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ZEALER科技相对论
《科技相对论》是全网首档科技脱口秀节目,用人话解读前沿科技热词,讲述世界级科技企业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科技不无聊,我们在这里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ZEALER科技相对论

第二期文字版在这里

ZEALER科技相对论  · 公众号  ·  · 2017-08-04 12:26

正文

《物流时代 你不得不知的事》


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全国首档非大型极客马后炮,不,脱口秀节目,科技相对论,我是王自如。

 

两个月前,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赖以为生的两家公司,阿里跟顺丰,上演了一场年度撕逼大戏,宣布互相关闭数据接口。这可能是继当年腾讯360的3Q大战以来,中国互联网圈最大的一场明斗了。

 

事情的经过呢,先是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突然发布了一则声明,怒怼顺丰,说它单方面关闭旗下丰巢自提柜的数据接口。顺丰紧接着跳出来说,别不要脸啊,是你们先动的手,上个月你们逼我泄露客户隐私数据,我没答应,你们就把信息接口给切了,尼玛怪我咯。两家各执一词,正在难解难分之时,腾讯云和刘强东也纷纷加入战局,发微博力挺顺丰,你看这多精彩。就在咱们这帮吃瓜群众搬好小板凳,准备看戏的时候,快递江湖总盟主——国家邮政局出来调停,才把这事儿给平了。在后来一场活动上呢,马云和王卫这俩人还都表示,我不知道这事儿啊,一脸无辜的样子。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表面上看,无非是一两天查不着快递进度嘛,睡一觉就过去了。但是,它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冲突,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有人可能觉得,俩送快递的掐起来,不就是抢地盘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这场架的导火索是什么:在物流中产生的用户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又能分析出什么呢,你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公司学校地址,平时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喜欢买什么东西,是不是单身狗,经济情况如何,等等等等,你还觉得与你无关么?物流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科技时代的物流风云。

 

 

物流:一个高科技领域

 

说到物流,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骑着小车送快递么,怎么想都跟科技扯不上关系啊。这就是咱们今天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物流可不等于快递,物流是统称,快递是其中一个分支,物流还有大件商品,化学品,工程物流等等,即便是你看到的风里来雨里去的小哥,那也是表面现象,那只是最后一公里投送的部分,后边还有一大链条你看不到,那才是黑科技本身。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今天你做一家公司,把一个物品从深圳运到北京,不允许电话叫快递,必须你自己干,但我只给你10块钱。你怎么做?估计10块你连深圳都不出去吧。最快的方式,是用飞机,你运一件货,假设飞过去的费用是2000块,那你这一件货的成运输成本就是2000,10块钱肯定做不到。但是如果你这一趟飞机里,装2000件货,每个都是从深圳到北京的,那算下来,你每件就是一块钱,这个任务你就能完成。


好那么紧接着问题来了,你怎么能在深圳收集到这2000个去北京的包裹呢?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行政区,所以你得有人上门收啊,这个时候快递小哥,就入场了。收了之后集中到机场,一装飞机,就运走了。


运到地方了,问题又来了,这2000个到北京的包裹,东城西城,顺义大兴,哪里都有,你总不能一个人送吧,你先把包裹按照区块给分开咯,这个时候,一队快递小哥出现了,星散在整个北京城,领了自己那个区块的包裹,开始送。听起来挺简单,揽收,运送,配送,中间在各个阶段穿插着分拣工作。如果只让你收,或者只让你送,那都听起来很简单,你又收又送又分拣,还不能搞错。全中国上以亿记的包裹,你说难不难?


