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魅力科学君
解读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趣闻,感受科学魅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联社  ·  小米将推出首款AIPC产品 ·  6 小时前  
财联社  ·  小米将推出首款AIPC产品 ·  6 小时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7 小时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7 小时前  
创乎  ·  创业成本:时间与知识的核心作用 ·  昨天  
AI范儿  ·  DeepSeek考虑接受首轮融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魅力科学君

重磅!嫦娥五号发现:1.2亿年前的月球,居然还是“活”的

魅力科学君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09-11 18: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月球的地质历史及最新的研究发现。月球曾经拥有炽热的核心和活跃的地质活动,但因其个头较小,内部的热量逐渐散失,导致地质活动停止,被认为是一颗“死去”的星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月球探索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月球在大约20亿年前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这一发现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的认知。最近的研究甚至表明,大约1.2亿年前月球仍存在火山活动,这一发现进一步延长了月球的地质生命,并引发了更多的探索兴趣和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月球曾经拥有炽热的核心和活跃的地质活动。

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大约30亿年前“死去”,内部地质活动停止。

关键观点2: 嫦娥五号任务的新发现将月球的地质生命延长了大约10亿年。

通过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在大约20亿年前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关键观点3: 最新研究发现月球在大约1.2亿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动。

科学家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本中的“火山玻璃珠”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玻璃珠的形成时间大约在1.2亿年前。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月球在地质上仍然是“活”的。


正文

根据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月球曾经也像地球一样拥有炽热的核心,其内部也因此具备了活跃的地质活动,但由于其个头太小,无法像地球一样有效地保持其内部的热量,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部的热量就逐渐散失殆尽,最终导致它的内部不再有任何地质活动,成为了一颗“死去”的星球。

月球是什么时候“死去”的?这是一个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20世纪,科学家就发现,无论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和前苏联月球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本,还是我们在地球上收集到来自月球的陨石样本,其“年龄”几乎都超过了30亿年,而这也让人们普遍认为,月球“死去”的时间点,大约是30亿年前,从那时开始,月球内部的地质活动就已经停止。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仍在继续,2021年,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为月球的地质生命续写了新篇章,通过对嫦娥五号从月球表面采集的玄武岩碎屑样本进行精确的年代测定,科学家发现,月球在大约20亿年前仍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而这一发现也将月球的地质生命“延长”了大约10亿年,进而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但这还没有结束,一个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团队,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在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深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月球在大约1.2亿年前仍然存在火山活动。

可以看到,此次嫦娥五号月壤研究的新发现也就意味着,1.2亿年前的月球,并没有像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早已“死去”,那时的它居然还是“活”的。这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们接着看。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主要是通过测量月球上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样本来推断月球的地质生命,而此次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寻找月球样本中的“火山玻璃珠”,并对其进行测量。

简单来讲,在岩浆通过火山活动到达地表过程中,其中蕴含的气体会因为压力降低而不断逃逸,进而在岩浆上方形成一个气体聚集区,这也被称为“气仓”。

这个“气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压力锅,其中通常会悬浮着由少量岩浆凝结而成的细小颗粒,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气仓”就会爆炸,这些细小颗粒就会被大量地抛向空中并急速冷却,最终凝固为微小的玻璃态颗粒广泛散布在地表。

这种颗粒就被称为“火山玻璃珠”,在月球的低重力和无大气层的特殊环境中,“火山玻璃珠”的形成更加纯粹、保存得也更加完整,可以说是研究月球上火山活动情况的最佳样本。

然而想要在月球样本中找到“火山玻璃珠”并不容易,一方面来讲,“火山玻璃珠”通常都非常小,而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中,它们的散布面积会非常大,并因此变得极为稀疏,以至于我们并不能确定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中是否存在“火山玻璃珠”。

另一方面来讲,月球上到处都是陨石撞击坑,它们都是由陨石以极快的速度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这样的撞击会让月球表面的物质熔化,进而生成一种叫做“冲击玻璃珠”的物质,与“火山玻璃珠”相比,月球表面的“冲击玻璃珠”要多得多,它们的存在也使得寻找和识别“火山玻璃珠”变得极为困难。

不过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这些困难也不是不可以克服。

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找到了大约3000颗“琉璃珠”,在此之后,科学家通过电子背散射图像(BSE)分析,排除了很多明显具备冲击特征的“琉璃珠”,使得“玻璃珠”只剩下大约800颗,接下来,科学家根据已知的“火山玻璃珠”化学成分标准,通过电子探针(EPMA)分析,进一步筛选出13颗符合条件的“玻璃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