力士、嘉凌新科技等都在渝建有存储芯片、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线等。
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保障与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怎么强调集成电路的重要性都不显过分,因为它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基石,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粮草”,离开它的“喂养”,世界甚至无法运转。
通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集成电路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正在改观,产业链培育和布局基本完成,相关成果陆续显现。
预计10年内,中国集成电路从技术到产业都将迈上新的高度,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基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全球芯片产业正加速向中国集中,国产芯片技术在自主研发和出海的双支撑下,已成长为新的市场风口,但依然缺乏高端产品,这种局面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改观。
2月22日,紫光展锐与英特尔宣布达成5G全球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搭载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的全新5G智能手机平台,并计划于2019年推向市场。调制解调器是通信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少芯片设计厂家就卡在此处而无法在第一时间推出5G产品。该合作计划公布后因为指向全球高端芯片市场和5G引起广泛关注。
紫光集团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并将两者整合为紫光展锐的每一步都掀起不小的市场波澜,合并后的紫光展锐在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稳居世界前三,80%的芯片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拥有亚洲第一的射频前端产品以及中国最大的物联网芯片市占率。但由于种种原因,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当5G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产业焦点,当全球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进入创新活跃期,它所带来的千亿连接将创造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新市场,新一代的巨无霸企业或许就在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的紫光展锐等中国企业中产生。
尽管我国芯片产业日益强大,但由于过去几十年投入不足,欠账太多,无论是
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规模
还是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很大,尚需努力才能再上台阶。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说:“我们的技术空白点还很多,我们的骨干企业规模和利润都远远不及竞争对手,国家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去支持研发和创新,只有持续投入二三十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绝不能因为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快、技术进步大而掉以轻心,必须清醒地看到马上就会到来的艰苦爬坡,在这个逆水行舟的阶段,国家支持一旦出现间歇性停顿,就会前功尽弃。”
“当我们在追赶时,有非常多的路径可以借鉴,越接近前者,可借鉴的东西就越少。”叶甜春说,“全球产业正在整合,产业模式在变,中国集成电路如果不能攀上一个大的台阶,不迅速调整战略,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开,只有靠创新的研发、创新的思维,才能找到正确路径,避免掉入陷阱。”
叶甜春说:“过去二三十年,电子产品规格主要由日本与欧美厂商定义,现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很多新产品必须针对中国市场定义,这是中国市场引领全球市场的开始,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塑市场格局的机会。如果说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靠应用在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便不可缺失。一个相互驱动的生态体系,面向不同行业应用产品的设计、制造的一体化垂直整合模式还待建立。”
叶甜春强调,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
高技术密集、涉及学科众多、高度全球化
的领域,没有一个国家敢说绝对领先,而是各有所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此时已不是简单地追赶领跑,
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
都不可偏废。“如果高铁的所有零部件供应全部由中资公司能提供才开始建设,也许到现在都建不成一公里。这么大的系统工程,每颗螺丝钉都由自己造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科技日报
相关阅读:
中国芯再添新力量,出身名门的安世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