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审稿人要求大盘点
案例一:
在回复审稿人这一点上,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颜宁教授就曾在微博上吐槽自己「
捏着鼻子
」看审稿意见:
图片来源:
颜宁教授微博
不仅如此,颜宁教授也遇到过审稿人
要求引用自己文献
的无理要求。对此,颜宁教授发微博怒斥,宁可论文不发表,也绝对拒绝引用这些无关的、所谓的参考文献,甚至已经做好把论文扔到BioRxiv上发表的心理准备。
图片来源:
颜宁教授微博
案例二:
此前,根据生物学霸文章描述,丁香达人 @WOrange及其朋友在向期刊投稿后,收到了审稿人的邮件,审稿人
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加进审稿的这篇文章里以及索要劳务费。
图片来源:
生物学霸、丁香园论坛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丁香园论坛
案例三:
2022年底,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的马军教授
收到了一封出乎意料的电子邮件。邮件发送者是一位他并不认识的印度裔“科学家”,据称目前在梅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邮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方对马军课题组在神经元模型领域最新研究的关注,并透露自己曾作为期刊评审专家审阅过他们的论文,暗示他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评审经验。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科学家”随后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请求:
希望能作为合著者加入他们的研究文章。
图片来源:
马军教授科学网博客
这一要求让马军教授感到非常惊讶。带着好奇,他决定在Web of Science学术平台上搜索这位发件人的信息,结果发现其SCI论文数量寥寥,且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挂名”作者,这与一个真正领域专家的身份相去甚远。
马军教授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随后,《中国科学报》联系并采访了马军教授。马军教授表示,他感到受到了冒犯,他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钓鱼式”邮件,这也是他首次遭遇学术敲诈的行为。
审稿人的奇葩的审稿意见
1、拒发。漏洞比我爷爷的网眼背心上的窟窿还多!
2、这篇论文烂到家了。请彻底拒稿,然后
封了作者的账号
,免得他日后继续投稿。
3、作为审稿员的我差点直接说拒绝,但是想到这是在圈子里的“
求助帖
”,我只能建议作者:做好分类。
4、读这篇文章我只有两种状态:
挠头发和拔头发
。
5、第156到160行还可以,其他的修改一下吧
6、非常感谢,我把你的文章打印出来带回了家,终于找到了失眠时数羊的替代方案。
7、这篇文章很妩媚(
五没
)—没研究方法,没数据,没模型,没重要的分析,也没从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8、我们的要求是您至少要投递初稿,而不是草稿!!!
如何优雅的回复审稿人?
规则1:先概述,后
回复全套审稿意见
回信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首先,是一个总结性的概要,这部分是为了让所有审稿人都能看到,概述了关键的修改和新增内容,如新的图表和分析,以应对所有审稿人共通的关注点。这一部分可以展示一些不在文章正文中的图表或表格,以增强论点。如果多个审稿人对同一问题提出了意见,这一部分应该特别指出。
其次,是针对每个审稿人具体意见的逐点回复。在这一部分中,应当首先引用审稿人的原意见,然后紧接着提供你的回应和解释。这样的结构有助于确保每个审稿人的评论都得到了适当的考虑和回应。
规则2:礼貌并尊重所有审稿人
规则3:虚心接受指责
当审稿人未能理解某个点时,不妨表达歉意,承认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表述不够清晰。这样的态度表明你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并愿意改进沟通。即使审稿人提出的修改建议在你看来可能不是必需的,为了展现你的合作态度和愿意听取建议,最好还是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可以建立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推进审稿过程。
规则4:回信内容要统一,自成一体
你对文本或图形进行了什么修改,一定要在答复函中指出来。如果可能的话,指出在什么位置(如第几行)进行了修改。请注意,指出位置时,应该确定你是参考了原稿还是修改稿的位置。
规则5:不要有遗漏,务必回答审稿人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或评论
规则6:排版清晰是加分项
例如用不用字体、颜色和缩进的变化来区分三种不同的元素:审稿人的意见、你对意见的回应以及你对稿件所做的修改。
规则7:在可能的情况下,你对每条评论的回应直接以“是”与“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