所以物流,用互联网的话说,一定是一个强运营,高效率的行业。它跟咱们之前讲过的很多东西一样,最初也是一个军事概念,是军事后勤领域的一个词,专门研究怎么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保证武器粮草的供应。“物流”这个中文字对于它内涵的表达,我觉得没有英文来的准确,英文叫Logistics,词源是希腊语,是“精于算计”的意思。


今天可能揽收和派送还是需要人工的,但是在这中间的环节很多都已经标准化,机械化,只能化了,从物品的出仓、分拣、运输,装车,基本都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而且,这些技术,有很多都跟我们今天,甚至未来的生活是强相关的。比如说,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与二维码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技术,是前一阵逛迪卡侬的时候,我发现它的衣服吊牌比较特殊,跟普通的二维码标签不一样,如果举起来透光看的话,还能看见里边有一圈一圈的线圈,不信你下次去迪卡侬买东西的时候注意一下。我当时好奇心爆发,就查了一下,果然发现了新大陆。这不是普通的标签,它是一个RFID标签。

 

RFID全称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物体识别技术。从作用上来看,它和二维码、条形码一样,都是条码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它,可以实现仓储和物流的无人化管理。一套RFID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子标签、标签读写器,还有后台管理系统。咱们看到的就是电子标签,它里边有一块芯片。一旦接受到标签读写器发出的电波,就会送出数据,包括这件物品的产地,走向,等等,告诉它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标签读写器接收到这些数据,再把它们提交给后台管理系统,再去进行处理。(动画)比如物流分拣的时候,传送带上就有一个标签读写器,通过RFID码返回的信息,判断这件物品要送往什么地方,数据后台再去给它规划一个最合理的路径(视频素材)。

 

RFID最早的应用是在二战时候,英国空军管理机场,每天都有很多飞机飞来飞去,为了分辨这架飞机是己方的飞机,还是敌方的间谍机,避免误伤,英国空军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一个带芯片的标签装到自己的飞机上,当飞机进来的时候,雷达会发射一个信号:天王盖地虎!标签就会发出对应的回答信号:宝塔镇河妖!两边对上了,好,你降落吧。这个系统当时叫IFF系统,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敌我识别,它是今天RFID系统的前身。

 

那今天的RFID,除了物流管理,还有什么用呢?有大用,比如说,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比如冰箱、汽车、红绿灯,等等等等,全都联系起来,然后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管理和控制。要想把这么多东西放一起管,还不乱,首先要做的,就是身份识别这件事。你看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在互联网中,每台终端设备都有一个IP,就是识别身份用的。在物联网时代,进网的每个物品同样需要一个身份证,RFID码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说到这儿,就又有人要问了,反正都是物体识别,商品后边的条形码不也挺好的吗,二维码不也挺好的吗,它们跟RFID码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储存数据的方法来看,条形码是条,二维码是点阵,RFID直接用芯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存储能力有区别,从储存的内容来说,一维条码是最低级的,它只能存数字和英文,所以它的作用,是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标识,而二维码和RFID码,都能存储中文、图片,甚至是音乐等多媒体文件,还能用来对物体进行细节性的描述。再从信息量上看呢,条形码只能存储几十个字符,二维码几百个字节,而RFID码可以扩充到几十K,也是逐渐递增的。

 

其次,从容错能力来看,一维码几乎没有,你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收银员经常扫不到条码,就得手动把码输进去。二维码呢,就好得多,你扫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就算是扫描框和二维码没有完全重合,也能扫得到,不信的话,后期小哥,屏幕上出个二维码,让我们拿手机扫扫试一试哈。而且,就算是二维码有一定的破损,比如路上共享单车二维码被人划了一刀,或者部分被遮挡住,你也仍然可以扫到,不信试试看啊,都试一试。这是因为二维码有两个机制,第一,是定位,第二,是纠错编码。

 

定位,就是二维码角落上那三个点,它们的作用是位置定位图形,中学几何学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只要这三个点同时出现在扫描框中,二维码就可以被识别;反之,只要有一个点被完全挡住,你就扫不到了,不信你试试;

 

纠错编码,就是在这张二维码里,除了存储数据的数据码字,还有一些冗余的纠错码字,只要二维码别破损得太离谱,就仍然可以读取里边的信息,很强大。

那RFID码呢,因为它的数据直接存在芯片里,所以,它跟一维码二维码比起来,并不容易破损,只要写个防碰撞算法这类的算法,一般来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最后,从读取方式上来说,一维码和二维码是被动的,而RFID码是主动的,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因为它里边有块芯片,可以主动发出射频信号,不需要再拿扫描仪去扫一扫了。

