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比较长,先写着再说,如果太长待会再拆分一篇。
接昨天的文章,昨天说了第三个问题是最关键的,也是本次意见稿中篇幅最长的,普通纪念币金融机构组团投标机制。
请仔细阅读文章,不清楚的再可以留言提问。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普制币发行招标,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承销团参加竞标,中标承销团负责普制币预约兑换和装帧销售,完成普制币发行
。
我们先慢慢往下看,然后再回答我最初提出的问题。
从第六条能看到,未来的普制币预约兑换是有中标团队来负责,同时包括装帧销售。这个中标团队怎么组成?
承销团由1名主承销商、不少于1名银行业金融机构成员和不少于1名钱币经销商成员组成。钱币经销商只参与普制币装帧销售,不得参与预约兑换。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钱币经销商1年内只能加入1个承销团,次年可调换。
也就是这个团队是有至少三个机构组成,其中主承销商只能是一个,金融机构以及钱币经销商可以有多个。这条的信息量其实也很大,我这样来解读:
1、主承销商1个,符合条件的我查了一下,注册资本只有5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其中工、农、中、建承担预约兑换好多年了,比较的成熟,交通银行则是刚刚开始鼠币时候加入的。
关键点来了,目前我们的预约兑换系统根据省份大致是四大行划分兑换,但是招标制度下,中标单位只有一个主承销商,所以这就意味着,
未来每次纪念币的预约兑换全国只有一个主要的五大行
,打个比方,武夷山纪念币发行,可能全国都是农行,可能都是建行。
2、不少于一名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这个条件门槛就降低了很多,很多银行都能参与,民生、光大、招商、浦发、邮储、农商等等,这些机构的参与主要是辅佐主承销商进行纪念币的预约兑换工作。
所以,
未来纪念币的预约兑换每个城市不会只有一个行进行,至少会有2个银行以上参与纪念币的预约兑换
。
理论上,能参与成为主承销商的五大银行也可以成为辅佐发行的金融机构一起组团投标,但是鉴于自身的地位,不太可能成为别人家的辅佐成员。
所以未来纪念币的预约兑换只会是这样的模式的其中之一:农行+N商业行;建行+N商业行;工行+N商业行;中行+N商业行;交行+N商业行。
3、不少于一名钱币经销商,这个经销商的组团进去,不参与预约兑换,主要参与装帧销售,因为银行对装帧销售这一块是薄弱点,加入一个钱币经销商能有效的负责起这一块业务。
这个钱币经销商符合资质的应该很多,各省市以前拥有特许资质的就有一大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康银阁、中钞之类的大型经销商。
4、我们粗看看似银行业金融机构很多,大型的钱币经销商也很多,但是投标组团的关系,一年内只能加入一个团队,所以能配对的也不会太多,所以未来的组团大概率是满足最低1+1+1三个企业组团的最低标准。
这时候,站队就很关键了,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了康银阁的装帧,有可能下次就不是他了,有可能接下来一次又是他了。
5、由于我国一年内会发行好几个品种的纪念币钞,而每一次发行都会提前进行招投标,所以有可能是同一个团队中标多次,也有可能是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团队中标,到时候大家预约兑换的时候得仔细看清。
组团投标中标后,干些啥工作呢?
分两块,一块是义务劳动,也就是承担预约兑换的任务,一块是装帧销售的权利。
对于我
们普通老百姓来说,预约兑换其实一切都没有啥变化,和以前一样,人行会公布发行公告,
公
布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规格、计划发行量、各地分配数量、预约兑换时间、预约兑换规则、预约兑换行名单等发行安排。
这一切和以前是一模一样,大家不要认为采用投标制度后,发行量、兑换方案等有中标单位决定,其实
一切还是和以前没有两样,还是网上预约,还是网点面值兑换,每人的兑换上限等政策还是由人行来决定并公布。
有一点是有变化的,人行只负责到地区一级的分配量,接下来具体网点的预约兑换行以及预约兑换量是有中标团队来负责分配并且公告,各地区人行的分支机构有可能公布这些信息,也可以不公布。
鉴于以往网点信息公布的混乱,本次这样规定之后,大家以后要查询网点信息,直接去主承销商的官网即可
。
这一块就是我前面说的中标团队的义务劳动,如果仅仅是义务劳动,而没有权利,谁愿意是投标?所以,另外一块才是他们组团去投标的动力所在,
装帧销售
。
这一块是和老百姓预约兑换无关,也无法通过预约兑换面值获得,只能通过网点购买或者市场购买。
这一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我待会再说。
在这个意见稿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出现,“
普制币发行数量咨询会
”,先进行发行量咨询会,研究发行量以及装帧量;然后发布普制币发行招标公告,公布
币名、面值
、预约兑换和装帧销售
数量
区间
等信息。
请注意
区间
这个重要的关键词,也就是说,招标的时候,普通币的预约兑换量和装帧数量是一个区间数量,譬如说1.5亿-2亿枚。
请注意,这不是最终的数量,这只是招标公告时候公布的数量,最终的发行量是人行的发行公告来确定。
这里面装帧数量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设置一个区间数量后,最终的中标结果是和申报装帧数量有关,“
投标报价最高的承销团中标。投标报价相等的,装帧数量较多的承销团中标
。”
但是纪念币的发行量这个确定,可能大家无法理解,因为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预约面值兑换的,关心的是最终的发行量,而招标公告的时候只是一个发行量的区间数量,最终人行发行公告的时候不会是一个区间模糊的数量,肯定是一个准确的数量,那最终的这个数量是怎么来确定?
