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时报  ·  昆明市政府发布4名同志任免职通知 ·  昨天  
环球时报  ·  突发:罗马尼亚总统将辞职 ·  昨天  
新华社  ·  免签入境新政!今起执行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如何用音乐剧的方式,打开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史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26 20:42

主要观点总结

原创音乐剧《潮起东方》以海尔集团40年发展历程为原型,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展现了企业的创业创新、引领潮头的精神。该剧不仅彰显了企业在跨界创制大型原创音乐剧方面的先河,还通过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的注入,拉近了企业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企业跨界创制大型原创音乐剧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企业叙事模式逐渐显得乏力,需要新的传播形式来重塑与用户的心灵共振。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能够契合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和情感需求。因此,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了首部中国制造业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潮起东方》,以全新的视角和艺术表达展现企业创业创新的精神。

关键观点2: 《潮起东方》对海尔集团发展历程的呈现

《潮起东方》以时间为线索,巧妙结合工业元素,创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叙事空间,展现了海尔三代人坚守、积淀的企业精神。通过舞台设计的巧思和剧情编排的精妙,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创新的光芒。观众仿佛穿梭于海尔4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亲眼见证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崛起为全球知名的生态品牌。

关键观点3: 《潮起东方》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

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故事中的情感世界,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潮起东方》通过精心设置的泪点、笑点与燃点,使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基于情感共鸣铸就的品牌情感纽带,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与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观点4: 海尔集团的发展成就和《潮起东方》的影响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其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现代企业发展史。《潮起东方》不仅展现了海尔的坚韧不拔与蓬勃发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企业从艰难起步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足迹。该剧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企业重新审视文化传播在品牌塑造中的关键作用,探索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企业故事的无限可能。


正文


今年10月,以海尔集团40年发展历程为原型的原创音乐剧《潮起东方》盛大开演,经过深圳、长沙、西安、成都、北京全国巡演,于12月25日-26日来到了故事的起点——青岛,恰逢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2800余名观众共同品鉴了这场文艺盛宴。至此,已有逾15000名观众在现场观看了这部音乐剧。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冰箱工厂,一步步打破人们对其“家电企业”的认知,蜕变为物联网时代全球领先的生态型企业。《潮起东方》开创了企业跨界创制大型原创音乐剧的先河,不仅展现了海尔40年创业创新的发展变迁,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企业创业创新、引领潮头的精神。


这种融合了创意与年轻化元素的企业叙事新形式,成功在企业与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融的桥梁,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创新叙事:

企业故事的艺术新篇



在信息如潮涌的当下,传统企业叙事模式渐显乏力,传播效能渐趋式微,用户感官更是在千篇一律的故事演绎中渐趋麻木。企业传播,亟待一场破茧成蝶的革新,以重塑与用户心灵共振的叙事新境。海尔,作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亦在传播领域勾勒新蓝图,力求打造全新的传播形式,穿越嘈杂信息,直抵用户心灵。


今天,年轻人对于新鲜、有趣、富有创意的内容有着强烈的追求,而音乐剧作为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恰好契合了他们的审美偏好与情感需求,于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了首部中国制造业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潮起东方》。




2024年10月30日,音乐剧《潮起东方》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演


然而要把海尔四十年发展的曲折历程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时间中,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用创新性的音乐剧表现形式,讲出中国现代企业波澜壮阔的革新与蜕变,更是难上加难的挑战。


剧本讨论阶段,知名词作人、编剧夏征宇就曾提出:调和专业性和通俗性是一大难点。既需要避免观众走进剧院看一场“枯燥的技术讲座”,又需要传递出中国制造业的具体进程,是工业题材文艺创作难以越过的山丘[1]。


为解决这些难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主创团队亲赴海尔集团一线采风,与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众多海尔人沟通座谈,交流创意,选题论证。 在“以艺术之名,讲好中国制造故事”的核心理念指引下,主创团队紧密围绕海尔创业创新之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汗水与智慧,从舞台设计的巧思,到剧情编排的精妙,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创新的光芒。


于是,在时间概念与工业元素的巧妙结合中,《潮起东方》创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叙事空间。四十年风起云涌中海尔三代人坚守、积淀、一次次挑战不可能的企业精神;坚守着“为了万家灯火”的信念,和时代风浪共舞;中国制造业在时代变迁中的艰难进程,也在传统和现代融汇的表现形式中被娓娓道出。




剧目中众多“海尔人”性格各异、有血有肉,剧场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观众得以全身心投入演员的表演,深刻感受艺术魅力与情感冲击


观众走进剧场,仿佛穿梭于海尔4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亲眼见证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崛起为全球知名的生态品牌。这种创新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拉近了企业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吸引了年轻观众群体的目光,使得海尔的故事在年轻一代中得以广泛传播,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时尚感。


《潮起东方》是音乐剧领域首次将艺术视角对准中国现代企业题材的剧目,通过跨界合作,形象展示了企业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将自身的发展历程、价值观与精神内涵生动地传递给大众,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与社会思考。 这部音乐剧不仅为海尔故事注入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与高雅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制造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变革的文化符号。 它激励着更多企业重新审视文化传播在品牌塑造中的关键作用,探索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企业故事的无限可能。



情感共鸣:

