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利润何以大反转、百亿买楼为哪般 ... ·  19 小时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债券下跌的根本原因在资金而非风险偏好 ·  23 小时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债券下跌的根本原因在资金而非风险偏好 ·  23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Gottheimer ...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公安部:严打证券违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P.A

“原来我没办法的事,其他人也没办法。只能靠自己。” | 怎样走出工作迷茫期

G.P.A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4 12:00

正文


Sayings:


因为经常在后台收到很多人关于工作的抱怨: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该干嘛;是不是该辞职;工作没有成就感,一辈子就这样了吗;压力好大,撑不下去。我和同事特意准备了这篇文章。


我们采访了 4 位朋友,他们是看起来已经拥有理想工作的人,而他们也曾经历过跟你一模一样的困惑。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不过,其中最宝贵的经验可能是这一条: 没办法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靠自己。


但至少,知道曾处在同样困境中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到更开阔的地方,你眼前的迷雾会消散一点。




如何走出职业困惑期
自述:新世相的4位朋友


1

突然发现我没有办法的事,

其他人也没有办法。 我只能靠自己。

@袁嘉骏 | 35岁,时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副总裁 | 工作 10 年


  • 月薪2万和月薪4千,我选了后者。

  • 年轻有资本做有风险的选择。


2008年底,刚回国,我就面临两个差异很大的选择。


首都机场一家奢侈品店,招我去做店长。我英文好,又有零售经验。月薪2万。


我的理想其实是创业,但刚回来,没资源没人脉。我想找个猎头公司,或咨询公司,可以认识很多人,快速积累商业经验。于是拒绝了奢侈品店的工作。


那时我和女友还没结婚。她是我同学,一起回国后,她在世贸天阶的时尚服装店做了男装总监,而我进了一家民营咨询公司,一个月4000块。她的薪水是我的几倍。


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很大前提是我才二十几岁,没结婚,没生活压力和焦虑。而只有在年轻时,你才能够很轻松地去做这种有风险的选择。


记得我听过一场谷歌大中华区的负责人的讲座,他说, 年轻时最大的资产就是moveability(可移动性)。你想做的不同事,可以不断地尝试。




  • 如何避免陷入工作瓶颈?

  • 弄清楚自己做什么一定成,做什么一定不成。


去公司的第二个项目,负责人是位老太太,资历老。让她照我们的规范工作,她会骂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觉得“这帮年轻人乱搞”,“没有人别我更懂这个企业”。沟通起来很困难。


类似的不被接受的尴尬常有,领导会敲着桌子让我去“扫楼”,就是挨个找学员聊天,聊工作困惑。一开始他们觉得你是老板派来的,但聊到最后他们会接受你。我决定慢慢跟老太太聊,梳理她个人发展的历程,成功故事,遭遇的挑战和贡献。二十多年的情感,她说起来热泪盈眶,心门一打开,也就能沟通了。


那段时间我积累了很宝贵的收获,以至于后来每到新公司,我都能很快被人接受。我特别知道怎么让人接受我,怎么设定共同目标。 工作初期,最重要或最幸运的就是,你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当你不断尝试、摸索,知道自己做什么一定能成,什么一定做不成,你就学会了如何持续发展,避免陷入瓶颈。


  • 我没有办法的事,其他人也没有办法。

  • 独立是最痛苦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2010年底,客户点名让我做一个500万的年度战略,我从没带过项目,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我很恐惧,恐惧到一想起这个事就浑身冒冷汗。


年轻人总说需要机会需要机会,当一个人给你机会时,期待的是你能拼尽全力。 后来我就想,死就死吧怕什么。那是我作为新手带的第一个项目,面对所有问题,头顶再没组长帮忙了。


于是我问同事建议,分享经验,想解决方案。项目的老板在加拿大,有时差,一到晚上我就去海边,打电话沟通项目进展,跟他的财务和法务撕,还要带队伍。


当你真正独立负责一件事时,领导和老板们没法给你务实的指导,因为你才是那个在现场务实的人,你掌握所有情况。那时我才明白, 原来我没办法的事,其他人也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发现自己必须开始独立承担责任时,可能是最痛苦,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后来我见过很多非常资深的老顾问,他们却一直没成为项目负责人。我问为什么,有人回答说,还没准备好。


如果你不开始冒风险,做决策,担责任,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




  • 工作很痛苦,我该不该辞职?