我个人的理解,是人行在招投标结束之后,根据中标信息来决定这个最终的发行量,因为投标的价格也能大致反应这个发行量最终应该定在哪个数量。
所以,看了这么长的一段意见稿,其实对于招标单位来说,投标报价和预约兑换的量没有一点点关系,
投标报价仅仅是装帧这一块的量的报价
。人行最终决定中标单位,也是根据这一块装帧的报价来决定。
但是对于投标单位来说,这个很关键,因为总的发行量关系到后期装帧销售的价格,这个报价是很有意思的一块东西,后面我会说到。
上面说了这么多,有些朋友估计还没有理解,我就简单的做个案例,下面案例纯属比方,举例武夷山纪念币的发行:
1、3月上旬,人行召开武夷山纪念币发行数量咨询会,初步意向大致的发行量和装帧数量。
2、3月下旬,人行发布招标公告,公布武夷山纪念币的图案、面值为5元,发行量区间为1.5亿-2亿枚,其中装帧数量区间为100万册-330万册。
3、招标公告之后一个月内,银行业主承销商开始进行组团,其中农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联合了民生银行以及康银阁公司组团提交申请,建设银行
作为主承销商联合了华夏银行以及中钞公司组团提交申请
,中国银行
作为主承销商联合了浦发银行以及XX钱币公司组团提交申请
。
4、人行接到申请单位申请资料后十天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5、公示结束后,人行开始进行招标,三个组团的承销商进行报价投标,其中农行团队报价8
元X150万装帧量,投标
总价为1200万元;建行团队报价为6.5元元X170万装帧量,投标总价为1105万元;中行团队报价为6元X200万装帧量,投标总价为1200万元。
6、人行组织开标,建行团队总价报价最低,淘汰。农行团队和中行团队报价总价一样为1200万,但是中行团队装帧量更多,所以中标单位为中行团队。
7、中行团队和人行签
订承销协议,并确定武夷山纪念币总的发行量为1.8亿枚,其中装帧量
为200万册。
协议签订十天后公布
招标结果、预约兑换、装帧销售相关信息。
8、中行缴纳中标溢价1元X200万=200万元以及风险保证金1.8亿X5元(面值)X1%=900万元给人行。
9、人民银行发布武夷山纪念币发行公告。
以上为整个纪念币发行前过程。
纪念币公告之后,公众预约兑换和以往没有任何区别,照常网上
预约,网点面值兑换。
在纪念币兑换期间,中行团队公告武夷山纪念币的装帧销售数量、方式、渠道、价格、时间等信息。预约兑换结束2周内,中行团队按照统一定价向公众零售装帧币。
装帧币上市销售2周内只能面向公众零售,且销售价格不得超过中标价格的200%
;上市销售两周后,承销团可自行决定装帧币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式。
以上是我根据意见稿假设的武夷山纪念币发行的整个流程。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我提到的核心问题,
银行业承销团队他们为什么要参加投标?动力何在?
如果说以往的纪念币发行是政治任务,再苦再累承担发行的商业银行也得完成,而这次进行市场化操作的投标制度,和政治关联度不大,更多的层面上是利益驱动。
1、既然市场化,必然和经济有挂钩,承销团队参与投标一定会有利益的驱动。
2、按我国的惯例,第一次实行这个发行制度,不可能出现没有团队投标的情况,那场面会有多么的尴尬。所以可能会有几个团队参与投标。
3、既然有团队参与投标,参与的目的是利益的驱动,而预约兑换是义务劳动,利益只有从装帧这一块来获取。
4、装帧投标本身就必须溢价投标,加上装帧的成本,还有一块很大的成本,那就是
承担纪念币发行义务劳动预约兑换的成本
,在这几个基础上,如果还要再获利,那就必须装帧销售的定价很高才行,从意见稿的这一句话我们大致能看到端倪“
且销售价格不得超过中标价格的200%
”,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个装帧销售的定价不会太低,也不能太低。
5、
问题的核心
来了,所有的装帧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这个币的本质基因很差,你装帧的再好,也是溢价有限,赚不到钱。
譬如最近的鼠年生肖纪念币,你再怎么去装帧,未来的价格都仅仅会比面值多一点点。
所以,只能是这个币本身的质地很好,发行之后市场溢价很高,你装帧了才能卖更高,你的收益才会出现。
所以,我断定,
未来普通纪念币的发行将会缩量,而且是大幅度的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