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记者走访第73集团军某旅,正赶上五连党支部书记张榕召集两名支委,准备开支委会。
全连支委7人,在位3人,人数不过半,怎么开会?记者有些纳闷,张榕任党支部书记两年多了,不该连这都不知道。张榕一脸微笑,指着墙上的电子屏幕说:“线上还有4名支委呢!”
待网络连接成功,副书记和另外3名支委跃然“屏”上,记者恍然大悟,原来是开视频会议。张榕告诉记者,副书记和3名支委正在百里之外参加集训,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便借集训队的视频会议系统参加连队支委会。
“今天的议题是研究单位调整后的人员定岗和骨干配备……”张榕简单开场后,便进入讨论环节。7名支委线上线下频频互动、各抒己见。
“要是过去,只能等副书记他们回来才能开会……”张榕十分庆幸,视频会议系统帮他解了急,并且会议质量也有保证。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支委会结果一出炉,便在连队引起热议。落选的下士小徐不服气,以支委会到会人数不符合条件为由提出质疑。此事很快传到营教导员黄勤耳朵里。
细细想来,小徐的疑惑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规定,“支部委员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可究竟“到会”怎么界定?黄教导员决定组织官兵就此展开讨论,结果各持己见:
有的认为视频会议仅是通过网络参与,并未实际“到会”,不能算;有的认为与会人员虽未到“现场”,但也全程参与了讨论、表决,并实施了监督,与实际到会一个样,应该算;还有的认为组织生活应该十分严肃,视频会议不能身临其境,影响会议效果……
“面对面的支委会与视频支委会,仅仅是开会形式不同,关键还是看会议质量。”黄教导员总结说,五连的视频支委会虽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但他们坚持党支部议事原则,充分发扬了民主,形成的决议理应生效。
该旅政治部主任周晓松也对此表示赞同,并介绍说,部队每年野外驻训时间多在4个月以上,动态分散已成为常态,给连队党支部集体议事带来诸多不便。视频会议系统恰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就算远隔千百里,也能同开一个会,与面对面无异,非常实用。
听完解释,小徐心服口服,他向连队党支部表态:“这次落选是自身素质不够硬,下一步努力提高自己,争取早日成为骨干!”
此后,旅里及时规范视频支委会的程序和办法,并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升级,便于数据记录与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