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台媒:汪小菲和Mandy已回到北京,孩子目前 ... ·  13 小时前  
中国中医  ·  甘肃:向中医药强省加速迈进 ·  昨天  
新闻广角  ·  缅甸捣毁多个电诈窝点,抓捕百余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63位互联网行业领袖预测:未来,移动直播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8-09-24 06:25

正文


不久前,腾讯科技·企鹅智酷联合63位互联网行业领袖与专家发布了《企鹅智酷中国科技&互联网创新趋势白皮书》,预测了未来5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

其中有一个趋势引起了我的注意,说的是, 未来,移动直播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

这话要是放在两年前讲,很多人估计深有体会。2016年那会,网络直播平台规模几乎是呈几何式爆增的,市场规模达到77.7 亿元人民币,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更是高达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大约有三四千个直播间同时在线,用户数高达两三百万人次。

但最近两年,直播平台相继被整顿,短视频市场崛起,直播的势头似乎没那么旺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播开始走向衰落,相反,我认为,这是直播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前奏。

2016-2020年在线直播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这几年直播之所以能火起来,不单单是因为它新鲜,更是因为这是意识形态和社会的变迁,这是一个不可逆趋势。

一来,直播这种社交模式匹配了国人不善社交与含蓄内敛的性格,很多人更愿意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寄托在网络上,而直播刚好匹配这种需求;

二来,国内经济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涌入北上广深,而构建新的社交圈的难度之高使得孤独与落寞成为许多人的普遍状态。而直播中主播的陪伴互动,更契合这个时代的伤口和饥渴。

三来,所有人都有窥探的心理,直播刚好满足这样的需求。



除此之外,中国市场还给了直播两大红利:

第一个,流量成本的红利。

各大运营商过去几年的流量费用越来越低,使得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进入门槛很低。

第二个红利是渠道下沉的红利。

过去,由于地域的限制,我们更多开拓的是眼前的用户,而直播可以下沉渠道到三四五线城市,为大家带来移动互联网最后的流量金矿。

所以事实上,移动直播业务的空间远远比市场此前预期的要大。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在直播上却仅限于揽流量,比如,直播发布会、峰会论坛、企业年会、活动赛事等等,大多还没有到达商业变现的层次。

你会发现,今天,媒体开始玩直播了。

最典型的就是几年前BBC通过Facebook“非正式”直播欧盟与土耳其的那场峰会,利用穿插采访、实时解答评论区的问题引来了122000人在线观看,收到1400条评论。而BBC新闻的Facebook主页也一度激增到280,000,000名粉丝。

BBC记者ChrisHurst(左)在欧盟与土耳其的峰会现场进行采访直播

另外,微商、代购甚至偏远地区的个体户也开始玩起直播。曾经有个乡下卖小米的农户,就通过直播5小时,把日均接单量提升70倍,销量达20500斤。

那么最有能力、最应该去做直播求变现的企业,又该从何突破?


第一点,要明白,做直播要的是用户而非流量,而圈住用户的基础是社交。

为什么这么说?直播平台陌陌和YY的发展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YY市值在PC时代最巅峰时期一度达到60亿美金,它也是国内最早推出手机端直播软件的公司,只不过因为2010年那会手机市场还不太成熟,所以YY只能把移动直播当成PC端的复制品,放在一旁。

但是五年之后,却被新兴的各种移动直播平台反超。

从它每季度发行的财报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YY一直把自己当成“real-time interactive social platform”(实时互动社交平台),但从2016年它却开始介绍自己是“a live streaming platform”(一个直播平台)。

反过来看陌陌,虽然直播的收入在陌陌整体收入占比中不断提高,但陌陌却始终称自己是一家社交公司,而非直播平台。

这么多年,它一直在打造以陌生人社交为基础的产品形态,同时将内容更加多元化,以提高用户粘性。比如,有热门的狼人杀、K歌、多人社交等玩法。

对于陌陌来说,它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将直播元素深入整合到陌陌的主要社交场景中,以社交来圈住用户,所以如今拥有的是用户,而非流量,所以,当你把用户圈起来,表现也就顺其自然了。

直播平台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最初我们通过各种模式去增长或者购买流量没有错,但 产品的核心是提高用户粘性而非将流量认定为用户,这样才能让用户真正对你的“圈子”产生依赖。


第二点,叫精准传播,精准营销。

前面讲了,我们要的是用户而非流量,那就意味着来的流量也得是精准流量。

我们PSP项目合作伙伴鲁南眼科,就曾做过一场直播。直播什么呢?帮患者做近视手术。

直播前,一方面,他们邀约了十来个近视者来到现场观看,另一方面,他们做了直播的宣传文案,直接了当把近视者的担忧说出来,比如,近视手术安全吗?疼吗?做了会不会有后遗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一宣传不就把人群定死了,这传播的量估计起不来,确实,但是反过来想,只要点进来看直播的,就一定是鲁南眼科的潜在用户或者是精准用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