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美军商店禁售中国大蒜?外交部回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听史)颠覆你三观的段祺瑞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13 18:50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16年间,有一个人能够始终处于政治舞台的中心,左右中国的政局。这个人就是“北洋三杰”之一,号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这位早年亲日且声名狼藉的北洋军阀,却在晚年发愿抗日,显现了难得的民族气节。而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他一生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在当时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

那么,段祺瑞怎么会主动将自己的姨太太嫁给别人?这位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房产?他与蒋介石有着怎样的交往?对日本人的一再引诱,他是如何严加拒绝的?段祺瑞去世后,段家人为何不愿将他葬在安徽老家蒋介石为其修建的坟墓?毛泽东对段祺瑞又有着怎样的评价?本期《档案揭秘》李涵将为您讲述:六不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令吴佩孚、黎元洪、冯国璋、张作霖等人难以望其项背。

段祺瑞信佛吃素,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包括吴清源,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段祺瑞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有一个地方是与众不同的,那便是一生为官清廉如水。

段祺瑞和当时其他军阀一样,也讨了几房姨太太。当时的第四位姨太太,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段祺瑞便吩咐自己的长房太太要像嫁女儿一样,成全这位四姨太和自己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让姨太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体现出了他在私生活上较为检点的一面,与其他军阀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有一定区别。

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着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凯以送套房子给自己义女的名义,给了段家一栋房子,这是因为段祺瑞在原配夫人过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为妻。这栋房产的原房主是与袁世凯打牌输了40万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给袁世凯的,可没给房契。等袁世凯一死,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来找已是国务总理的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见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话没说,带着一家人搬了家,这栋房子他只住了两年。

 

 袁世凯

段祺瑞曾是全国的军政首脑,大权在握,自然不缺人给他送东西。但是他从来不收礼,只是遇见最亲近的下属和友人送来礼物、难以推却时,才会在礼物中挑选一两样最不值钱的东西留下,剩下的则悉数退还。当时的江苏督军、后来成为汉奸的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惹眼。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都盼望段祺瑞能留下这件宝物。谁知第二天再看,宝物不见了,原来段祺瑞一早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只有一次例外,段祺瑞将别人送的礼物照单全收,那便是冯玉祥送来的一个大南瓜。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7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被黎元洪告上法庭,这件事足可说明段祺瑞在执政期间确实是一名清廉的官员,没有多少家财。

中国数千年家天下和世袭传统的熏陶,使得位高权重的官员总想要荫及子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已是屡见不鲜,但是在段祺瑞这里却是个例外。段家家规很严,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预公事。有一位姨太太想替老妈子的亲戚谋个差事,段祺瑞立即气歪了鼻子,表示自己不会做出卖官鬻爵的事情。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从小寄养在亲戚家,十几岁才回到段祺瑞身边,小时候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算高。不少人劝段祺瑞给儿子在政府部门安排个职位,他没有答应。在他看来自己的子女们应该靠自己,从最底层做起,一步步上升,不能一下子就做官。他的胞弟段祺甫来京求大哥给自己找个官做,段祺瑞也是一口回绝,给了他一些钱回去做买卖。

段祺瑞在下台之后,经济来源减少,为了节省开支,他一改从不管家的习惯,亲自过目家中每日的账目。为了减少开销,他在英租界47号路租了一套费用较少的住宅。乔迁之后,他连平日里十分喜欢的麻将也不打了,一日三餐都以米粥、馒头、素菜为主,四季都穿着布衣。公馆的规模也缩小了,厨房里人也少了,当差打杂的加上看门的,不过十来个人,原来太太小姐们每人屋里三四个老妈子也压缩到一两个。直到后来,除了留下张氏在身边外,其他姨太太都遣返回合肥老家,以减少开销。家里时常出现揭不开锅的窘困局面,多亏段祺瑞的一些老部下自愿轮流为段祺瑞站岗放哨,帮助处理些杂务,这才使得公馆中不至于到了黄叶满阶无人扫的地步。

 

