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二,10只A500ETF上市,截至昨天总规模已经来到了410亿,持续吸金。
今天场外指数和联接基金开始募集,场面比场内还要热闹。
提前好几天各种海报、折页就在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宣传,而且能明显看出——
如果场内ETF还仅仅是基金公司互相卷,那到了场外基金,就是背后的各大渠道推着大家卷了。
在当前指数卡位基本完成,A500大概率要成为最后一个重磅宽基指数之后,各家基金公司以及基本上踏空这轮被动基金大行情的场外渠道都准备在A500上,放手一搏。
还是这张,基金业协会上半年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图——
第一,前十名除了中信和华泰,其他巨无霸都是卖场外基金的。
第二,华泰的股票指基的规模占比达到非货规模的6成,中信达到了将近5成,但其他的巨无霸们指基占非货的比例,就没有过3成的。
一方面说明指数基金在场外的潜力还很大;另一方面当然也说明,场外指数基金,在互联网和银行渠道,还没有被很好的推广。
回想2020年基金大发展,场外指数基金火出圈的是白酒、医药等赛道基,还是明星基金的逻辑,跟A500作为重点宽基指数的推广,意义还是不一样。
所以,
如果有朋友想买A500,在蚂蚁、招行、天天、理财通等场外渠道,直接搜“华夏A500”就行,费率和场内一样,都是0.2%
。
卷出天际,中小权益公司纠结“要不要陪跑”
A500这次会这么卷,基本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尤其很多中小型权益公司或者原本在指数上没太多布局的公司,确实一时间陷入了“该不该跟着报”的纠结问题。
在这种全行业内卷下报宽基指数,基本都是给大厂陪跑,卷又卷不出来,结果大概率就是清盘线附近挣扎的迷你基;
毕竟,即便是全市场表征性最强的沪深300,真正能吃到肉的,也就TOP4?
除了华柏、易方达、华夏、嘉实之外,其他这么多基金公司的场内沪深300,分食不到6%的场内份额,没动力卷其实也正常。
然后再看,这是已经清盘了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数量并不少,而且确实都是中小型基金公司。
沪深
300尚且没做起来,这次的A500,真正能卷出来的又会是谁呢?
可如果不卷宽基,还是绕道细分赛道找人少的方向,就算能做起来,规模的空间还是比宽基指数要小。
我们看当前全市场最大的五家股票ETF供应商,都是清一色的宽基ETF打头阵。
而且除华夏外,第一大宽基ETF在公司权益ETF总规模的比重,都非常高,基本是一只ETF养了整个ETF线。
尤其华柏,更是凭着沪深300,成功跻身了全市场最头部的指数大厂,不得不感慨“选择有时真比努力重要”。
所以,谁又不希望自己的A500会是下一个帮公司逆天改命的沪深300呢?
尤其对那些原本聚焦行业指数,正缺少一个拳头宽基ETF的指数大厂来说,A500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游戏。
剑指沪深300,宽基一哥还能否安坐?
坦率说,如果没有A500,沪深300在国内指数基金的地位,确实无可撼动。
截至630的数据,沪深300的产品数量和在指数基金中的比重都是最高,今天930数据更新完毕,权重恐怕还得更大。
伟大的指数,势必有着伟大的单品ETF。
但一个反直觉的事实在于,华柏沪深300的一骑绝尘其实是最近两年才发生“新鲜”事,把时间拉回到2012年,全市场最大的股指ETF,还是嘉实沪深300。
而且从2015年开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上证50(510050)、沪深300(510300)、沪深300(159919),三只ETF其实是并驾齐驱的。
直到2022年的11月3日,上证50ETF(510050)还是比510300更大的NO.1宽基ETF,但也就是那几天微妙的变化,几乎永远的改变了两只ETF的未来。
到2023年8月,510300成为全市场第一只规模千亿的ETF,并且获得国家队持续救市的增持之后,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说,现在看到的这些巨无霸,感觉上似乎不好撼动,但要是真反超,也是旦夕之间的事。
按照当前A500的募集态势,你们说,未来有没有可能取代沪深300的一哥位置?
首批A500在上礼拜二上市之后一直到昨天,份额合计扩大了165亿份,而场内的沪深300份额减少了57亿份,不知道是不是有资金赎回300买入了A500?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宏观金融分析报告《存量与增量并重:宏观经济治理思路创新》。
在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上,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以及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
如果A500基金的规模达到一定门槛,你们平准基金,会不会对其进行增持?
毕竟,眼下的头部宽基ETF,基本都要被中央汇金“包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