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青年报  ·  拟录用3名本科生,国企招聘被质疑萝卜岗后删除 ... ·  20 小时前  
中国电信  ·  一大波“黑科技”重磅亮相国家博物馆! ·  2 天前  
中国电信  ·  快自查!这14款APP,不合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學人Scholar

34岁青年学者不幸去世,曾一年借书近6千册,直言与书为伴,比与人要纯粹简单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 2024-04-18 17:26

正文

胡岳峰(1990—2024)

2024年4月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 等研究院发布消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岳峰老师不幸因意外于4月15日离世,年仅34岁。


胡岳峰老师生前曾先后求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史、清代货币制度史。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期间,胡岳峰曾 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发布的“2018年师大阅读力”榜单中以一年5983册的借阅量傲居榜首,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文章附后)。


胡岳峰在采访中 谈到自己对书的感情以及他的学术情怀 “其实不论是借书、看书、买书还是屯书,最主要只是因为我喜欢与书为伴,毕竟与书为伴比与人为伴要纯粹 简单。”“一个喜欢读书、想把学问做得好的人,离不开好的大环境。”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岳峰同志,不幸于2024年4月15日意外去世,享年34岁。

遵照家属安排,胡岳峰同志追悼会将于2024年4月18日上午9点,在闵行区殡仪馆(召楼路3126号)青松厅举行。特此讣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24年4月17日




胡岳峰老师生平

胡岳峰(1990—2024),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0年5月6日生于浙江省建德市。1996年9月—2008年8月先后就读于建德市寿昌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品学兼优。2008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2012年6月获学士学位。


本科期间于201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史专业,2015年6月获硕士学位。2015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2021年6月获博士学位。2021年7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自进入历史研究所工作以来,胡岳峰同志潜心学术,热心公益,与人为善,为研究所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岳峰同志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史、清代货币制度史。他治学勤勉、扎实,在细致爬梳官方文献的同时,广泛搜求方志、笔记乃至日记、书信、账册等第一手史料,以一人之力编制庞大的清代货币史数据库。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银钱平行”与“银铜并行”清前期货币制度的理念与实践(1644—1795)》、博士学位论文《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1644—1911)》。


发表论文:《清代民间账簿中货币记录的释读——以石仓文书为例》、《灾疫与钱价——货币史视角下的清代灾疫救助》、《清前期国家货币管理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1644—179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1644—1911)》等。参与编写《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建构》一书,负责完成《民间契约文书研究与经济史话语体系的构建》章节。独立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清代银钱比价的“双轨—多元”价格体系研究”(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青年项目“清代银钱比价的"双轨—多元”价格体系对国家货币经济管理影响研究”(2023年)。




一年借书5983本!真的看得完?这位“学神”现身了...

来源 | 青春上海 公众号
发布日期 | 2019-05-05 19:43
此处有删减


你一年在图书馆借多少本书?

前不久, 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发布的
“2018年师大阅读力”榜单中
一位历史系博士生
以一年 5983册 的借阅量
傲居榜首

一年5983册,平均每天就是16.4本
这怎么看得完呀?!

各路同学纷纷开启了围观模式


这位学神本人终于出现了
有请借书达人

他叫 胡岳峰 ,1990年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硕士毕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师从刘昶教授。

为何要看那么多书?
“热爱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胡岳峰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目前主要研究清代货币史,同时正在做清代货币数据库( 银钱比价数据库、货币行用数据库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胡岳峰表示,自己从小便喜欢历史的厚重感,踏上历史学的研究道路,是兴趣使然。“ 虽然在进入研究领域后对本专业的观感已和大众猎奇性、普及性、公共传播性的认知与诉求逐渐偏离,但还是能在史学研究的现实关照下找到契合点。

胡岳峰最初关注的方向是中国现当代史,在硕士来到华东师大历史系就读的过程中,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专题学习的深入,发现对于二十世纪历史问题的一些解释还是需要从更早期的历史脉络中去找寻,故将研究视角前推到明清时期。

而清代货币史这一选题也与系所要求的大阅读量和导师引导密不可分。 “能遇见一个好导师,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更应该称之为是一种福分。我很感激导师对我学术研究上的引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谈到借阅量,胡岳峰 表示: “其实不止是我,整个历史系的借书总量都是相当可观的。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开列课程阅读书单,一门课少则十余本,多则三五十。”

胡岳峰打趣道,“所以我觉得特别奔放、天马行空、活泼好动的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适合做历史研究的,与耐得住性子、控得住逻辑、坐得了冷板凳的要求有差距”。

如何能看完这么多书?
“喜欢纯粹而简单的与书为伴”

“做研究所需的资料有一些是要精读的,这样的书能买就 买,‘吃土’在所难免。剩下的就要依靠图书馆了,比如一般用的论著,大型成套文献等。 但我也不用背回来,当天借当天还,利用图书馆的记录回头再整理参考文献目录。


关于如何做到一年借阅近六千本的问题,胡岳峰介绍 道:“ 我在图书馆主要借三种类型的书。第一类是论文需要、数据库收集资料需要。 其实,历史学作为传统文科的特点就是严重依赖史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所以也有‘史学只是史料学’一说。没有物证的推论,即便是极有可能,那也只能是推论。所以历史的‘真实’和史学研究的‘真实’尚有区别。

“第二类是凭兴趣读的非专业书。跳读速读、略读选读、细读精读……”
胡岳峰的豆瓣书单

借阅的第三类书,胡岳峰用来做豆瓣书单(题名、标记、豆列等) 。“这是 我博士二年级下半年开始做的事情。利用每天做研究空余的时间,从A区到Z区的每个书架,从上到下,尽量扫一遍(实在不相关的HOQTVU等除外)。

凡遇到感兴趣的书,就用豆瓣做个标记,方便知道自己见过哪些,哪些领域是干什么的,需要哪些东西,哪些自己以后可能会用等等。”

胡岳峰的豆瓣读书标记

两年之内,胡岳峰把华东师大图书馆馆藏的大部分流通书籍摸了个底,这个过程让整日埋首卷帙浩繁的专业书籍的他得以活动筋骨,同时也带给他无尽的乐趣与惊喜。

“有时候会看到一些脑洞大开的书,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极少有人推荐但同样很有阅读价值的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