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4.78元/公斤 ... ·  22 小时前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我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中层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6-30 20:33

正文



来源: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蓝予 魏佳 王琳 唐亚华

孔明明 刘景丰 黎明

编辑:苏琦

中层最近成了互联网行业的“高危群体”。


百度、腾讯、京东等大公司都开启了“中层优化”行动,在互联网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层成了层级冗杂的大公司中被重点“开刀”的对象。 很多人将这归因为一些中层不思进取、远离一线、只会玩办公室政治……

中层真的像传说中那般逐渐被互联网浪潮抛在身后了吗? 我们找到了7位互联网中层,和他们聊了聊他们的现实地位与内心感受。

上下级之间的过滤器、出气筒和受气包,这是他们眼中真实的自己,而上下级之间的平衡,个人发展与公司业务方向的统一,又是中层们待解却难解的问题。

矛盾、艰难且上进,这是你们没有见过的互联网中层。

和上司下属都“撕”过

坚持不下去就看看期权倒计时

年年 女 31岁 电商公司 技术开发


说起来我也是老互联网人了,入行快十年,滴滴、百度都待过,现在这家公司是去年刚换的,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自己也要在一线做业务。

由于是刚来不久,我会跳脱既定岗位做各种尝试,从前期策划、提案,到向上汇报、方案实施、数据跟踪,全流程推进项目落地,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团队带来更大价值。

上级对中层的要求是能扛事,执行到位,而下属会看你能不能给团队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这中间必然有矛盾,对于上级的命令我会绝对执行,但是下属有时候会质疑事情不靠谱,我跟上级和下属都“撕”过。

跟上级是因为一个改过N次的方案已经确认提交了,后来又要改,我质疑了他,结果他觉得我处理事情时情绪容易不稳定。

下级没有公开吐槽过我,但是会当面挑战我的结论或者不回我信息来发泄不满。 如果确实是我考虑不周,我会根据他们的意见讨论沟通; 但要是故意找茬,我会找到漏洞毫不犹豫怼回去。 至于不回我信息,我会定好事情交付的deadline,到点验收。 只要结果和进度没问题,我会先无视他们的态度,把事情处理好再沟通原因。

这些其实都还好,最烦的是有时候下级不会明确表达诉求,或者交付结果不理想,甚至有天突然离职。 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自己去善后,身心俱疲。



我现在的压力在于工作没有挑战性,因为一直停留在执行层。 年龄对于有成熟思维体系的人来说是优势,加上更多的阅历,能让他们适应各种行业环境变化; 但是对于单纯执行的人群来说是劣势,被取代的可能性太高。 我现在只能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不脱离一线业务,多深入思考,让自己保留竞争力,但已显疲态。

另一方面的焦虑来自行业趋势变化太快,对于一些新事物,我和应届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经验不能拉开太多差距,思维活力、身体精力又拼不过他们,担心自己会被淘汰。

我以前是个很爱旅游的人,现在工作占据了我90%的时间,加班久了会失眠,心脏会不太舒服,脸部过敏,情绪也是时而暴躁时而低落。 当我开始怀念过去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真的步入中年了。 我们公司很多员工都会做一个倒计时牌,看看自己还要熬多少天才能拿到期权,我也不例外。

我们身处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早点想清楚未来的晋升路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或者主动学习不断转型,才能让自己在中年危机到来时避免落伍的尴尬。

不会优化团队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

陈子平 男 40岁 某大厂前中层

曾经在大厂做中层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益。 期间跨部门的合作锻炼了我的合作能力,对业务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对趋势的把握能力,我也见证了中国网购市场的发展。

刚成为中层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怎么管理团队,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事情上,事情多且杂,渐渐发现对人的关注不够。 下属对我的专业度很认可,但对领导力的认可还不够。 再小的事情,一旦缺乏沟通,日积月累就会累积怨气。 我只能不断调整、相互交流,彼此突破边界。

我对下属比较“仁慈”,这不代表我不要求结果,而是对下属的个人风格比较包容,更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

开除第一个人的经历很难忘。 大家都是同事,因为业绩或者态度连续不达标需要优化掉,那一刻我有点想逃避,最后是在hr的帮助下才完成。

事实上,不会优化团队的领导不是个合格的领导。 但我会尽量提前给员工建议,制定整改的计划,如果持续不达标说明他不适合这个团队。 优化的目标是让团队不断具有战斗力, 一团和气的团队并不一定是好团队。


我们公司的淘汰机制一直是271,前20%的员工代表表现优秀,中间70%是符合预期,后10%是没有达到预期,连续两个季度划入10%的就会被优化掉,中高层和普通员工都是这样,大家都会有危机感。

我们团队曾经一起做了一个特别有成就感的项目。 当时看到一个新闻有农民的农产品滞销,我们马上紧急召开会议,制定方案,快速解决了他的困扰。 当时这件事引起很大反响,很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后来还直接影响公司做公益的方向,把原本的捐钱改成了与公司的商业模式结合。

当然,中层这个位置还是有些尴尬,他们有一些权利和空间,但是没有达到可以影响公司大方向的程度,更多的是高管层意志的传达和执行。 不过大厂的收入特别优渥,我有前同事就打算这样一直干到退休。

我是个爱折腾的人,想多接触不同的人和行业,也想看一看脱离了大厂的平台,自己的价值还能不能继续变大,于是选择离开。

我现在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高管, 之前的经历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底线在哪,哪些东西值得去坚持 ,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做中层后越来越排斥自己