触动心灵的真情演绎



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能够以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故事中的情感世界,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企业故事的讲述中,这种情感的传递尤为关键,它能引领观众深入洞悉企业的发展轨迹、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核。 《潮起东方》恰似一位情感的编织大师,巧妙地将泪点、笑点与燃点融入剧情之中,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回首海尔40年的漫漫征途,创业初期的举步维艰、面临困境时的不屈不挠,无一不是感人至深的泪点源泉。例如,剧中重现张首席接手破败冰箱厂时的场景,陈旧的设备、散漫的工人、摇摇欲坠的生产线,无不令人揪心。而他开创性地“十三条厂规”,以及带头砸毁有瑕疵冰箱的决绝之举,更是传递出的对品质的执着坚守与对企业未来的坚定信念。


从王恒山等海尔“元老”,到林深、徐梦遥等中坚力量,再到马新阳等时代新人,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的交织共生,一代代海尔人的形象鲜活而立体,他们的奋力挣扎、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不触动观众的心弦,让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剧中海尔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林深,从怀疑自身到坚定信念,在一次次浪潮中坚持创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笑点,则巧妙地蕴含于剧中幽默诙谐的情节之中。专卖店老板马良友一家子,无疑是欢乐源泉的开启者。他们一家讲着一口地道且亲切的青岛话,那独特的腔调与韵味,自带喜剧效果。从恋爱到结婚生子,从质疑海尔产品成为专卖店店主,一路走来,马良友的家庭故事也与海尔的发展紧密相连,他和妻子、儿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互动场景,就像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在紧张的创业奋斗旋律中跳跃,不仅舒缓了剧情推进过程中的紧张节奏,还如同一剂心灵的良药,为观众在感受海尔人拼搏不易的同时,带来了愉悦与慰藉。


当舞台上呈现海尔在全球市场纵横驰骋、屡创辉煌的壮丽篇章时,那激昂澎湃的旋律、气势磅礴的舞蹈与振奋人心的台词,则瞬间点燃了观众内心的激情。观众仿佛与海尔人并肩作战,一同见证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的荣耀时刻,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正是音乐剧燃点的魅力所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不断夯实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潮起东方》以海尔40年创新发展的历程为原型,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坚韧不拔与蓬勃发展,展现出中国企业力争潮头、走向世界巅峰的精神。 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企业从艰难起步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足迹。




从对一台冰箱质量的坚持开始,海尔逐步由濒临倒闭到全球瞩目,这也是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的缩影


这些精心设置的泪点、笑点与燃点相互交织、彼此烘托,使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会为海尔人的拼搏奋斗而热泪盈眶,为海尔的辉煌成就而欢呼雀跃,进而在内心深处对海尔品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这种基于情感共鸣铸就的品牌情感纽带,坚韧而持久,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与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代印记:

音乐剧里的辉煌传奇



《潮起东方》讲述的,其实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现代企业发展史。海尔作为时代的活标本,是中国制造业横跨四十年传奇发展中极为优秀的代表。


40年前,中国现代企业在世界舞台上默默耕耘,艰难探寻发展机遇。彼时的海尔,也不过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冰箱工厂,面临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等重重困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海尔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踏上了革新与蜕变之路。 《潮起东方》通过三代海尔人坚韧不拔的创新历程,展现了海尔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卓越的蜕变。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池小燕观剧后有感而发,“从砸冰箱那一声巨响开始,到出海创牌的决心与勇气、艰辛与奋斗,再到质疑声中再次转型,我深切感受到了海尔如何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转化为‘可能’的辉煌壮举,整部剧波澜壮阔,充满力量,震撼人心。[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海尔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也成为其永不过时的制胜法宝。通过多个场次的巡演检验,许多观众不约而同地提到,打动他们的正是从个人身上折射出的时代变迁,以及植根于时代、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人物弧光。




在剧中,海尔员工林深与徐梦遥的精彩演绎令人动容,他们展现出的精神也与海尔三代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企业精神、为万家灯火与时代共舞相呼应


正如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杨光所说,“不屑自吹自恋的《潮起东方》,抓住了观众看似知道却又未必了解的时代成长主线,直面了曲折,展现了艰辛,最终塑造了‘人’,而不是‘英雄’,昭示了真谛,而不浮于传奇。用冰箱有趣,造冰箱可能无趣,但造冰箱的人,卖冰箱的人,共创冰箱的人,以及他们的命运和蝶变,却一定是有趣的。于是,一部企业史,却反而非常好看。”


“以人为本”不仅指向企业中的员工,更指向用户。 海尔从四十年前到现在一直在做的,是对用户需求实时感知并进行高效响应。于是观众们能够看到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域交融,90年代,海尔创新团队制造出了能洗地瓜的洗衣机;2013年,针对日本上班族的冰箱受到欢迎;2016年,“会洗澡”的自清洁空调有效解决了困扰泰国地区的霉菌问题。


当下,针对一体化家庭建设成为新的用户需求,海尔推出场景品牌三翼鸟,打破家电、家具、设计等行业互相孤立的传统,不仅是简单连接家电产品,而是全方位为用户生活的衣、食、住、娱提供场景解决方案,让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此外,海尔还布局了大健康和产业互联网等板块,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领域,全面满足用户需求[3]。




《潮起东方》剧场外,海尔设立一系列的产品展示台,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40年来企业的发展成果


如今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面孔不仅让国内消费者惊叹,更是颠覆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的刻板印象,以稳扎稳打的技术走在发展前列,交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直到今天,《潮起东方》音乐剧好评如潮, 观众在现代科技和中国力量的结合中,亲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