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晚时间
活到老学到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学习一点、积累一点,终会完成质的飞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ppl. Mater.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艾邦东南亚新材料论坛(4月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杨忠强课题组 Matte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晚时间

高考倒计时100天,怎么高效利用好剩下的时间?每个高三党都该看看!

今晚时间  · 公众号  ·  · 2018-02-26 18:00

正文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100天的时间

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吗?

高考倒计时100天,是个什么概念呢?


给大家算一算!
每天6点起床,夜里12点睡觉,午休1小时,吃饭2.5小时,运动,休闲,发呆,路上等3.5小时,
每天还剩11小时,100天就是1100小时。你有6门课,每门课平均分183小时。


以数学为例,
183小时,可以做91套高考试卷,共计1800余道题,

不纯刷题的话,
你可以做40套题,共800多道题,用时80小时,还剩103个小时用来复习知识点。


要吃透一个知识点,
需要1小时,你可以复习103个知识点,而高考数学中,
常考知识点只有100个。


所以, 从现在开始,高效利用每一个分钟,实现自我突破,你可以!


冲刺考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目标管理


1.目标既要有挑战又要可实现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考生要接受自己现有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也要在备考中尽最大努力达到更高层次,即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更高的目标与理想,不留遗憾。


2.制定三级目标满足备考的不同层次需要


最理想目标,即高考超常发挥,很好地释放潜能,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目标,比如“名牌大学的理想专业”。这一级目标的制定能极大激发考生复习的激情与动力。

最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的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一本”。这一级目标的制定可让考生缓解焦虑,踏踏实实将复习进行到底。

最低限目标,指即使在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的目标,比如“三本”。这一级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安心地看待高考,实现顺利复习。


3.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并行


高考备考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比如制定“每月目标”或“半月目标”。在终极目标的指导下,考生可根据前一阶段目标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后一阶段的目标,比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4.建立监督机制,即时奖惩


考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效监督、即时奖惩,这样才能切实将目标落到实处。


5.学会专注与坚忍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考生智力水平差距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考查的是考生对目标与任务的专注程度。唯有专注,才能将知识、考点烂熟于心,在学习中发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关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最终体会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快乐。



时间管理


1.据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而重要”的第一象限,焦虑会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时间集中于“重要但不紧迫”的第二象限,就很少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但不重要”的第四象限,说明总是在忙别人的事情;

如果时间集中于“不紧迫也不重要”的第三象限,就是在浪费时间。时间规划因人而异。


2.公认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为:


65%—80%用来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20%—25%用来做重要而紧迫的事情;

15%用来做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1%浪费在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上。


3.一天中4个记忆黄金时间包括:


清晨起床后,适合学习难以记忆的内容;


8:00—10:00,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断的内容,是攻克难题的最佳时间;


18:00后的两个小时,复习、归纳、整理的黄金时段;


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加工这些信息。

了解了这4个时间段,考生就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顺应大脑记忆规律,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最终提升复习效率。



学习管理


1.落实的关键是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不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


2.找漏洞、补漏洞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预习时找漏洞。上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才会集中,听课效率才会高。除了预习,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3.百宝箱其实是一本备忘录,现在麻烦是为了将来不麻烦

百宝箱是个新鲜玩意,其实就是一本备忘录。百宝箱的主要用途是记录问题,包括作业或试卷中不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题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识点。它还可以当做笔记本,写个人的心得体会、人生感悟,记录一些灵感和想法。

4.多做题不等于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预习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5.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考试后,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6.不要轻易放过一道错题


对于学生错误的习题,任课老师会讲评一遍,学生更正一遍之后就了事的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


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
(1)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
(3)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面对考试,紧张、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考生若在复习中感到压力过大、止步不前,可能是遇到了“疲劳期”(也称“瓶颈期”、“高原期”)。

“疲劳期”容易出现在那些对高考赋予太多意义、自我期待过高的考生身上。遇到“疲劳期”,考生可尝试以下办法:


1.接纳并记录自己的情绪


考生要学会关注并善待自己的情绪,将情绪状态转换成文字,这样能有效缓解焦虑、冲动与不安。


2.尝试与父母、老师积极沟通


父母和老师是考生强有力的后盾。遇到问题时,考生可及时与他们沟通,获得支持与帮助,形成自己喜欢的家校环境。


3.寻找复习的兴奋点


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可以是优势学科,也可以是弱势学科,以提升成就感为首要目标。


4.调整阶段目标


如果原来制定的阶段目标让自己感到压力过大,考生可重新考虑并制定自己喜欢的任务。


5.不放弃自己的爱好


很多考生在备考期间放弃兴趣爱好,这样可能会因大脑过于疲劳而情绪低落、身体不适,造成高三生活“苦不堪言”。


6.坚持运动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到户外跑步、跳绳,会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倍增。适量的体育运动能有效缓解学习过程、高考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提升愉悦感及幸福感,既增强体质,也增加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自控力比拼是一部分,其实高考跟智商没有多大关系,说到底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较量。你拼命努力了还是不行,那多半是方向错了;你拼命努力读书了出成绩还是没有提高,那多半是盲目的努力,没有讲究效率。


学会自我管理,就是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取长补短,加上你的坚持和毅力,一定会有所收获,并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的目标定位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复习战线,孩子往往会产生疲倦感松懈感,如何适时的进行目标定位,引入激励机制,激活考生的潜力?则是家长当前首先面对的问题。而目标又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要略高于现实能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嘛。但应掌握好度,跳一跳要摘得到桃子。目标又不可太具体,比如具体到专业方向,孩子会很反感,很纠结,反而影响了复习心态。近期目标,要针对目前正值二轮高考复习涨分期的特点,下定每天至少涨2分的决心,80天后我们就可以收获100多分的涨分成果。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处理好目标与现实的关系,要志存高远,更要细致入微。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涨分。


2.注重科学的方法


(1)冥想加回忆,知识记得牢。知识的真正掌握要经过厚→薄→厚的转换。由薄→厚的转换,主要通过浏览教材“目录”或“提纲”还原知识体系,用好“改错本”“积累本”,查漏补缺,弄清易错易混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