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表现不如人意,乳业板块也下跌了。
这可能和乳业板块业绩不大好有关系。
截至上个月底,19家乳品上市公司公布了其三季度业绩,其中只有三家乳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最近两年,乳制品产业非常低迷,我们去年在《2008年以来最难时刻》里就提到了,去年有些牧场卖奶亏损,只能淘汰掉部分奶牛——巧的是再往前些年牧场大扩张,奶牛存栏数量大量增长,结果很快就迎来产能出清。
今年的生鲜如果生情况甚至比去年还严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奶价3.34元/kg,同比下降0.55元/kg,公斤奶利润空间是奶牛体系记录以来首次进入负值。
其实今年仍然在产能出清,1-8月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6%。然而1-8月出厂价格仍保持每月1.5%-3%的稳步下滑,可见乳制品消费非常疲软,乳制品仍然过剩导致价格承压。
为了把产品卖出去,有些商家还想办法降低成本,以进一步降低售价,比如盒马与其乳制品供应商华山牧,通过在产品包材、物流等细节上“抠成本”,把有机奶的价格从29.9/950ml 打到19.9/950ml。
鲜奶买不出去又不好储藏,有一个办法是做成奶粉,然而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今年4-5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截至6月底,龙头乳企奶粉库存量不低于30万吨。
也就是说,虽然鲜奶制成奶粉能解一时之急,但最后还会导致奶粉过剩。
过剩就还得继续产能出清,考虑到三季报里19家乳品上市公司里15家实现盈利,在整体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盈利,想必降低成本上狠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奶牛出清仍在进行,而且是很多牧场扎堆奶牛出清,以至于奶牛价格一路下跌。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淘汰母牛价格从2021至2022年的25元/kg下降到2023年的18元/kg,今年更是下降到12-14元/kg。这就意味着,一头700千克的成母牛淘汰价格从15000元下降到7700元。奶公犊更是从4000-5000元/头下降到500-1000元/头。
这比房价下跌快多了,但不出清又不行,留着它们消耗饲料、打理,可都是成本啊。
被淘汰的奶牛去哪里了?当然是化作牛肉,进入了菜市场,然后被端上了餐桌。
今年牛肉价格大幅下跌,一大原因就是牛奶滞销,牧场淘汰奶牛,让很多奶牛被屠宰后送进了市场。当然,同期也进口了不少来自南美的牛肉,这也是牛肉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除了出清奶牛降低成本,乳制品产业还在拓展其他业务积极自救。
比如大家传统认知里,乳制品主要是鲜奶和奶粉,不过近些年随着大众认知的进步,奶酪逐渐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消费量也在提升。在公布三季报的上市公司里,主营奶酪的妙可蓝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71.67%,业绩很好。
伊利、蒙牛、光明、飞鹤等头腰部企业也在加码奶酪等品类。
另外,蒙牛甚至要把业务拓展到冻品,今年推出了两大主打联名定制系列、近100款SKU,包括海鲜水饺、牛排等。
这些降成本、拓展其他品类的办法,或许还有一定辗转腾挪的空间,但长久来看还是需要消费环境整体的改善。我们之前两天文章就提到了,最近消费不景气,需要想办法提振,最根本还是提升大家的收入水平。
等大众愿意消费了,陷入挣扎的行业才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