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节快乐 ~ ~
中秋节
自古是
团圆
赏月
的日子
▼
在这传统佳节
让8首与月亮有关的
经典民乐
与你千里共婵娟
▼
《彩云追月》
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具有那个时代广东地区的市民生活志趣和民间音乐特色,相传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这首曲子曾由任光和聂耳合作谱写成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出演,后来被改编为钢琴独奏作品,由中国钢琴家传播到国际舞台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作,以清丽隽永之笔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充满了对人世和自然的哲学思考。而著名的琵琶民乐《春江湖月夜》最早见于十八世纪,流传至今已成为民族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二泉映月》
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一首二胡名曲。上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通过记谱整理,后传遍大江南北,充分展现了二胡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渲染力。乐曲展现了对人世苍凉的深刻思索,幽怨凄怆,沉郁顿挫。
《关山月》
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古琴曲,改编自山东民歌,曾使用李白的名诗《关山月》填词而得以此名。短小飘逸的曲子,运用了大量具有梅庵派特色的轮指。相传《关山月》是一首汉乐府曲的笛子作品,后被改变成为古琴曲,而现在常听到的琴曲《关山月》则形成于清末。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梧桐月》
是洞箫名家张维良先生早年作品,根据于流传于苏州一带的乐曲改编而成。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开始的散板是景的描绘,象缓缓打开的一幅写意长卷:秋夜,风清云淡,月光清冷素洁,梧桐树亭亭挺立,树干高直,脉络清晰,月光透过宽大而绵软的树叶,洒落在地,一地斑驳。
【月光下的凤尾竹】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光下的凤尾竹》
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施南光所谱写的一首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音乐作品,通常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葫芦丝来演奏。描绘了静谧的南国夜色下,唯美柔和的月光清辉,铺洒在茂盛翠绿的凤尾竹林间,散发着清新雅致的清香,一派宁静祥和的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