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这部电视连续剧,我建议炒股的朋友都看一下,有灵魂的触动之效。
我一直喜欢看战争片军旅剧,或者历史纪实的人物剧,极少看其他剧片。
所以《凡人歌》我看了两个多月,才看到第22集。剧情太沉重了,勾起了我对痛苦往事的回忆,但又不想回忆,故好多次都看不下去。
忆苦思甜,是需要环境的,也是需要合适倾诉对象的,然后进行选择性回忆,并不是什么难堪痛苦的往事都愿意回忆。凭心而论,是不是这样?你们自己说。
作为股民,我认为大多数人都遭遇过这种痛苦经历,鲜有例外。但很奇怪的是,股民之间是没有同病相怜的,甚至是相互排斥的,我亦如此。故若股民向我倾诉可怜或求助,我必第一时间拉黑他们,主要原因就是怕勾起我痛苦的回忆,有些事情宜尽可能忘却。
谈起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的时候,言者股民是希望引起别人的同情与帮助的,但听者股民却往往在唏嘘之余呈现出鄙夷状态,这就好比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鸭勃子,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的。
人性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时间地点不同而有所改变。但人性的表现形式却是变化的,会随着时间地点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表现出来其实就是人性的浪型。对,人性也合乎波浪理论,世上万事万物皆波浪。
《凡人歌》给我的印象就是太真实了,那种赤裸裸的窒息的真实,所以看起来很压抑很沉重。
比如男主人公那伟在职场当副总与被辞后创业的不同辛酸,其实在体制内也是同样的情况,那是环境给予的一种无奈。
在职时,为了升职,你得不断努力加班加点出成绩,还得讨好各“有关同志”,如何“宋”是有学问的,不“宋”那是不可能的。万一轮到你那“一串”秋后算账,那是一个都逃不了的,无论你休了多少年。不查都没问题,一查几乎无人没有“螺丝钉”,虽然仍风光着。这就是事实,水至清则鱼儿死光光。
休后,人走茶凉是必然的,帽儿越大失落感越强,没有这个心理准备那是不行的。我接触的省“不”级不会少于十多人的,甚至还有更高的带“副”的,闲聊时反正都是有意思的“这个那个”,这也促使我早早地离开这是非之地为妥,以免万一进步了
余生过不安宁。趁着年轻,赶紧开辟人生第二战场,去享受人生第二春。
~~~~~
五龙潭风光也还是不错的,那清澈的一眼看到底的碧潭,那散发出负氧离子的郁郁葱葱,以及那份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带来了些许的宁静。
门票50元,不贵的。小巴车5元,便宜的。但玻璃栈道如果要走,60元,有些贵,这么一小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