 段祺瑞

段祺瑞下台后,主要居住在天津。1930年2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密谋策动“北洋派大同盟”,拥戴段祺瑞和吴佩孚为领袖,组织华北傀儡政权,以控制华北地区。在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之下,段祺瑞和溥仪曾在天津有过一次密谋会晤,不过双方都不愉快。事后有人问及,段祺瑞生气地说:“鄙人不才,有愧于为国家元首,这小子到今天还摆皇帝的臭架子,真是岂有此理!”由于段祺瑞和溥仪的不欢而散使得日本方面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1932年1月22日,段祺瑞被聘为所谓“国难会议”会员。3月,日本侵略军挟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黑手又伸向华北,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拉拢段祺瑞,企图利用他在北洋军人中的资望和影响,建立华北伪政权。并许愿只要他同意,日本将会全力支持,但遭到段祺瑞的严词拒绝。

自1926年3月18日下令枪击游行学生,引起公愤,段祺瑞被直奉联军赶下台隐居天津后,他思考了一些问题,对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迅速统一中国,还是认可的。1928年,蒋介石通过国民党安徽籍要员吴忠信引见,在北京饭店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见过一面。蒋介石很诚恳地对段宏纲说: “我也是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这次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拜访段祺瑞,送去二万元生活费。以后三四年间经常送巨款,保障段祺瑞全家的日用开销。段祺瑞是一个不整家业的人,蒋介石每一笔款子,对他来说都几乎是雪中送炭,也让他加深了对蒋介石的好感。

1933年1月19日,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持蒋介石亲笔信赶到天津。信中,蒋介石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表示待其南下之后,“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人老了,在北方住惯了,本来不想挪窝,恰在这时,风闻日本要采取对付溥仪的办法来劫持他。段祺瑞当即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他对钱永铭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可以随时就道。”

 

 蒋介石

1933年1月21日凌晨,段祺瑞在吴光新、魏宗瀚、段宏纲三人陪同下悄然离开天津,22日抵达南京。蒋介石令南京少将以上军人,戎装过江到浦口车站迎接,那时长江上没有大桥,火车只能到达南京对岸浦口,再坐船到达下关。蒋介石全副戎装亲自到下关码头恭迎,向段祺瑞敬礼,搀扶他下船到达国民政府,当晚盛宴招待,南京的军政要员全部出席作陪,成为1933年初南京的一大新闻。

到达南京的第二天,段祺瑞提议去中山陵去祭拜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段祺瑞答应前往送孙中山灵柩而食言,成为终身之愧。蒋介石、何应钦、孙科等要员随即亲自陪同往拜谒中山陵。站在昔日的老对手孙中山的陵前,段祺瑞满面沧桑,感慨良多。

当晚,段祺瑞提出要到一个安静处长住,蒋介石问:“段先生愿住南京还是上海?”段祺瑞回答:“那就上海吧。”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达上海,住进法租界霞飞路一座公馆,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岁月。

段祺瑞到上海后,蒋介石每月赠送一万元,供他生活之用。上海市要员经常过问安居,让段祺瑞比较满意。1933年蒋介石在庐山时还派人到上海段公馆问安,若段先生身体适应,请到庐山度夏。

1934年,段祺瑞虚岁年满七十,春天在上海刚刚做完胃溃疡手术,身体虚弱,瘦削的身体看起来有点像皮影人一样。这年8月10日,段祺瑞在儿子段宏业的陪同下到达庐山牯岭,蒋介石请段祺瑞自挑一处别墅。遵照医嘱,段祺瑞在庐山以养生为主,养心为辅。每天两样功课,下一局围棋,读一段经文。段祺瑞的围棋下得与他人不同,庐山传说,他喜欢边下棋边叙旧,婆婆妈妈,与他执政时那种刚毅果断迥然不同。段祺瑞经常向对手唠叨他的军人生涯,陪他下棋的人几乎都能背下来。段祺瑞多次向来人说:“介石和我下棋赢了,赢得有风度,我希望他和日本人下,也要赢才好!”段祺瑞一副老师谈学生的口吻。

段祺瑞对当时的国事还是有几分担忧的,他说:“看现在的政府,哪一件不是剥削人民的?商业情形,入超年年加增,平津一带商店,多少家关门,不关门的也多赔索不堪。这样下去,国哪能好?”

