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的月亮——“Moon”,初听上去几乎有些圆满的味道,发音的时候双唇微微撅起,缩拢嘴角,吐气声张,收尾时舌尖趋往上颚,藏起未完成的字母“n”,如送出一个吻。
“Moon”一词,从原始日耳曼语的mǣnōn逐步演变而来,是现代英语里指称“月亮”的专有名词,但偶尔的一些英文诗歌作品里,也会使用“Luna”去表示一种拟人化的“月”,或称之为“月神”。“月亮”的形容词“Lunar”,亦与“Luna”同源,均来自于拉丁语“lūna”,而同属拉丁语系的法语、意大利语等等,也延续以“Lune”,“Luna”,作为“月亮”的名称。然而与“Luna”有关的英文词语,却常常与“Moonlight”所散发的温柔清淡之意相差甚远。
月之女神
“Lunatic”,“Luna”+“Tic”,则被赋予了以下的含义:“疯狂的,精神错乱的,愚蠢的,极端的……”从词语构造的角度来讲,名词加上后缀“-tic”,是英文里常见的一种构建形容词的方式,所造之词,常常用来表达与原有名词具备相似属性、相似风格的某种特质。“Lunatic”之所以拥有“疯狂”的含义,是因为在古代西方,“疯癫”被认作是一种由月亮导致的疾病。一些西方大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老普林尼,似乎都曾辩称满月会诱发精神错乱,夜晚本应一片黑暗沉寂,月亮所带来的光明却会侵犯脆弱的睡眠。类似的想法至少持续到1700年,人们在那时仍普遍认为诸如狂躁、风湿、癫痫等病症,是由于受到月亮的影响。月圆之夜也伴随许多神秘的黑暗传说,狼人变身现行,吸血鬼在长夜尽头露出幽蓝的微笑……即使在现代社会,有关月亮与生命现象的各类假说仍然十分流行。
1973年3月,英国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之一《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中文译作《月之暗面》。该专辑在《Billboard》创下了停留735周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不仅被誉为Concept Album(概念专辑)最宏伟而深刻的作品之一,在音质效果上亦登峰造极,即使许多从来不听摇滚乐的人,架上也会摆一张《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作为音响测试片,而专辑开头由远而近的心搏声,据传则经常被用来测验喇叭的低音单体。
整张专辑就像是满月所引发的一次梦呓、错乱、迷幻与癫狂。正像对之前关于月亮与人类关系的一次幻想延伸。
And if the cloud bursts, thunder in your ear
You shout and no one seems to hear
And if the band you're in starts playing different tunes
I'll see you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如果云层迸裂,如雷贯耳
你拼命喊叫却无人听见
如果你的乐队开始弹唱另一种调
我会与你在月之暗面相见
……
月亮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们众说纷纭,科学也未有定论。在中文的语境里,有月满中秋的团圆,亦有镜花水月的心碎。孤独又丰饶的天体,在无边的黑暗中留下光的记号,指引混沌的人群点燃救命的稻草,从神秘而恒久的幻影里,赢取某一个瞬间的闪亮。漫漫长夜,月亮唤醒不复返的梦境,月圆追逐亲密爱人的身影。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