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发了篇文章,讲铁矿石的,据群友和读者反馈,很多微信群和一些公众号也在借此话题,嘲笑我们研究的不专业。比如全国港口不是47个是59个等,比如钢联的铁水产量样本是247家钢厂,只占95%等。比如国内港口保税区内有vale,和FMG的混矿基地,这量大矿山的资源到了中国完成混矿后再有卖到日韩出口的等。
就真实的铁水产量而言,无论是上海钢联的数据,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都存在一定的失真,有一定的水分,比如地方基于各种因素的瞒报,少报。
站在分析的角度,不仅仅是考虑铁矿石的进口总量,铁水产量,库存水平,还要考虑废钢添加的比例,还要考虑国内矿的库存和产量等一系列水平。至于有些提到的什么59个港口,不知道这新增的12个港口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还是只是2024年新增的。所以我们我们建议的分析是多做实地的调研,尽可能的多了解全部的真相。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铁水是只用来生产钢材吗?答案显然是错的,还有较大一部分用来生产铸造产品,比如球墨铸管、比如井盖,比如一些机电产品的机壳,还有一些配重块之类的。也就是说虽然说钢联的铁水产量样本并不全面,只反应了与钢材息息相关的企业产量水平,那铸造类的用量是否增加,这不是铁水产量的增长,这是不是铁矿石消费。所以我们讲研究黑色产业链切忌不要盲人摸象,而是要系统且全面的梳理。
市场普遍看空黑色产业链的根本性逻辑,无非是前期焦煤焦炭供给宽松,以及宏观真空期,又是消费走弱,又是特朗普即将开启新的任期,加征关税贸易战2.0版本即将开始。极度恐慌川普同志的关税大棒对需求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看近期川普同志的言论,涉华关税口风明显大变,反而是对盟友痛下狠手,一会儿要兼并加拿大,一会儿要兼并格陵兰岛,一会儿要把墨西哥湾变成美国湾,一会儿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反正就是逮住盟友放血割肉。而对华现在丝毫看不到任何要升级加码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特朗普手上已经无牌可打。我们从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进攻?再搞下去,是不是最终真是美国政府自己承受不起了?
还是回到铁矿石,铁水这些铁元素上,大家可以看看富宝资讯统计的2024年钢厂废钢到货情况,废钢到货量比2023年下降了多少。同时对铁水,粗钢产量还可以看看国家统计局修正的2023年粗钢产量978万吨。按照2024年11月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4》,最新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102885.97万吨;
生铁产量87210.79万吨,钢材产量138378.70万吨。
所以数据本身存在各种疑问,所看到的数据并不是真实的,就像我们当前看的这些产量和显性库存一样,三年前,五年前隐形库存水平又如何,能否比较呢?导致2024年表观消费偏差的一个原因,除了房地产基建差以外,是不是还有隐形库存端,去库存化形成的供给压力,倒逼钢厂减产呢?现在全产业链上库存中显性库存大家易于获取库存数据,但是隐形库存呢?隐形库存是不是非常低,非常干呢?这些问题都得通过脚踏实地的调研,全方位了解才能知道,而不是看着库存在那个自圆其说,自欺欺人。
无法否认的是当前的显性库存和隐形库存是极低,下游的库存极低极干,市场一致性的预期悲观,导致大家都不敢做库存,不敢拿货,进而倒逼钢厂控产,压低铁水产量,进而形成了原料端焦煤焦炭的采购不积极,备货不积极,库存显性化的偏高。库存的高低是表象,而表象背后的逻辑和因果才是我们最应该搞明白的。
按照螺纹钢现阶段的库存水平来看处于多年来最低位置,今天已经到了春节前倒数第二周了,离春节仅有10天左右的时间了。即使今天上海钢联出的库存数据累库30万吨+,到下周累库50万吨+。春节期间累库100万吨+,总的库存也就650万吨不到。这个库存水平比2024年春节后最高位少了至少是500万吨规模。
当前市场还有最大的一个库存硬伤就是:像沈阳,上海这些地方到现在库存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到周三市场统计的时候,竟然还是微幅降库的,这就比较尴尬了,也还有朋友说唐山的热卷库存也没有累库垒起来。热卷的产量这么高,一些消费好的地方,和消费偏差的地方都没有怎么累库,同时再看冷轧和热轧的价差到了800左右。家电企业春节不放假,订不到国有大厂冷轧资源等等一系列问题来看。经济真有那么悲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