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活动预告 | 从母权制到现代新世界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19-01-04 09:00

正文

从母权制到现代新世界

人类历史中的女性、家庭与社会




活动时间

2019年1月6日14:00

活动地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持人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与谈人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活动主旨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巴霍芬就在《母权论》中指出,母权并非某个民族或族群特有的个别现象,而是人类早期所经历的多个文化发展阶段中的一个。

母权制民族能强烈地感受到世界万物的统一和宇宙的和谐,敏锐地体会到死亡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他们从自然生命中寻找安慰,双眼紧盯大地。在母权制的伦理关系中,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几乎没有限制和约束;强调同胞情谊,没有隔阂和界限;因此母权制的国家也较少内讧和冲突,母权社会中涤荡着温柔的人性气息。母权制消失后,和平也从此消失了。

今天,我们重新讨论巴霍芬与母权制,就必须思考,从母权制到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现代世界,人类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巴霍芬的视野中,母权如何超出了婚姻、家庭制度和更广泛的文化、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当下的“女权”和历史上的母权又有何关系?



书籍介绍

母权论

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 巴霍芬 著  孜子 译

319页, 4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7月


巴霍芬在《母权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母权制的概念,论证了母权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作者通过大量介绍引用吕基亚、雅典、利姆诺斯、埃及、印度、莱斯博斯等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向读者展现了母权并非某个民族或族群特有的个别现象,而在史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人类早期所经历的多个文化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并且早于父权存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