段祺瑞吃斋,侍从在庐山别墅院子里圈养了一群母鸡,下的蛋供他调养身体。段祺瑞看见鸡蛋不愿吃,侍从告诉他,这个鸡蛋与其他鸡蛋不同,这是没有公鸡下的蛋,是“素蛋”,可以吃。段祺瑞一听,有道理,就动了筷子。1934年9月9日回到上海后,段祺瑞体质日衰,医生和家人很着急,劝他开荤增加营养,他摇摇头说:“人可死,荤不可开。”

 

庐山牯岭

在上海的生活安定下来后,段祺瑞便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态度。他在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唯有自救耳。”

这期间,日本人仍不死心,仍想引诱他出山搞华北五省自治。不久,日寇在天津成立所谓“中日密教会”,谎称段祺瑞为会长,更有人假借他的名义四处活动,组织便衣队,扰乱社会治安,助纣为虐。段祺瑞虽在上海,可消息渠道既多又快,深感倘若谣言四处传播,危害肯定极大。于是他致电曾经的部下,已经成为汉奸的王揖唐,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在上海养病,不问世事。目下华北局势严重,恐有假借名义,为轨外行动者,都非爱国之道。盼各位严密访察,告知地方当局,严加制止。”

但王揖唐仍不遗余力的为日寇卖命,段祺瑞南下后,他试探段祺瑞对重返天津的意向,由此,还闹出了一场沸沸扬扬的电报风波。1935年的一天,王揖唐给段祺瑞发了一封非常古怪的电报,这封在局外人看了如坠五里雾中的电报,段祺瑞一看却是心知肚明,他看出日寇仍想要他出山,心想现在毕竟在上海,日寇也奈何他不得,但如若含糊其辞,恐日后蒋介石知道了必生疑心,于是断然拒绝了王揖唐的邀约。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揖唐和段祺瑞的电报往来,尽管都用了暗语,但不知什么原因竟被一些嗅觉灵敏的记者获悉了。就在段祺瑞复电的第二天,上海一家报纸用醒目的大字标题登出了一段让局外人颇为不解的文字。一时猜测纷起,不少记者索性跑到段公馆探问究竟。段祺瑞感到这是向国人表明自己心迹的大好时机,就干脆请《立报》记者把往来的电文公布于众。他的这一爱国举动,深得人们的赞许。

 

 段祺瑞

1935年,段祺瑞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政府委员,他没有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是一直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急送上海宏恩医院救治,11月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72岁。弥留之际,他还心系国事,留下亲笔遗嘱,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说,作为国家的“复兴之道”。这“八勿”是: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段祺瑞的这“八勿”之说体现了其一生的政治、军事、外交、教育等各方面的心得。

段祺瑞去世后,蒋介石拨给段家10万元作为丧殓费用。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表彰段祺瑞民国初年两造共和的功勋。段祺瑞是安徽人,他去世前,蒋介石曾拨款20万元在黄山为其修了坟墓,造好了祭堂。但他家人亲友对安葬地有分歧。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坚决反对把父亲葬在黄山,公开声称:“老爷子一生事业在北方,应该安葬到北方去。”可私下里他则说:“蒋介石这小子不是东西,将来决没有好下场,咱老爷子身后也不能和他沾上关系。”上海地方维持会副会长钱新之为此征求蒋介石意见,蒋介石一改常态,回电说:“……以其家族之意见为重,……若营葬北平,亦可为民族历史增光宠也。”

1936年12月9日,段祺瑞灵柩运抵北平,暂时停放于香山卧佛寺。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其埋葬于北平西郊。直到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宏纲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才在北京万安公墓对其进行了安葬,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段祺瑞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北洋军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能得以盖棺,也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礼遇了。究其原因,与毛泽东对他的一番评价有关。据段祺瑞的小女儿段式巽回忆,解放初期,章士钊到北京后,曾将段祺瑞的历史扼要书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呵呵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