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新春走基层】孟加拉国年味浓 安全卫士守幸福 ·  23 小时前  
中国电建  ·  谈思路说打算③ | ... ·  2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又一台风机倒塌!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储能与电力市场  ·  山西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需求响应:≥5MW/2h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学历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太过逼孩子了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4-12-18 20:40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他的独特天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自食其力、幸福快乐地度过这一生,也是一种成功。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核心能力

学校和老师从来不教,只有靠“通识教育”习得

12月27日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呀呀妈× 全知识APP专场

全面提升孩子思辨力、表达力、抗挫力、创造力...

养出一个阳光自信、博文强识的全才女孩

报名就送价值599新闻思辨课,仅此1次!

▽▽▽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看到了这样两则新闻。

11月18日,13岁的初中生徐家诚像往常一样三点多起床,出门上学。

没想到,当天早上8点左右,徐家诚的爸爸却接到学校打来电话,说孩子没有去学校。

徐爸爸立刻和妻子在学校周边寻找。

可最终只在家诚上学路上的桥上找到了他的书包和校服上衣。

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并开展搜寻工作。

最终,噩耗传来,徐家诚的遗体于11月23日在思南县乌江河流域扑龟塘段被人找到。

调查组已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确认孩子是溺水身亡。

事情虽然真相大白,但有一个细节却显得格外奇怪,那就是家诚失踪的时间: 4点10分

哪有学校这么早就开门的?

但据徐爸爸说,家诚平时基本都是三点起床。

失踪前家诚还曾表示,自己有三科副科成绩稍差,要早起去学校背书。

三点起床吃饭,四点去学校,这样的作息时间,是一个13岁初中生所能承受的吗?

不得不说,当今的孩子,实在活得太累了。

之前,曾有人晒出衡水中学的作息表:

5点30就要起床,一直学到晚上十点才能休息,这中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一分钟都被安排了各式各样的任务。

不光在学校的时候是这样,连放假了他们也丝毫不能松懈。

看看这位妈妈晒出的寒假计划表吧:

从早晨七点半起床,到深夜十点钟入睡,十几个小时里,除了要学习语数外,还要学习编程、奥数、小提琴……

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看着都让人窒息。

当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娱乐,没有自由,只有停不下来的学习和摆脱不掉的压力时,他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展示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第二则新闻,发生在河南驻马店。

男孩郑红旭的父母一直想让他考上高中、读大学,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但中考后,因10分之差,小郑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只能去职业院校学自己感兴趣的新能源技术专业。

一开始,家人也有些反对。

但想到小郑从小就对机械、电器感兴趣,家里的玩具也基本都拆过,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么好,父母就同意了。

进入职校后,因为热爱,小郑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也因为专注,小郑获得了不少成果。

仅仅两年时间,他就拿到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河南选拔赛学生组第一,全国决赛第三的好成绩,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二级技师证书。

当小郑拿到证书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下照片发给妈妈。

机械制造系的袁副主任还告诉记者,如今很多企业来找小郑,已经有5、6个企业来“抢”人,并开出了七八千的高薪,未来还能上万。

小郑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组数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24年更是达到了1179万人。

但同时,学历通货膨胀的情况却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

以前只需要本科学位的职业,如大学辅导员、景点导游等,现在需要硕士学位;

以前只需要硕士学位的工作,如实验室助理、社区大学讲师等,现在需要博士学位。

而以前需要博士学位的工作,如大学教授等,现在需要博士后的资历。
在这种现状下,作为一个母亲,我有点对学历祛魅了。
正如那就调侃: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家长与其累死累活“鸡”出一个身心都不健康的孩子,倒不如多发掘孩子身上的特长,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允许他走上卷学历之外的道路。
他也许成不了人中翘楚、社会精英,但却能够健康、幸福、自食其力地过一生。
听过一个非常扎心的词“ 高学历穷鬼 ”。
指的是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从名校毕业后却依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无奈凑合的孩子们。
小红书上有一位985硕士自述道:“要是我没上大学就好了,或许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去摆烂,或者说,也不会对自己如此不满意。”
她是一位小镇做题家。
从小到大,父母和身边人对她耳提面命,逼迫她一定要考上985。
女孩也很听话,每天做题、考试、补课,最终,如愿踏入了名校的大门。
可她发现,自己人生的高光,也仅限于考上名校的那一刻。
进入大学后,她被同学全方位吊打。
在这里,多的是有才有艺的人,而自己却只会死读书。
更让她崩溃的是,连自己唯一擅长的考试,都开始比不过别人。
毕业后,她投了100多份简历,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即便拿着高学历文凭,自己也只能搬砖996。
在不甘中挣扎一年多后,她选择逃回县城,从此每月拿着4000元的工资,彻底躺平。
有多少父母,为了一纸文凭,用焦虑裹挟着孩子前进,跟风似的让孩子超前学、过度学,却忽略了孩子小小的肩膀,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压力。
最后,“鸡”出了一个身心俱损的孩子。
还记得电视剧《消失的孩子》里面的袁午吗?
从小,袁午的妈妈为了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不仅包办了他的生活起居,砍掉了他所有的社交。
就这样把袁午变成了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
但走出校园后,只知道考高分,却不知道如何和人相处的袁午被现实一次次打倒。
尤其是当妈妈因车祸意外去世之后,他胆小、懦弱,不敢跟人打交道的问题彻底暴露,被同事嘲笑:
“老大看走眼了。那么好的学校,却什么都不会,连跟人说话都有障碍,估计这脑子,得过什么病。”
而袁午也开始一蹶不振,甚至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后来,还患上了“神经官能症”,彻彻底底地“病入膏肓”了。
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中的班主任,就曾苦口婆心地对家长们说:
“我们不能一味用考试成绩和排名去衡量一个学生,这很可能成为一个学生求学路上的负担。

有个道理始终不会变,我们都是靠着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生存,求得社会认同的。”
如果把成绩当作唯一的考核标准,分数当成最终的目标,我们的孩子或许可以赢了高考,却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土耳其有句谚语: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男孩梁智滨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就进了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专业是施工。
他经常自嘲,说读这个专业“以后都是搬砖的”。
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竟然会因为“搬砖”成了世界冠军。
2017年10月14日,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这是技能届的最高赛事,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有1200多名选手在6个大类51个赛项上展开角逐。
在比赛中,梁智滨用一双粗糙的大手,将四四方方的砖块组合成了各式各样灵巧的形状和图案:
从含苞待放的莲花,到展翅开屏的孔雀,再到旋转扭动的广州塔。
凭借着轻盈连贯的动作和极高的完成度,19岁的梁智滨为中国捧回了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的首枚金牌。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搬砖、砌墙都是很不体面的工作。
但这难道不是因为社会的评判标准太过单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