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截图:
图片信息量很大:
1.这是一场专属于教师的集体“赶考”;
2.贵州全省教师都要参加这场“测试”;
3.来考试的教师,个个风尘仆仆,面带倦色。
我十分惊讶。
人民教师要参加集体考试,让一众旁观者笑掉大牙。
41万教师赶考,
先说说这场考试吧。
贵州省组织41万中小学教师,参加所谓的“专业能力素养考试”。
参照中高考模式,学科教师考学科试卷,教育管理人员考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常识。
据了解,这次考试要求全员参加。
小到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大到还有10天就退休的老教师。
万万没想到,如今连老师都要参加“期末考”,一年还要考两次。
有博主精准形容这一群教师:
「我们看到了一群衰老的、憔悴的、寒酸的、农民工一样的教师群体,让那些一直鼓吹教师工资过高、耍得过好、悠闲潇洒、光鲜体面的人哑口无言。」
负责监考的教师表示,现场有两个59岁的老教师,连题目都看不清。
还有拄拐杖的教师、孕晚期的教师,走路都不方便,还坚持来考试。
也许你会问,不过就是一场考试,有必要那么拼吗?
只因省教育局明确通知:
这场考试的结果,“将作为教师评职称、绩效考核、评先选优等的重要考核依据”。
这相当于赤裸裸的“逼迫”。
教育部门言尽于此,再忙碌的教师也得积极备考,再体弱的教师也得硬撑着来赶考。
劳师动众的考试,
对于这场考试,无数家长拍手叫好:
“建议全国推广,学生要考,老师更要考。”
我却有些担忧。
试问,一场考试就能考出教师的水平吗?
会考试的老师不一定会教书。
我国数学大师陈景润,堪称数学天才。
可他去教书,就被不少家长投诉,说他上课经常卡壳,连话都说不清楚!
清华北大高材生,近几年纷纷到中学任教。
可他们上课时,往往讲得太深,学生听不懂,他们就让学生自己查资料!
会考试和会教书,真的是两码事。
又试问,年年举行全员教师考试有必要吗?
教师是通过重重考试才考进学校的。
当初教育部门给了资格证、给了编制,如今又反反复复地考试,难道还信不过这些教师吗?
再说了,组织全省教师考试,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从出卷、印刷试卷、布置考场,到监考、阅卷、公布成绩,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到最后,成绩也不公布,事情不了了之,总有种“大炮打蚊子”的味道。
有老师指出了根本问题:
“发达地区靠高薪引进博士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落后地区却以组织教师参加一年两考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真的是,折腾教师无止境。”
本末倒置,
贵州并非首个组织教师考试的地方。
四川西昌,年年组织全市教师考试。
美其名曰“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测试”,还和评优、晋级、目督挂钩。
浙江衢州,连续多年组织教师考试。
当地教师表示,考完成绩也不知道,不知道意义何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不可否认,组织教师考试是有意义的。
如果教师对学科知识一知半解,连题目都不会答,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但令人担心的是,
如果教师要不断准备考试,还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管理学生吗?
一位中学教师发帖称:
期末考前,当地组织全体教师考试。
老师要备考,无暇顾及教学,只能让学生自习……
诚然,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本职工作上,教师要备课、上课、管理班级、教导学生,工作多、任务重、天天加班,何来时间备考?
另外,教师要为各种APP而忙,为网上培训课程而忙,为学校的评估检查而忙,何来精力备考?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若教师疲于备考,精力被分散,负担被加重,教学成了“副业”,最终耽误的只有学生。
有教师提出质疑:
“既然当教师要年年考,何不去选择其他行业,天下有几个行业要年年考试?”
真正的教育,
早在两千年前,《礼记》就提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增长。
回顾一下,思考一下,
在我国教育质量好、教学水平高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考试,靠考试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相信——
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区区试卷无法提供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