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生活周刊
资深文艺生活原创内容平台,致力于分享鲜活、独立、有趣的文艺生活。成立于2010年,前身是国内唯一一本专注于音乐、摄影、戏剧、读书、电影、当代艺术及跨界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独立杂志《文艺生活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邮政入口】22:00约蛇币,22:30约蛇 ... ·  16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农行入口】22:00约蛇币,22:30约蛇 ... ·  16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中行】22:00约蛇币,22:30约蛇钞! ...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工行入口】22:00约蛇币,22:30约蛇 ... ·  5 天前  
小易说钱  ·  开始预约!1955~2018年硬分币大全套!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生活周刊

我杀了我妈妈

文艺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 2017-05-11 22:41

正文

母亲节快到了,你和你妈妈还好吗?

有一部电影里的儿子

跟妈妈的关系简直不能再糟

他就是《我杀了我妈妈》里那个16岁少年



整部片子很简单

用一句话说就是

“一位有同性恋倾向的十六岁少年

与母亲之间又爱又恨的纠结关系”

出自20岁的导演之手

据说是16岁就写好的剧本,半自传

是一部艺术+轻喜剧的电影

台词非常棒,洞察力很强

主角热爱画画和写诗

随着剧情推进有非常多的意象和诗

这部关于母亲、成长、性的电影

在豆瓣评分8.3,相当不错



影片开头是妈妈收藏的蝴蝶特写

接着是妈妈吃东西的嘴部特写

真实得粗俗

16岁的儿子一脸嫌弃

两人互相吐槽,毫不客气


妈妈开车送儿子上学途中

两人不间断地吵

先是儿子嫌弃妈妈开车涂口红

“看到你化妆就讨厌,危险死了”

然后嫌弃妈妈听无聊新闻

妈妈也尖酸刻薄,毫不留情

典型的“爱就互相伤害”




晚上回家吃饭又开吵

一对冤家式的母子组合



这个妈妈躁狂到什么地步?

在知道儿子跟老师“我妈死了”

直接跑到上课的教室大喊



儿子在被老师开导后

决定和妈妈来次交心的谈话

“我找到完美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关系”

就是——“我应该搬出去住”

并在租房广告上找到了很好的住处

但被吐槽“你在家连衣服都不会洗

在外面,你会疯掉”

看房回家,很高兴地汇报公寓情况

妈妈却反悔了,说16岁搬出去不合适

于是吵起来

此次改善关系的努力作废



在看到朋友跟他妈妈的打闹后

想起小时候和妈妈的打闹 

于是回家翻看小时候的相册

妈妈回家时却藏好画册

此时对妈妈态度变得很好

甚至走上前去十指相扣

“我爱你”



第二天买水果回家

阳光灿烂,配乐轻快

回家洗衣服、搞卫生、做水果沙拉

饭桌言笑晏晏,相谈甚欢

吃完后主动洗碗

妈妈打扮漂亮下楼

“你竟然还洗碗,被洗脑了不成?”

儿子也完全不介意


但有些暗藏的秘密不合时地被发现了

日光浴时妈妈遇到儿子的同性男友的妈妈

被告知“你儿子和我儿子下个月就两个月了”

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后

妈妈一脸沉重

“他以前什么都告诉我

现在我一开口就被骂

做什么都不对

简直就好像......

好像一切被删除了”


 

回家后妈妈没有戳穿儿子的秘密

但她的躁狂让她无法平静地接受

儿子欺骗她的事实

于是在带儿子去买录音带时

等得不耐烦后开门大喊儿子

“害我等老半天,再给你两分钟,我就走人”



儿子出门,没发现妈妈的车

妈妈故意将车开走

然后在车上两人又回复以前的争吵

妈妈的嘴炮开启了

“希望你去调查

同学的妈妈会载他去录音店吗

下次你自己骑脚踏车去

我没办法一直提供服务”


“你当然又是只想到你自己

你干脆跟你爸爸住算了

我的忍耐到了极限”

 

“你受不了所有人

不只是我而已

你恨所有人”

 

