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丽俊
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 | ... ·  3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丽俊

着急,是一种业力

张丽俊  · 公众号  ·  · 2024-09-2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着急是一种业力”的观点,分析了人们在心态、行事、情绪上的着急表现以及带来的后果,并提出了做到不着急的三种方法:尊重规律、分解目标和积蓄能量。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强调管理需要遵循规律,注重目标分解和能量积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论述了“着急是一种业力”的观点,并分析了人们在心态、行事、情绪上的着急表现。

文章指出,着急会让人过度关注结果,影响心性产生内耗。具体表现为心态急、行事急和情绪急。心态急的人渴望速成,行事急的人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情绪急的人容易发脾气。

关键观点2: 文章提出了做到不着急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尊重规律,要有长期主义心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第二种方法是分解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第三种方法是积蓄能量,在等待的过程中积蓄能量,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关键观点3: 文章强调了管理需要遵循规律,注重目标分解和能量积蓄。

对于管理者来说,提升管理能力需要遵循规律,注重目标分解和能量积蓄。文章介绍了相关管理课程,包括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与工作习惯、20个管理工具实战模板、18讲精致实用课程等,帮助管理者进化管理思维与实战能力。


正文



导语: 为什么说“着急,是一种业力”?如何才能做到不着急?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非常容易着急。


一个人着急,意味他有很强的控制欲,会让他过度专注于结果。这时候,哪怕是一个很细微的障碍就会影响到他的心性,从而产生内耗。


所以,着急是一种业力。


着急,是一种业力


人太着急,就容易乱了分寸。而大多数人,都容易在这3个方面着急。


1.心态急


很多人没有耐心,特别希望能够速成,今天刚栽下一棵果树,就希望明天就能长出果实。


但是当一个人的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的时候,想一步登天,反而会坠入万丈深渊。


因为一个人急于求成,就会想着走捷径。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野心,很容易出祸端。


另一方面,心态着急,一旦察觉到现实和理想相差太远,这时候心理压力会特别大,压力越大,大脑中的杏仁核就越出来捣乱,把人的能量耗光,他也就心理溃败了。


这时候他要么就用力过猛,动作变形,要么就心生绝望,躺平摆烂。


2.行事急


有的人,是做事特别着急。一个人太着急,太注重结果和得失,就容易乱。一乱,就没章法,做不成事。


比如,他是一个老板或者管理者,想要增加营收,所以就快速推出一个业务。但是他根本没有去做市场调研,也没有去了解客户需求。


结果推出市场后,不仅没有带来营收,反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太着急,也容易让思维系统崩溃,思考缺乏深度,做事也分不出轻重缓急。


所以做事时,不能着急,你越想把一件事做好,反而做不好。


3.情绪急


还有人是情绪急,他是个急脾气,一点就炸。


上班觉得地铁慢,会生气。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也会大发雷霆。


下属汇报工作,他没耐心听,总是打断。


突然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他就会失控,继而大发脾气。


情绪上着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正如费斯汀格法则提到的: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所以不能着急,而是要有接纳的心。有一句话说得好: 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你反对什么,什么就存在。


成大事者,不着急


那么,如何做到不着急,并且成就大事?我认为这3点很重要。


1.尊重规律


要做到不着急,你一定要遵循规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有很多的事情,不着急得到,不放纵自己,慢慢地获取,你反而会获得更多。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座芒果园,园中结满成熟的果实。一群猴子,看见芒果,就进入果园,想摘芒果吃。


园丁们向它们扔石头,猴子们只得逃走。这样的情景,一次次出现,大多数猴子都受了伤。


猴王说,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只猴子提议:“我们可以偷一个芒果,把种子埋到地里,种出我们自己的树。”


于是,就这么做了。猴子们等了整整一天,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


他们就请求猴王,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挖下去,种子露了出来,却把刚刚萌发的细芽给弄断了。最终,谁也没吃到芒果。


所以,一定要遵守规律,做到耐心、耐心、再耐心,熬到果子成熟的时候。


正如《积存时间的生活》中所说的: “珍贵的事物是无法速成的,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付出,等候滋味丰美的果实,长满我们的生命之树。”


2.分解目标


你或许听过这个事例:


100多年前,南极成了最后一块人类未曾抵达的处女地。有两位探险家同时瞄准了这里,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


这两人,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英国的斯科特。他们分别带领着两支科考队,分两路出发,前往南极。


最终的结局是,1911年12月15日,阿蒙森团队率先抵达南极点,插上挪威国旗,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支抵达南极点的团队。


而斯科特团队比阿蒙森晚到了一个月,并且在归途中,由于食物不足,加上天寒地冻,体力不支,探险队的五名成员不幸全部遇难。


为什么同样是探险南极,结果却是如此的不同?


原因有很多个,但最重要的,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团队始终保持节奏,坚持每日行走20英里。


当天气好时,成员建议加快速度,阿蒙森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成员需要休息和睡觉,以确保能量得到补充。当天气恶劣时,他也坚持前进,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向前推进15-20英里,以确保速度和路程。


另外一队则完全相反,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加倍的前进,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在帐篷里抱怨鬼天气。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定要“发大愿、迈小步”。 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分解目标,不好高骛远,不着急,慢下来,坚持“日行20英里”,把每一步走好。


3.积蓄能量


最后我想的是,我们要尊重规律,要取得成就一定是需要时间的。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努力,而是要积蓄能量。


我曾经在读书会上讲过一个“竹子定律”: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高。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段很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结果,我们称其为扎根。我们每个人要有所得,一定要有扎根的心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