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75%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灌注治疗可直接或间接诱导体内发生局部免疫反应,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近期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分会(ASCO-GU)年会举行,公布了多项创新性科学研究发现及治疗进展,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俊星教授、王宗任教授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IAC)和卡介苗(BCG)方案入选大会壁报展示。《肿瘤瞭望》特邀王宗任教授进行点评。
既往研究显示IAC可以减少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 NMIBC)的复发及进展。一项正在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KETNOTE-057研究结果表明: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HR NMIBC患者得到临床获益。我们中心的研究旨在评估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和BCG灌注作为HR N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术前影像学排除肌层侵犯或远处转移;2.不能耐受膀胱全切术(RC)或不愿接受RC。3.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Ta或任何等级的T1尿路上皮癌;4.既往未接受系统治疗和BCG灌注。
▌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切除膀胱内肿瘤病灶。其次,使用介入技术将血管造影导管置入髂内动脉,在第1天(D1)动脉给药顺铂(60 mg/m2)和表阿霉素(50 mg/m2),每3周给药,共2~4个周期。受试者在D1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mg ivgtt,每3周一次,共2~4个周期。髂内动脉灌注治疗完成后,患者还将接受了18次BCG滴注和至少8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00 mg ivgtt,每3周一次)。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1年DFS率(标准为:治疗后未出现高级别复发、T1复发或者疾病进展)。次要终点是保膀胱率、OS和安全性。统计终点:研究估计12个月时的DFS发生率不低于55%;该研究将纳入27名患者。
截至2023年12月,共有15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分析了15例患者(男性80.0%;中位年龄60岁(39~79岁);纯TCC 73.3%;中位肿瘤大小3.0 cm(0.6~5.5 cm);多发性乳头状肿瘤=60.0%;高级Ta=40.0%,T1=60.0%。
中位随访13.9个月(4.4~33.9个月),平均IAC周期数为2.6,平均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周期为9.5,中位BCG滴注次数为11(3~18)。12个月时保膀胱率为100%(95%CI,100%~100%)。12个月时OS率为100%(95%CI,100%~100%)。1名患者再次出现高级别Ta,再次接受TURBT治疗。1年DFS率为100%(95%CI,78.2%~100%)
15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AE)包括:恶心(n=1,G2)、肌痛(n=1、G2)、AST/ALT增加(n=3,G2),疲劳(n=3、G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4,G2)和发烧(n=2,G3)。免疫相关AE,包括皮疹(n=2,G1-2)、甲状腺功能亢进(n=1,G2)和AST/ALT增加(n=1、G2)。
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IAC与替雷利珠单抗和BCG灌注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的HR NMIBC患者保膀胱策略。
既往HR NMIBC患者膀胱BCG灌注治疗失败后,除全膀胱切除外无较多可选择的保膀胱治疗手段。而临床诊疗中患者常有膀胱保留的诉求,因此亟需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本中心使用的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BCG灌注治疗在HR NMIBC展现出了鼓舞人心的保膀胱短期疗效。
总体而言,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BCG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处于可接受范围,目前未发生IV/V级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相关不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或许可以成为HR NMIBC患者更好的保膀胱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