一句句戳心窝子的话

像冰雹一样砸下来

儿子开始反击

“我受不了你,快窒息了

想到沙漠里面,挖个洞躲起来”



在父母面前

孩子有一种奇怪的自尊心

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

得不到这种爱时

就变得浑身是刺,不愿低头


七岁时父母离婚

儿子和爸爸见面很少

爸爸打电话来约吃饭

儿子说“我好高兴你约我来

因为这几天跟妈妈在家就像地狱

我这几天都待在朋友家”

一进客厅发现妈妈坐在沙发上

儿子才知被下了套

他们决定将他转到寄宿学校

儿子对爸爸爆发

“四个月没见,突然蹦出来,给我做决定”

 但还是无法逆转去寄宿学校的命运


在妈妈送儿子到寄宿学校分离时

儿子的升级版吐槽让妈妈无言以对

“你像猪一样吃得满嘴面包屑

你他妈是老年痴呆症

你丑到爆的花衣服,看了就恶心

你说话没水准得要命

你挂在墙上的蝴蝶

留着闷死你自己吧”

最后问妈妈“如果我今天就死了呢?”



儿子熬到学期结束

回家却看到下一年住宿学校的账单

在放纵的夹杂着尖叫声的音乐下

走进妈妈房间掀床,扔衣服,砸家具

但砸盆时脑海突然想到妈妈的脸

 


于是开始收拾房间

但回来后还是和妈妈大吵

妈妈坦白已经知道他是同性恋

送他去寄宿学校是想管教他

“这毕竟是件大事,当个同性恋,很不得了”

但妈妈在意的不是儿子是同性恋

而是儿子隐瞒了真相

两人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儿子冲妈妈大喊

“你听好,你不会爱,别再爱我了”



这句话估计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之后儿子还是去了寄宿学校

在黑暗的隧道里看书时被打

决定逃出学校

前往与妈妈小时候生活的房子

蜷缩在浴缸里

像回到了妈妈的子宫



对于“我杀了我妈妈”

我的理解是

“我”杀了心里那个讨人厌的妈妈

“我”也杀了自己

最终“我”和妈妈翻篇,和解

可以像儿时那样和妈妈相依在草地上

无忧亦无虑

正如他的自白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自杀

在脑中结束生命,燃火重生

然后才能交流、对看,才能相处

仿佛从来没有见过对方一样

要是我不认识我妈

说不定我们会喜欢彼此”

 

恨和爱是相伴的

我们没办法不爱自己的妈妈

也没办法不恨她



其实是儿子教会了妈妈怎么去爱

让她学会爱与被爱

妈妈为人母时并不懂得怎么去爱人

因为她一直被辜负

躁狂也是遗传的产物



电影里有两点很有共鸣

一是妈妈总喜欢给孩子施加负罪感

或威胁孩子说要抛弃他

以此来控制孩子,获得母亲的安全感

二是孩子长大就很少跟妈妈谈心

妈妈会因此不满、伤心


这大概是全世界的通病


另外感触较深的是

国外的母子关系比较自由

母子之间可以很随意说出“我爱你”

也可以说“我恨你”

而在中国,这两句话都太难

我们活在孝道的枷锁里

对情感比较压抑

表面比较敷衍、客气

问题也藏得比较深


还有很多扎心的台词没有放上来

总的来说,这位导演是个天才

将生活的残忍、美、搞笑、艺术奇妙地融合

虽然剧情的发展稍稍不耐考究

但电影掏心掏肺地戳心窝



电影里的一首诗

“我的母亲

我向你坦承虚伪世界的暗礁

撞开了我那叶脆弱的扁舟

我愿以所有幸福换来母亲的温柔”





文丨桨一

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文周》开放征稿

-回复“4”了解详情-

点击文章标题看“四月”文章精华

我们为什么一直”溺爱“朴树

春风十里不如一个李健
看完《一念无明》,我觉得我可能疯了

她不特别美也不特别丑,就是对于你很特别

嫌疑人X已献身,可你还不过瘾
”同性恋都变态!“”啊,变态还分同性异性?“
春风十里,不如睡你
因你太念念,才难忘
活着,为了遇见世界上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