最后选择创业

小磊 男 35岁 门户网站前中层


其实大公司调整架构,往往会让更多优秀的人离开,让平庸的人留下,导致战略无法走通。 因为优秀的人容忍度更低,有变化时可能是最先离开的,而平庸的人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会更加勤恳地工作,但还是很难出业绩。

我做了3年中层,最多的时候管理15人的团队。

任何一个中层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不例外。 和普通基层员工不同,我一直都关注公司和部门需要什么,做出符合公司需求的业绩,从而得到晋升的机会。

中层和普通员工的处境和需求都不一样,普通员工就像是螺丝钉,把非常垂直细分的事情做好就可以,有很多可以重复利用的套路。 但成为管理者后,我发现做事的能力其实不太重要,与人沟通,对团队方向的把控、氛围的引导,对目标业绩负起责任,才更重要。

刚当上中层的一两个月,我每天都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想“我做不好怎么办”,害怕下属抱团排挤自己,害怕上级领导不满意,越想越没有答案,越想越清醒,越往后做越难。

中层一直处于一种两难的状态。 上级和下级对你有不同的期待,上级希望你能为他的目标负责,下级希望你能带领和帮助他们,也希望你会体会到他的辛苦,给他空间。

空降的中层更难,上级会怀疑你能不能干好,下级会把你当作外来者,不愿意配合你。 开掉不听话的员工还会让人觉得你搞办公室政治。 很多中层跳槽都容易面对这样的局面。


中层最重要的是平衡,平衡上下级的利益,平衡团队的目标与上下级及个人目标。 中层更像一个过滤器,把好的东西传递下去,把坏的东西反弹回去。

在这过程中有无数的困难,比如你想做出成绩,这就或多或少会影响上面几层领导的利益,他们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只传递给你部分信息,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但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下级又会站在你的对立面,如果你的专业性没有超过下级,他们会觉得你没有能力,甚至会越过你去和上级汇报。

这让中层非常有危机感,见到太优秀的员工会害怕自己被取代,上层又是你的天花板,让你想要取而代之。

在这种情况下,晋升的诉求会摆在很靠前的位置,完成自己的KPI比什么都重要,相比之下公司的利益就会往后排,也就特别容易甩锅和内斗。 同样的,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的项目就很难推进。

当你真正到了这个位置,会发现自己成为了当时不喜欢的那种人,甚至越来越排斥自己。 受不了中层这个尴尬的角色后,我选择创业,主动控制业务的方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去做事。 创业之后,尽管更难更累,但我每晚都睡得很踏实,每天都觉得有成就感。

其实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痛苦,只有痛苦才能创造出好的产品。 中层也不用埋怨自己多不容易,大家都很难,生活就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你永远按不下暂停键。

选择邮件的抄送对象

比写邮件花的时间还长

林丹东 女 38岁 新经济公司 公关


在一些公司里面,中层确实有自己的问题。 比如工作时间摸鱼,甚至一周工作时长不到20小时,可能是工作不忙,午休时间聊天到两点,底下的员工也没人敢去打扰,因为他们才是那个定绩效评级的人。

大部分情况下,中层在公司里起到了很重要的连接作用。 高层负责制定战略,不关心琐事。 中层则负责拆解高层的战略,盯住底下的员工,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将战略一步步落实执行下去。

中层夹在高层和基层之间,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比如,我是个自驱力很强的人,事情交到我头上我就一定要去完成。 但我手底下的小朋友,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好多事情都得我自己去做,这时候高层会怪我没有给他们培训过。


很多时候,中层还是出气筒和受气包,尤其你的直属领导和高层意见不合的时候,高层绕过直属领导批评你,直属领导会觉得你在僭越。 你还得搞清楚汇报对象,复杂的时候一个邮件抄送几个人比写邮件的时间还长,你抄送也不好,不抄送也不好,到最后都是赌运气。

我们的业务又有点儿特殊,公关部门本身不做业务,更多的是和人打交道,但人际关系比技术本身就更难处理一些。

如果单从兴趣爱好出发,我最想做一个收旧书的,喜欢的自己留下,不喜欢的卖掉。 其次是当个记者,但现实生活不允许我这样做。

人要有前瞻性

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薛星一 男 30岁 上市公司海外产品负责人


我现在在公司负责整个客户端的海外产品及商业变现,是公司同业务线里任务最多的。 目前我手下带着几十个人,年龄基本都比我大。

在我跟下属还是平级时,他们很多话都会和我说,我升职之后,他们开始刻意疏远我。 我的两个直系下属,有时候能明显感到他们的不满和不服气。

一方面,该强硬的时候我还是会强硬; 另一方面,我也会用一些适当的手段。 比如说以前都是我去向上级汇报,但现在我会带着他们一起,增强他们的owner意识。

我上面是一个新领导,刚开始比较务虚,我不擅长这块,当时他给我的评价是积极性高,但是需要有强能力的人辅佐。 等到后面越来越考验执行的时候,他发现我做得是最好的。

公司有一个能力图谱考核表: 战略方向思考占10%,战略价值实现60%,管理风格15%,日常的版本迭代15%。

我现在是做商业产品,将来我会往会员增值产品靠拢。 很多人说当前商业产品是很值钱的岗位,但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断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如果不进步,就会被时代抛弃。


图 / Pexels

现在我的年龄是一个优势,周围跟我同等职位的,年龄基本在35岁左右。 大公司都在考虑让自己的管理层年轻化,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机会。 我不太觉得自己会被优化,即使被优化,我也考虑过去创业或者开个花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