 

咱们刚说了这么多,无论是信息容量、容错能力,还是读取方式上看,RFID码好像都是比较高级的那个,但是,它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成本高,再比如抗金属干扰性差,所以在应用中,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比如在物流中,要提高自动化程度,RFID这种主动式标签就占了优势。

 

另外,RFID码还有一些比较诡异的用法,比如人体U盘,别往歪了想啊,咱们是个科技脱口秀。我是说,如果把RFID芯片植入你的身体里,你本人就具备了储存和发送数据的能力。前一阵,瑞典有一家科技公司,就干了这么一件事儿。它把RFID芯片做成米粒大小,然后动员自己的员工,把芯片直接植入手掌表皮下面,据公司老板说,这种芯片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开门,打印,付饭钱,还能保存工作联系的一些资料,甚至可以拿来操作各种智能设备。你看看,这是不是有点人机融合的意思,今天给手机解锁还得指纹识别,植入这块芯片以后,可能你拿起手机,它就自动解锁了。而且出门再也不用怕忘带钥匙了,因为钥匙已经在你身体里边了,听起来挺酷的吧。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干,因为它首先就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果你的数据没加密,那么任何人,只要他有一个标签读写器,都可以读到你的数据,今天是不是按时上下班了,什么时间下楼买了个下午茶,上班时候玩了多长时间手机,晚上去哪儿吃饭了,要把这些数据暴露在别人面前,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反正我不愿意。而且,更可怕的是,万一有人利用这玩意儿跟踪我,那我简直插翅难飞啊,还得找个地方拿刀把它抠出来,噫……所以,RFID芯片要植入人体,不管从技术上,还是伦理上,都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京东模式与菜鸟网络

 

欢迎回到科技相对论,我是王自如。咱们刚才聊到,物流本质上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还讲了物流中的条码识别技术:RFID。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有点感觉,为什么这一波互联网大战,打起来的是两个干物流的公司了。今天,电商越来越发达,大量的电商物流订单会产生海量数据,而在互联网社会里,数据就等于生产力,它意味着未来许许多多的可能性,所以物流这件事,对于各大电商巨头来说,那是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的。它们一定会采取各种方式去管控物流,这就有了京东模式和菜鸟网络,接下来,咱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开头“蜂鸟大战”的原因。

 

那京东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菜鸟究竟是不是个好鸟?这件事儿,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在十几年前,淘宝网刚成立的时候,平台上的卖家只能靠自己解决物流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外包给第三方快递公司,你像顺丰,还有三通一达。模式很简单,买家下一个单,卖家就接一个单,然后打电话叫快递小哥,把包裹寄出去。这就是传统的“门到门”配送。但这种模式不长久。一方面是订单少,不太容易形成规模化效应,物流成本怎么都降不下来。什么意思呢,都说阻碍全国人民团结友爱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北方供暖,一个是江浙沪包邮,为什么江浙沪能包邮,就是因为那边买家卖家都多,每天发货量是别的地区的几十倍,单多了就好讲价嘛,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就是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但毕竟全国只有一个江浙沪,别的地方就没这待遇,成本还是很高;再一个,如果物流距离太长的话,包裹还非常容易损坏。比如你从深圳寄到西藏,那山路十八弯的,指不定你那快递半道上就出什么事儿,去年双十一不是还报,某邦物流快递货车在鹰潭翻车了么,十几吨的快递都翻在路边,这里边未必就没有易碎品和贵重品吧。所以,这种又贵又危险的,第三方快递公司的解决方案,事实上成了提升网购体验的一个拦路虎,电商平台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肯定不能由着它这么下去,得改。

 

