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秋过后,会很忙,忙忙忙。)
总北门之寄。
一)
郑广墓志泄露天机:玄武门之变实质是太极宫之变,杀大哥实质是囚父亲。
问题来了:李世民“素所畜养八百勇士”,是怎么混进太极宫突袭皇帝的?
太极宫是什么地方?它不是你家附近的公共厕所,想上随时就能上。
它是大唐帝国最核心的政治中枢,是最高权力核心李渊同志生活、工作的场所。
禁宫重地,别说是人了,就算是一只苍蝇,想飞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就见了鬼了,李世民和赵德明们,怎么就顺顺当当、不声不响溜了进去呢?
这个问题,你翻遍所有官修唐史都找不到答案。不过,好在我们有“最好的历史”——墓碑。
上世纪初,法国人伯希和从甘肃掠走一批敦煌石室出土文献,其中有一份残卷,似乎揭示了“答案”。
二)
这份珍贵残卷,就是《常何墓碑》,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 P2640。
(《常何墓碑》残卷局部
)
(《常何墓碑》残卷释文)
常何是什么人?来头不简单,他是隋末唐初的一个极重要的大人物。
不过,和郑广一样,这个大人物,也没能在正史中享有一篇专章传记。
他的事迹,仅在两唐书《马周传》、《东夷传•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简略提及,语焉不详。
《常何幕碑》残卷现存190行,3300多字,作者身份耐人寻味:当时唐朝国史编修馆副总主编李义府。
这篇墓碑,信息量极大,披露了很多正史所没有的“有趣而神秘”的故事。
三)
我们先看一看,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常何都干了啥?
他靠造反起家。
“乡中豪杰五百余人,以公诚信早彰,誉望所集,互相纠率,请为盟主。”
隋末大乱,他也拉起队伍。
后来,他投靠瓦岗军,成为李密的心腹干将。
“李密拥兵敖庚,枕威河曲,广集英彦,用托爪牙。乃授公上柱国、雷泽公。”
“敖庚”,指当时四大国家粮库之一“兴洛仓”。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攻占兴洛仓,开仓散米,“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
还记得李渊嘛?也是幸亏原杨勇太子党李孝常带着另一个国家粮库广通仓投降,才顺利渡河,成就王业。见
《杨广(下)》
李渊建唐后,常何鼓动李密归附唐朝。
“料安危之势,审兴亡之迹,抗言于密,请归朝化。”
常何第一次投降,得到李渊重赏:
“授清义府骠骑将军、上柱国、雷泽公
”,既有新朝官职,又保留了李密给的勋爵,意义非凡。
不料,李密企图重新在山东叛变,常何居然追随李密而去。很快,李密兵败被杀,常何呢,投奔王世充去了。
不久,他又回来投降唐朝。对这段眼花缭乱的“降叛降”作妖经历,墓碑解释为:其实他是“卧底”,“
欲因机以立效”
:
“公徇义莫从,献忠斯阻,欲因机以立效,聊枉尺以直寻。言造王充,冀倾湮洛。为充所觉,奇计弗成。率充内营左右,去逆归顺。
“高祖嘉其变通“,“授车骑将军”,
这次,李渊只给了他个
“车骑将军”,官阶比第一次授予的“骠骑将军”低多了。
四)
是的,常何两次叛降,革命成分很不根正苗红,甚至有些不光彩。
“太宗文皇帝出讨东都,以公为左右骁骑”,
李世民打王世充,他参加了;
”令从隐太子讨平河北”,
李建成讨平河北,他也跟随了。
一开始,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他都跟去打仗卖命。随着局势演变,慢慢地,他也作出了人生的选择。
一直以来,李世民不计成本,“阴引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常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讨伐王世充时,李世民开始拉拢常何,不断赏赐:先是
“赐上口二人,物八百段,珍玩五十件”;
接着
“赏口十二人,细马三匹,器玩二百件”。
相反,常何随李建成征战河北,《墓碑》无任何李建成赏赐的记载。咳咳,大哥,你怎么就这么实诚呢。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帐之深诚”。”
墓碑里这两句话,非常可怕,一千五百年之后再读来,我居然读出了深沉杀机!
为了收买常何,李世民又是金刀子,又是黄金,还专门
“以数十金刀子”
给常何用来笼络下属。
革命履历不亮丽的常何,受宠若惊,终于死心塌地上了李世民的“船”:
“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帐之深诚”
。
然后,咳咳,武德七年,玄武门之变前两年,李世民埋下了这个极其毒辣的“绝棋”:把常何安插到“咽喉位置”,
“
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
讲到这里,我喝杯水,你们要不点个广告?
