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这样的。
日子过得越萧条,抒发情感的欲望就变得越强烈。比如在这些过得不像日子的考试前夕,泡在雨水里的温哥华愈发挑起了一些不稳定的情绪。
关注一个叫“假装在纽约”的人有些日子了,不知道他的具体背景,但是他应该是一个在纽约和北京都生活过一段日子的人。今天无意点开他最新一篇推送《走不走?去不去?留不留?回不回?》。
他写着多年之后在纽约旧地重游的一些观察细节,身份从居民变成游客,回忆却没有软化理性的思维。他说着“疏离感”和“融入新世界的程度”是他离开纽约回到北京的重要原因。
在纽约,晚上一个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吹吹风,喝瓶啤酒,这是惬意;在北京,住宅小区门口即是各种小卖部、小饭店,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从不停歇地运转着,这是热闹。
没有哪个对哪个错,只有哪个是属于你的。
温哥华和南京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温哥华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她授予我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来反思自己,忙碌或闲适,在这里总有一种引力让我能够找到思维扩散的力量。
而南京,我生长了十八年的地方,他不仅仅意味着家庭的温暖,他更是给我朝气,给我自信,给我发掘自己野心的源泉,像是一支球队总能在主场接受最热情的欢呼声那般。
“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了我的心头。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皇后区52大道,无论它曾经给我留下多美好的记忆,它都已经淡出了我的生命,它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我属于北京朝阳区那个乱糟糟的小区。”
看到假张写的这一段话,或许只有真正体验过两种生活差异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来温哥华留学有两年多了,积极融入的热情并没有缩减很多,但是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归属感:无论我多看不惯中国人的某些行为方式,我依然是中国的一份子。我可以像门外汉看热闹一样对美国的总统选举指指点点,但是对于中国的发展,我却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其中,因为那是一个我毕生无法脱离也不愿脱离的一个世界。
昨晚失眠熬夜,和老朋友聊起近况,聊到社团工作的事情,总是感叹华人圈子,甚至整个社会的潜在规律,无论到了哪里都是一模一样。如果硬要论人种,白人黑人亚洲人欧洲人北美人南美人,哪一个群体里都有素质上的区别,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出来两年,最大的感触大概就是,现实就是残酷到可以硬生生地把人从idealist变成pragmatist。渐渐接受现实,在现实洪流中翻滚时,为了目的改变自己的时候还能留住那么一点点真我的信念,就足够完美了。
走不走,去不去,留不留,回不回。
说到底就是选择。我们每走一步都是一个选择。也许现在的你回头看看,回想:去年的我是傻还是痴才会做这样的选择,但是若是当年的你做了另外的选择,现在的你还是会觉得那样不是最好,不是吗?
你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下的你思考过后做出的,它们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你学习了,成长了,才会知道它们的意义。
很多年前一个老友这样告诉我,直到现在我依旧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时常想想确实是一个道理:
Try your best, and don't regret what you did.
公众后台回复“留学”
查看更多留学感悟文章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荔加索(ID:nicassotime),作者Veronica。原文标题《何从,何去。》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