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手册
百万妈妈交流育儿经验,教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手册

别被这6类“健康零食”给骗了,儿保医生真的不建议给孩子多吃!

妈妈手册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3-09 20:55

正文



来源丨教育
ID:edu618

没有不爱吃零食的孩子!琳琅满目、美味可口的零食连大人都挡不住诱惑。


零食虽好吃,但并不都健康。


特别是有一些看似营养、但给孩子吃了有害无利的零食,尤其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零食是把“双刃剑”,选对吃对才关键!


儿保专家周敏特别提醒:以下6类极具迷惑性的零食最好不要给孩子吃。


01


所有非正餐时间吃的各种少量食物和饮料都属于零食。


孩子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阶段,学龄前的孩子需要“三餐两点”,才能满足每天的营养需要,而上了小学的孩子,也最好能安排课间适量加餐。


纯牛奶、酸奶、新鲜应季蔬果,都是理想的健康零食;


而糖果、冰激淋、奶油蛋糕、薯片等,是很多家长都知道避而远之,尽量不给或少给孩子吃的。


还有些好吃的零食似乎感觉还比较健康,但如果细看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它们原来也含有不少的“添加糖”、“隐形盐”、“反式脂肪酸”……给孩子吃的时候千万要悠着点儿。



山楂卷、果丹皮、果脯



这类酸酸甜甜的小零食,通常认为可以“开胃、助消化”,其主要成分为山楂、白砂糖、水和食品添加剂。


在其营养成分表中可以发现,每100g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在80g左右,除山楂本身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白砂糖。


100g山楂卷所提供的能量大约是同样重量2两熟米饭的3倍。


因此,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孩子而言,最好不吃或尽量少吃这类小零食。





乳饮料、果蔬汁饮料



乳饮料名称为“XX乳或奶”,看似健康,但乳饮料、果蔬饮料、碳酸饮料等的含糖量多在8%-11%之间。


若为一瓶400毫升的饮料,就可以喝下约40g糖。


食品饮料中的“添加糖”包括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果葡糖浆等,过量摄入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龋齿,并会增加青少年和成年后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果蔬汁饮料中的果蔬汁含量仅要求在10%以上;


而“果味饮料”甚至可以不含果汁,完全用糖、甜味剂、酸味剂、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调兑而成。


因此,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的习惯。





杂粮酥、沙琪玛、曲奇饼干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这些独立包装的小点心当零食,“杂粮”听起来很健康吧?


如果是正餐的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或者孩子的身体活动量较大,临时补充些高能量密度的小零食是可以的。


但是,提醒家长要了解并养成看食品营养标签的好习惯——名称中含有“杂粮、粗粮”的不等于是健康食品;


有些全麦食品也未必是真全麦,可能只是在白面粉中添加了少量胚芽和麸皮。


为了使粗杂粮的口感酥脆或软香,往往要在其中加入较多的植物油或黄油、奶油、炼乳等,“添加糖”也不会少。


某种杂粮酥每100g的脂肪含量高达40g,相当于成人全天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近70%,每吃下10g的一小块就相当于半碗米饭的能量了。





牛角起酥面包、涂层夹心面包



西式面包糕点种类繁多,外观和口感都很诱人,有些妈妈还会自己烘焙制作,便于控制油盐糖的添加比例。


如果当早餐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若经常作为零食加餐,就容易使摄入的能量、脂肪和糖分等超标,埋下健康隐患。


另外,要引起注意的是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我国食品标准规定,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就可以标注为“0”。


但是,配料表中的“起酥油、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奶精、代可可脂”等,可都是反式脂肪酸的别名。


如果每天吃了多种、多量这类糕点及饮料、油炸食品等,累积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就可能超量了。





调味豆制品、加工肉制品



大家都知道辣条、薯片不是健康零食,可超市里的调味豆制品、肉干、肉脯等,富含蛋白质,都可以放心给孩子吃吗?


再次强调,为了健康多花1分钟看看食品标签就一目了然啦!


某种调味豆腐干的配料表中,主要有大豆、水、植物油、食用盐、味精、香精、酱油、赤砂糖、香辛料及多种食品添加剂等。


不仅能量、脂肪含量较高,更不利于健康的是钠含量过高。


儿童每天的钠推荐摄入量为1200毫克(相当于3g盐),而这类食品每100g的钠含量少则数百毫克,多的已经超过2000毫克。


包括像牛肉干、肉脯等肉类零食,也存在调味料较多和钠含量过高的问题,建议只能给孩子少量食用。





高盐坚果、糖渍坚果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酥脆可口,大人孩子都爱吃,但在琳琅满目的坚果类零食中哪些是适合孩子吃的,哪些又不建议给孩子当零食呢?


先要强调的是最好选择原味坚果,那些盐焗、糖渍或者添加黄油、蜂蜜、香料等复合调味料的坚果是不适合常吃的。


其次坚果毕竟是属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成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是10g,儿童也不宜超量食用。




10克坚果大约只相当于8-9颗大杏仁(扁桃仁、巴旦木)或4-5颗腰果或3-4颗夏威夷果或1个半核桃。


最后还要注意吃坚果的安全,在进食时,叮嘱孩子不要跑闹、说话和苦笑。


02


零食也分级!按照这张表给孩子吃零食吧!


零食那么多,怎么知道该吃哪些,不该吃哪些呢?


别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营养学会不仅将零食分为9大类,而且在每一大类里,又根据零食的营养特点和健康程度进行了归类。


按可食用频率推荐了3个级别,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量食用”,您跟着建议指南来实施就可以了。


零食分为9大类:


  1. 肉、蛋类

  2. 谷类

  3. 豆及豆制品类

  4. 果蔬类

  5. 奶及奶制品类

  6. 坚果类

  7. 薯类

  8. 饮料类

  9. 糖果、冷饮类(旧版算两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