五)
北门是什么地方?咳咳,太极宫后门,玄武门。
太极宫正门承天门,是典礼之门,只有在元日、冬至等大节,或举行改元、大赦、朝贺、册封等朝廷大典,才会开启。
真正的门户,咽喉所在,就是玄武门。平时朝臣受皇帝个别或小型引见、宴请及临时入宫奏事,必须走这里。
正因为地位特殊,唐朝建立后,一直对玄武门严密管理,重兵驻守。
诡异的是,就算派再多的重兵,居然都避免不了这道门成为唐初历次宫廷政变的关键所在。
后来,李世民两个玄孙:李重俊诛武三思,李隆基杀韦后,这道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然,在玄武门玩政变,曾祖父才是祖师爷。他突袭太极宫,也是从这里进去的。
“健儿”
是什么意思?嗯,唐朝宫城左右监门卫士兵。李世民给常何安插的岗位,是玄武门监门卫长官。
当时,太极宫的内部安保,由各自独立、互不相属的三个部门共同承担,互相制衡,互相监督:
左右十二卫
负责警卫和仪仗;
门下省城门郎
负责管理宫门钥匙和早晚开关门;
左右监门卫
负责查验进出通行证的。
六)
是的,左右监门卫才是真正的“看门保安”和门卫哨兵,看似不起眼,实质极要害。
十二卫在禁苑设置左右屯营,长官称左右屯卫将军。还记得吗,郑广当过这个官。
屯营番上府兵人多势众,但是需定期轮换,流动性大,就算屯卫将军是自己人,遇到新换防士兵,也很难彻底掌控。
至于门下省城门郎,文官一个,无足轻重。
左右监门卫呢?“健儿”定编四十人,常职不轮番,每日宫门开启时上班,关闭时下班。
这帮家伙,人数不多,长年固定,每日上班,风雨不改,雷打不动,太适合李世民“那方面”的需要了。
因此,李世民派常何任左右监门卫中郎将,
“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
,拨款让他成建制收买整支队伍!
七)
“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常何寄托了李世民根本的希望。
根据墓碑分析,把散落在各种史籍里不起眼的信息串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合理推测:在这个清晨,太极宫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时,帝国最重要的四个人,都在为原定的“朝参鞫问”忙碌着。李渊在太极宫中华殿,坐等三个儿子前来对质。
大哥建成住在东宫,四弟元吉住西内武德殿。一早,元吉出通训门,与大哥汇合,同出东宫玄德门,经西内苑,过玄武门入宫。
(
红线:世民
;
黄线:元吉
;
蓝线:建成
;
绿线:临湖殿;
红交叉:李渊
)
李世民住哪?武德五年,622年后,“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在内苑西北角建弘义宫,“以居之。”
弘义宫离玄武门不远,政变前敬德说“大王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指的就是弘义宫。
当天清早,城门郎带着钥匙,把高大、沉重、结实的玄武门打开,40名监门卫上岗,十二卫、参加朝参大臣陆续入宫。
外围早已妥处,大哥四弟尚未入宫,李世民带着敬德、郑广、赵德明他们,飞奔赶到,杀气腾腾冲进玄武门!
八)
后来呢?嗯,墓碑的后半篇,几乎都是常何加官进爵的“傲娇记录”:
不是世家大族,也不是山东或关陇集团代表人物,再加上以前“降叛降”履历,可也一点不影响他不断升官。
从中央到地方,从禁军部队到边疆战区,常何每隔几年就升一次官,越做越大。
和敬德、郑广一样,常何发达后,不但自己权利双收,连家人也得到朝廷的优厚眷顾。
“臣父遇可封之日,尚沉沦穷巷。不胜私愿,乞预朝班。太宗降因心之慈,弘荣亲之典,授公父朝散大夫。”
常何的父亲,原来只是个“沉沦穷巷”的平头百姓,也被李世民提升为“朝散大夫”。
当常何回老家探亲,李世民无微不至,
“特赐所御貂袍一领,尚方绫锦四十段,借上闲马六匹,至乡赐米粟什物等
”。
显然,对“看门保安”常何在那个清晨干的“那件事”,李世民一直都记挂在心上。
(全文完)
延伸阅读:“玄武门之变
”
系列
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