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孟加拉的这个小岛,已被美国盯上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人间至味是团圆,中秋快乐! ·  3 天前  
政事儿  ·  韩俊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  6 天前  
瞭望智库  ·  二战后首次,德国为何“突破禁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当爱情遇上房子,谁将低头?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27 17:10

正文

  近期,不少城市房价又开始快速上涨。不断攀升的房价令许多人焦虑无措。当爱情遇上现实,谁将低头?我们曾在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微话题”栏目中,探讨过这一话题,近千条评论留言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


@大笨-钟:我个人支持婚姻前买房,给人一份安定。但更羡慕没房也可以结婚,那是爱情。


@小周:我是女生,我在北京,我寻找另一半从未要求他一定要在北京买房子。能力范围内,能买得起,那自然要买;如果因为买一套北京的房子就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每天都抠抠缩缩过日子,那就没意义了。


@大头娃娃:现实的生活摆在眼前,没有基本的保障也就没有婚后的正常生活,与其婚后为了柴米油盐日夜奔波,不如婚前把一切都考虑清楚。这样对两个人都有好处。


@Sky ◢love◤:房子能给两个人安全感,无论在外面遇到多么糟心的事情,回到自己暖暖的家心情也会大好,而不是外面糟心,回家还糟心房东的催租,上涨的租金。所以结婚可以没有车子,但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房子的问题。自己的家,才是真正的家,无论大小。



那些被房子绑架的婚姻


  “现在都说是‘新三大件’,咱普通老百姓没那么多要求,车子可有可无,票子多少都行,房子却是必须要有的!”


  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每到周末便人声鼎沸,一位替女儿找对象的母亲关于房子的观点引发周围不少家长的赞同。


  房子本是温馨的港湾,然而在不少大城市,却成了绕不过去的大山。当三五千起步的月薪面对百万起步的首付时,房子和婚姻的碰撞便产生了别样的意味。


  一位家长总结出了相亲角的“房子定律”:


  征婚启事上凡是没写房子问题的,肯定是没房;没有特别注明的,大半是正在还贷且压力很大;说全家在深圳且有房的,房子多数在父母名下;很少有人在征婚启事里明着写要求对方有房,但一见面肯定会有所要求……


  在不少征婚启事上,甚至会注明有几套房、多大面积、房屋位置等信息,这类征婚启事总是能吸引更多驻足者。


  出生于1988年的广东边防总队机动支队中尉廖键个人条件不错,职业前途看好,然而几年来相亲多次皆铩羽而归。


  他无奈地告诉半月谈记者:“没谈到房子什么都可以谈,谈到房子就什么都别谈了。”出身普通农家的廖键得不到来自家里的资金支持,每月七八千的收入相比深圳动辄五六万一平方米的房价,显得杯水车薪。


  28岁的刘静灵去年3月做了母亲,半年后主动提出离婚。


  刘静灵前夫家几年前在深圳全款买了一套房,而刘静灵认为房产加名才能为婚姻带来安全感:“婚前说好的,结婚后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结果他家反悔了,这种男人不离留着过年吗?”


  刘静灵的前夫则在电话采访中说,婚前根本没有这个协定,“她到底是嫁人还是嫁房?” 


  房子不仅考验着“围城”外的年轻人,也挑战着许多老夫老妻的婚姻。


  为了获得购房资格并享受首套房政策,不少夫妻选择“假离婚”买房,而弄假成真的戏码却不断上演。个别地区离婚率与楼市涨势呈正相关关系。


  为了房子牺牲掉婚姻到底值不值?在现实面前,难道婚姻的小船真的说翻就翻吗?



温暖的婚姻比冰冷的房产更重要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受访者认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与房子的关系,家是温馨的港湾,而房产对于婚姻是否幸福,没有决定作用。


  深圳姑娘小艾新婚刚满一年。当初因为拗不过父母对“有房才能结婚”的要求,小艾无奈地与感情很好但无力买房的男友分手,听从父母安排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6岁、中专毕业的老乡。


  这位老乡在深圳做了多年水果批发生意,深圳和老家各有两套房。结婚时,丈夫将一套深圳的房子过户到她的名下。


  “老公对我特别好,但我真的不幸福。”小艾诉苦说,“我说什么他听不懂,他爱说的很多话题则让我觉得郁闷、胸口堵得慌,家里总是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丈夫总是劝小艾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每当她的男性同事打电话来沟通工作时,丈夫的脸色就极其难看。“我们俩的思维和观念完全不一样,结婚一年了都没有一点磨合好的迹象。”对此,小艾坦言“后悔、无措”。


  与小艾不同,周跃进夫妇认为没房子也可以很幸福。


  周跃进和妻子是北京人,1958年出生在北京胡同的平民家庭,1988年来到深圳,后在深圳定居。


  周跃进回忆,开始自己和妻子一个挤在家里,一个住集体宿舍。“25岁领结婚证,到30岁还没办喜事,更没法一起过日子。指着单位分房?前面七八十人排队呢!”周跃进说,30岁那年,夫妇两人决定辞职来深圳闯荡。来深圳一个月后,在租来的10平方米的房间里,两人举行了结婚仪式。


  从打工到做生意,周跃进和妻子早已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双儿女也都各自成家并且有了各自的房子。“幸福跟有没有房子没关系,只跟和谁在一起有关。”周跃进说,“现在有房子住幸福,当年大冬天相约在公园见面一聊一天难道不幸福吗?”


  不少受访者认为,决定婚姻是否幸福的因素包括成长环境、价值观、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的相似性等,男女双方最终是否能和谐地在一起,最根本因素是性格。靠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条件提供的安全感其实并不保险。



婚姻标准过高引发“房子焦虑”


  “在北京,我身边结了婚但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比结了婚有房子的多很多。”学者周孝正认为,一对年轻人能否结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没有房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对待婚姻的心态要摆正,你选择的是人,不是房子。决定婚姻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你觉得跟这个人合不合得来,这个人人品怎么样,能力强不强,是不是潜力股。房子是其次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杜金岷教授认为,在过去,人们更看重房子作为稳定居所和家庭象征的意义,而如今则把房子更多看做投资。


  “几十年前,结婚的时候没有人刻意会去要求对方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无论是和父母同住、租房还是住单位宿舍,稳定的住所都能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杜金岷认为,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靠自己买房越来越难;越难以办到,大家就越在意,以致产生了一种焦虑,进而影响到婚姻的选择。


  “一结婚了就要有房,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发达国家也做不到的,在我国更是不现实。”杜金岷认为,为了解决年轻人的“房子焦虑”,政府应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让年轻人活得更有尊严。


  专家指出,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男女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期望值大大提高,但是许多人能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出现“高期望、低能力的剪刀差”,婚姻标准过高引发“房子焦虑”。


  房子渐渐变成社会财富、身份的象征,绑架了婚姻。


  专家建议,放下攀比心理,卸下不必要的社会压力,婚姻和爱情才会更持久、更纯粹。


来源:《半月谈》,原标题:治愈绑架婚姻爱情的房子焦虑

记者:白瑜 王丰 陈立新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孔德明

爱情or房子?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