那怎么改呢?既然第三方靠不住,咱就撸起袖子自己干吧,于是,就有了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京东号称中国版亚马逊,这招就是跟亚马逊学的,这个自建物流体系的核心,就是区域仓。在全国不同地区,分别建几个物流仓库,根据购买数据设计规模大小和库存商品的种类,还能根据库存情况及时补货,比如今天广州仓的显卡卖完了,不用等用户下订单,先补仓再说,保证仓内的货品是基本齐全的。这么一来,网购的订单,就可以由就近仓库进行配送,把物流配送的平均时间从3天缩短到了1天以内,而且因为从仓储到配送都是京东自己人,所以质量比较容易管控的,用户体验一下子就上去了。但是,这种模式有一个问题,它烧钱啊,你想想,从仓库的建设、管理,到一线配送的快递员,这些钱,都是京东支出的,我们看数据,京东的物流成本占到了总支出的近百分之十,这什么概念。

 

所以,京东刚开始折腾的时候,阿里本来还有点看热闹的意思,说你刘强东就败家吧,就作吧,花这么多钱,早晚把你自己搭进去,没成想,这种办法虽然花钱多了点,但后续的收益是大大的有。过了两年,京东不但没死,还比以前更活泼了,今年第一季度甚至还盈利了

——高质量物流的竞争力起了巨大作用。其实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京东是靠数码3C起家的,对于数码产品来说,路上耽误的时间越短,就越有安全感,所以京东的自建物流,更加强化了它的优势项目——数码产品销售。这有什么好处呢——帮助它形成一点打穿后的带动效应。亚马逊书卖得好,带动其它商品线,小米手机卖得好,带动它的生态链,眼看着京东未来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啊。这么一来,阿里就有点坐不住了,所以它必须得想出另一种物流模式,来抗衡以京东为代表的自建物流体系。这就是菜鸟网络。

 

马云之前说过一句豪言壮语,说我们阿里巴巴,决不会干快递,我们跟快递公司是合作关系,我们不抢生意。菜鸟成立以后,很多人觉得他是不是自己打脸了,其实并没有,因为菜鸟并不是一个物流公司,而是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整合快递企业资源的平台。它包括三张“网”:天网、地网、人网,所谓天网,就是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是一个打通电商、物流公司、消费者的数据分享平台,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规划最优的配送路径;可以帮助商家预测各地区的商品需求量,甚至在几个重要节日到来之前,就提醒它们把货备好,放到当地的仓库里,减少高峰期缺货的压力,这就相当于,在你还没下单的时候,阿里已经通过分析你平日的购买习惯,判断出你可能要买这个东西,提前就已经把它送到你家附近的仓库里边了,就等你动动手指一下单,它就给你送过来;这是天网。那地网呢,就是菜鸟建的线下物流园区,这个里边包括专门干仓储的公司,还有各个快递公司的办事处,菜鸟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圈起来,这意味着什么呢,提高效率。以前从仓库到快递公司还有个运输环节,现在没有了,速度就变快了。它用这种手段来抵抗京东的就近发货机制。那“人网”呢,就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比如进到各小区的菜鸟驿站,解决配送问题。这三张网罩下来,你是不是感觉挺恐怖的,感觉自己被只鸟给网住了,插翅难逃啊。

 

菜鸟平台这三张网,本质上是在用阿里的大数据,帮助各快递公司提高配送效率,这听起来是一个多美好的事儿,这些快递公司也是这么想的呀,所以,菜鸟刚成立的时候,三通一达就带头接入,表示支持,顺丰也不例外,那后来怎么就闹掰了呢?因为菜鸟的野心实在是太大,藏不住了。大概是两年前吧,菜鸟在杭州开了一个快递江湖大会,学名叫“合作伙伴大会”,在这个会上,菜鸟的掌门人童文红,提出了一个新计划,叫“合作伙伴分层运营计划”。大体是要根据快递公司在各环节的服务质量,把它们分成金银铜铁几个级别,根据这个评级,再由菜鸟来分配与其合作的电商,如果评级高,我就把高质量,大订单的卖家分给你,反之,你就没单。用这种办法来逼着快递公司提升服务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评级的人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菜鸟。这么一来,菜鸟就成了规则的制定者,掌握了全部话语权。这对这些快递公司意味着什么,阿里真成爸爸了,你要是听我的,一切好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让你接不着单,你看看这野心。

 

