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张兰被封后,麻六记“起死回生”,靠谁? ·  22 小时前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从成分升级到场景革命:抖音护肤白皮书揭示20 ...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春节期间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越回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著《學術人》出版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12-15 19:15

正文


作者: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原作名: Homo Academicvs

译者: 李沅洳 譯 / 林錚 審閱

出版年: 2019-12-10

页数: 328

定价: NTD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近代思想圖書館

ISBN: 9789571379838

一本「要燒掉的書」?

一本震驚法國學界的書!

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嚴謹而銳利的自我審視,

具體分析出身背景與人脈資源對於學術地位的影響。

《學術人》(Homo Academicvs)是已故法國知名社會學者--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暢銷著作,震動當時的法國學界,在他寫作這本書之前,並沒有人勇於自我挑戰,具體檢視學界,也就是學者自身所處場域。

布赫迪厄透過分析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學術領域,其組成成員的社會背景及他們在人脈網絡中的角色,他們的實際活動情況與所能取得的權力地位,進而直剖法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的問題。藉由檢視法國數十年來的高等教育問題,看出一九六八年五月的高等教育危機如何發生,及其後學界如何變化。

布赫迪厄在書中所談的問題,雖然時空背景與今不同,但其中人的出身與隱形資源造就將來社會位置的差異,以及人們對於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領域所能帶來的身份地位象徵,這類的問題直到今日仍非常相似,也使《學術人》於今仍具有高度參考性,不僅是一本重要的社會學研究著作,更是理解當代社會階級問題與高等教育僵化情況不能錯過的重要著作。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 1930-2002)

法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哲學家及公共知識份子,英國《衛報》評價他為可與米歇爾•福柯、羅蘭•巴特、雅各•拉岡等人齊名的思想家。出身於南法小城,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畢業,服役期間曾到阿爾及爾大學教授哲學,此時的著作《阿爾及利亞社會學》已奠定他的重要性,回到法國後陸續任職索邦大學、高等研究實用學院等,一九八一年接掌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社會學主任。曾出任午夜出版社(Editions de Minuit)「常識」(Le Sens commun)系列的主編,他的個人著作許多都在此系列中出版,也擔任《社會科學的研究行動》(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總編輯直到辭世。

布赫迪厄著有深具影響力的重要著作數十部及論文數百篇,包括《秀異: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國家貴族》、《繼承者》、《藝術的法則》、《世界的苦難》、《布赫迪厄論電視》、《防火牆》、《實作理論綱要》、《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等。其中《秀異: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被國際社會學協會評選為二十世紀社會學最重要的十部社會學經典之一。


審閱者簡介

林錚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歷史暨文明所博士,比利時魯汶大學社會所、輔仁大學社會系畢。現任職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工學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李沅洳

畢業於中央大學法文系,巴黎第十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自由譯者。著有《二十世紀法國情慾文學。從限制出版到自由出版》,譯有《什麼是政治行動》、《什麼是世界觀》、《什麼是暴力》、展覽目錄《夢迴亞洲》(在瑞士展出)等等,合譯有《波娃戀人》、《藝術的法則》。

第一章 一本「要燒掉的書」?
建構的工作與其效應
經驗式個體以及與認識論有關的個體
第二章 學院的衝突
隔閡及參與
科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專業知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