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然精细潮菜菜谱里写的这道豆酱焗蟹,用的原材料是大雄青蟹,大概2斤一只,这种规格的青蟹,算是非常大的了。
青蟹,学名锯缘青蟹,古代被称为蝤蛑,一般生长于河流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性凶猛,肉食性,鱼虾为食。
唐代的段成式就在《酉阳杂俎·广动植》里有过描述“蝤蛑大者长尺馀,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
宋代的《续博物志》也有类似记载“蝤蛑,大有力,能与虎斗,螯能剪杀人”,可见其凶猛。而上面两段也都提到了青蟹凶猛的武器——两只大而有力的螯,当然,两螯特别凶猛之余,也特别肥美。
青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分为肉蟹和膏蟹,一般肉蟹是指脱壳后肉渐丰满厚实的公蟹或未受精的母蟹。膏蟹,则一般是指受精后性腺成熟的母蟹,膏肥甘香,其中膏特别饱满的,壳里透着赤红色的,还会被称为赤蟹。
在吃过无数海鲜的潮汕人心里,青蟹的地位仍非常高,可见其有多么鲜美。而青蟹里的赤蟹,在潮汕可谓备受推崇,甚至有一个词叫“红膏赤蟹”,用于形容一个人面色特别好。
青蟹在古代美食家心里,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苏轼就写过一首,名为《丁公默送蝤蛑》,背景大概就是苏轼的好友丁公默给他送了两只青蟹,苏轼这个美食家兼职诗人,吃完不由诗兴大发,落笔挥毫: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诗的首联直接奚落了溪蟹之小,赞美青蟹之大,比喻煮熟的青蟹如赤红色的玉盘。第二句接着赞美肥美的蟹黄与鲜美的两螯,最后两句又说了蝤蛑是珍贵的海产,笑自己太馋了,用寄给丁公默的诗,换来了丁公默的两只青蟹。
苏公这样的美食家,居然对青蟹用了“馋”字,这也是非常鲜见的。
而青蟹在我国生长的海域也挺广泛,在海南尤为出名,海南称青蟹为和乐蟹,与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并称四大名菜。而说起潮汕的青蟹,最出名的产地之一,便是牛田洋。
牛田洋在过去的几十年,真的可谓沧海桑田。它原是位于榕江西侧的一片海滩,解放后成了广州军区管辖的军事基地,而上世纪60年代,军队响应了国家号召进行围垦造田,一下子把牛田洋围成了一片良田。在此后的几十年间,牛田洋有过丰收的喜悦,也有过69年数百人为抵御强台风而遇难的悲壮。
如今的牛田洋已经退田还渔,成了一片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盛产肥美虾蟹的地方。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物产资源,位于出海口的牛田洋,也繁育了众多的贝类与虾类,而以虾贝为食的牛田洋青蟹,肉质自然也就肥美鲜甜,膏蟹更是膏肥甘香,堪称青蟹里的上品,一般家里做的话,姜葱炒或者清蒸,已经非常好吃,也非常简单。
今天介绍的这道菜,会比家常青蟹的做法复杂一点,一般用的蟹也需要略大,两斤雄蟹比较适宜,当然,这么大的会比较难买到,要求不是很高的话,买个一斤左右的雄青蟹,选择合适的锅具,也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