但是,这些快递公司的老板也不傻,都是人精,不可能就这么把脖子捏到人家手里去,所以,除了阿里投资的圆通,剩下的两通一达,就在顺丰的带领下,搞了个丰巢科技,来对抗菜鸟。它的产品,就是咱们楼下的丰巢快递柜。你阿里不可能在每个人楼下都开一个菜鸟驿站吧,但我可以在每个人楼下都装一个快递柜。为了方便,大部分人肯定会选择把快递放在柜子里,等使用频率高了以后,丰巢快递柜可就不只是一个便民设施那么简单了,它进化成了一个数据平台。可以说是一个究极版的快递柜了。它对菜鸟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这种矛盾逐渐激化,才有了咱们前边看到的“蜂鸟大战”。所以,为什么京东高调宣布接入丰巢,被看成是一个对抗阿里的表现,就是因为,这个举动相当于,京东作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在用自己的海量数据支持丰巢,推了它一把,让它加速进化成一个数据平台。我们这期相对论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以后你再看见楼下的丰巢快递柜,心情可能会比较复杂。但我还要再次强调一遍,在一个信息化社会里,谁掌握了数据,就是掌握了未来。

 

最后一公里:无人送货

 

欢迎回到科技相对论,我是王自如。咱们刚才讲了电商斗法的故事,至于这些模式可能产生哪些更大的影响,节目组请到了一位更专业的嘉宾,一会儿来跟大家具体聊聊,现在他还在路上。在这之前,咱们先放松一下,说点物流小玩具:无人机和无人车。

 

在物流行业,一直有一个行业性的难题,叫“最后一公里”,它是指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快递小哥从配送站到你家的最后一公里。这段配送,现在普遍还是采取人肉配送的方式,所以成本高、效率低。京东有十万多快递小哥,去年一年,光快递员工资就花了几十个亿,你看看这“最后一公里”的成本。而且,二三线城市的电商市场还在持续增长,要真像马云说的,未来每天都有10亿快递,到时候可能就得全民快递员了吧。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亚马逊、京东、和阿里巴巴,都开始搞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就是为了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亚马逊的无人机,今年618的时候,京东配送无人车也已经开始校园送货了,从技术层面看,它们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至少现在来看,它的应用场景还是非常有限的,首先,人口密度太高的地方就用不了,要不然,那无人车走在马路上,一个不小心就得让车撞瘪了。对于无人机来说,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大得多,一泡鸟屎掉脑袋上,最多是洗洗头发,要是拉着货的无人机砸脑袋上试试;第二,居民素质还得上去,要不然,以后头条标题就得是这样的:《震惊,小伙为抓iphone四十三,竟用超大弹弓击落八架无人机!》;第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还必须得跟上,比如马路上是不是需要单独画出一个无人车道,需不需要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去统筹规划无人交通工具的行驶,这都是问题。所以,亚马逊的无人机,只敢在农村进行送货测试,京东的无人车,暂时也只能在校园里,或者写字楼园区里送送货而已,要推动全自动的配送模式,还得从政策、居民素质,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更全面的努力。

 

好了,我们刚预告的那位专家已经到了,关于未来电商,以及物流的问题,让他来谈谈看法,也许就能和你的思想产生一些碰撞。

 (专访视频)


总结

 

科技相对论,凡事都有两面性,物流的自动化,提高了配送速度,提高了我们的购物体验,但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但再反过来想想,如果把眼光放远,它必然会带动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它还会创造新的产业。最简单的,制造这些自动化机器的工厂,那肯定也是要人的嘛。科技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不断提高生产力,这是历史的趋势,所以,就算它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阵痛,我们也要接受。举个栗子,洋务运动的时候,国内有人反对修铁路,理由是什么呢“恐捷径一开,服贾(gu)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怕火车一开,马车就没人坐了,那些本来搞马车运输的人就要失业,后来的结果呢,大家也都看到了。在历史的潮流中,拒绝进步,就是接受倒退。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关于本期的内容,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想跟我们讨论,请关注“科技相对论”微信公众号,写下你的想法,发消息给我们,每一条留言我们都会看的哦~更多科技生活的精彩视频可以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 ZEALER.COM,当然如果你不嫌烦,也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微博。好,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