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萌萌迎来了她小学阶段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果不其然,她的数学毫无悬念的考了100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为她的第一个100分感到高兴,同时又觉得是必然的。
开学两个多月了,没有为她的数学担心过,时间都花在辅导拼音和陪伴她阅读上,一是学前我一直在生活中给她随时渗透数学思维,经常阅读各种数学绘本;二是自己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清楚,没有带她走弯路。从她目前在数学上的表现,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关于数学绘本的阅读和生活中的数学,我在以前的文中和大家做了一些分享,后续我也会继续整理,给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方法。
那么对于已经开始一年级学习的孩子来说,
我们家长还有哪些做法可以直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呢?也分享几个我平时的做法给大家:
一、数学题也要说一说。
数学作业相对于语文作业来说,孩子完成都很快,但家长切不可满足于孩子匆匆完成即可,看图题和文字叙述题,一定要让孩子讲讲题意,说说这样写的原因,如下图这种易错题,孩子要会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6只企鹅,右边有4只,左边有几只?列式为6-4=2。
二、养成读题的好习惯。
孩子识字量小,有些题目不能独立读下来,家长可以帮忙读个别字,但读完之后,一定要让孩子将整到题目完整的复述一遍,并说说题意。而且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增加识字量的一个过程。
三、口算练习切不可少。
以前的文中就和大家分享过,学前不必刻意锻炼孩子的计算技能,重点是让孩子明白加减法的意义,但随着小学生涯的开始,计算能力的要求就要逐渐提高。尤其是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孩子遇到的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孩子必须经过训练形成技能。技能的形成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针对萌萌的学习内容,
新课刚学完的当天,我会从《新加坡数学》中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让她进行练习
,因为这套练习册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理解新知;
与练习课相对应的,则是帮她准备了一本《口算大通关》
,毕竟形象思维帮助她理解新知识,口算练习帮助她形成技能,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孩子还是必须进行技能的练习,每日一页的口算练习,必不可少。
四、还在努力坚持数学绘本的阅读。
虽然上学后时间不像以前那样充足,但我还是尽可能的抽时间和她一起阅读数学绘本,《汉声数学图画书》、《从小爱数学》系列都是在她上学前就通读过的,现在她学到相对应知识点时,我俩就拿出来重读这本书,
不同的阶段读同一本书,孩子的看法真的是不一样的,她现在就会把书中的故事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给我讲一讲。
不管哪个学科,我都很关注萌萌给我讲的过程,我一直坚信,孩子只要能给我讲清楚,她就是真的明白了。
好了,希望这些分享,可以帮到大家,
下面我们还是一起走进《汉声数学图画书》,一起学数学、玩数学。
在《古罗马人的数字》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数字系统,期间还介绍了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的数字系统,如果孩子感兴趣,都可以继续查询资料做研究。当然,翻看这本书之前,家长心里还是要明白,
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识记古罗马数字,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在这个数字系统中“小数目相加得到大数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逐步增加孩子的符号意识。
书中以32为例,介绍了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和古罗马人的数字系统,这里我们可以把三种表示32的方法放在一起做对比,虽然是三种不同的符号,但是它们的思想是有共同之处的,即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其实这都是利用“小数目相加得到大数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藏着古罗马数字的身影,比较常见的还是出现在表盘上,因为孩子知道表盘上的数字是按照从1到12的顺序排列的,所以,
借助表盘,可以让孩子初步认识这12个古罗马数字。
书中还是从Ⅰ Ⅱ Ⅲ这三个最基础的古罗马数字开始介绍,引导孩子发现,它们都是以Ⅰ为基础,叠加得到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发现一个新的冲突:所有数字都能用Ⅰ进行叠加得到吗?引发冲突,孩子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一个符号不够用,我们还需要更多较大的符号。这样顺理成章的引出符号Ⅴ和Χ。
其中Ⅴ是由手势变形得到的,可以理解为一只手有5根手指头,有了这样形象的认识,孩子就很好理解;而两个5相加,就组成10,所以两个符号Ⅴ,将其中一个颠倒过来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Χ,我们可以按照视频中的介绍,让孩子理解这个过程;还有一个特殊的数字符号Ⅳ,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因为其它的数字符号都是按照从大到小排列的,表示将数目相加,唯独它是从小到大排列,这就表示将数字相减,5-1是4,Ⅸ就表示10-1是9,和Ⅵ想对比,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相同的符号放在一起,排列顺序不同,所表达的含义就不同。
对于这些符号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这些符号的卡片,多做几张,孩子就可以动手摆一摆,利用这几个符号,组成100以内的任意数字了。
以上是简单的罗马数字表示方法,如果孩子感兴趣,还可以继续了解更大的罗马数字,这就需要一些新符号的帮助,L(50)、C(100)、D(500)、M(1000)等。
这里还是想说一句:
孩子知道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即可,不需要背诵,记忆性的概念是随时可查的,而方法和意义,才是孩子真正应该掌握的,万不可舍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