  • 你发誓你不是因为这件事太难了才想走吗?


我从创业团队辞职过。伙伴都很优秀,但公司遇到瓶颈,团队出现了隔阂和摩擦。


提出辞职那晚我在青岛。第二天早晨,我走到海边,突然就跳到海里开始游泳。8月的海水特别亮,游了六七十米,担心再继续往前会抽筋或遇到暗潮,把人卷走。


这时钻出一个老头,说小伙子往里游啊。我看他一脸皱纹:您多大了?他说75岁。我听了他的话继续往前游,那时我突然感到了自由,觉得特别开阔。


工作到某个阶段,人人都可能在坚持还是辞职中迷茫,我也有过。有个朋友对我说了:你发誓你不是因为这件事太难了才想走?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辞职,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面对一件难事,硬撑下来能让你的本事涨一大截,那种事咬牙都要顶住。而当你努力很长时间,却发现自己今年比去年更蠢了,这才是该停下来的时候。


2

“喜欢是一种感觉, 而热爱意味着全心全意付出。

选择职业也是如此”

@赵晓璃 | 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 | 工作 14 年


  • 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也不喜欢我的工作。

  • 先把不喜欢的事做好。


工作第一年,困扰我最深的是,大学的会计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又不确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就做了对口工作,成为一名会计。


这个志愿母亲帮我填的,按照她的说法,这是门技术,学好了不说发财致富,至少可以生存无忧。


刚毕业那会儿,对工作“心不甘情不愿”促使我迅速成长,当时抱着最简单的想法:如果我能把这份工作做好,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迷茫呢?


那时工资很低,也看不到未来。直到有次遇见一位比我只大几个月的领导,她对专业的钻研与韧劲,深深刺激了我。她的成长环境比我惨多了,但人家就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做到了公司中高管的职位。在她的指导下,我渐渐对这份工作慢慢不那么讨厌了,迷茫也不再明显。




  • 职业枯竭期,别人觉得我活得很好,我却焦虑得每天上班不想起床,下班不想说话。

  • 学习心理学,了解迷茫的根源。


28岁,我做到了财务经理。那样的成绩在外人眼里是认可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母亲当时的话都实现了,我完成了上升,达到稳定状态,收入、生活都很不错。可到了三十岁左右,我发现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


我每天早上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一睁眼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做什么,上班等下班,下班回家不想说话,赖在沙发里懒得动。年幼的孩子来找我玩,可我总因为心情不好而冲他发火。我突然意识到,遭遇了传说中的“职业枯竭”。我的收入和地位光鲜,可感受不到意义。


我开始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参加学习小组,渐渐梳理清楚迷茫的根源。 回过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因为父母觉得这个专业不错,我就学了这行并做了这行。


原来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热爱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也只因舍弃不下那份看似旱涝保收的收入。我被这些外部动机主导多年,最终丧失了热情。


我第一次萌生出转型念头。32岁时,主动辞去财务经理,转型做财务培训师。这是我职业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一次决定,母亲觉得,我一定是疯了。


发现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来得更加重要。


  •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的巅峰时刻和忘我时刻。


在职业选择上,我们常常误解了“喜欢”这件事。就像你喜欢一个人,那是一种感觉,可真正爱一个人,必然要全心全意付出。职业也是如此。所以问题不是寻找喜欢的事,而是寻找一件愿意投入所有热爱的事。


想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是从这几个线索入手的:


从小到大,你可曾有过巅峰记忆?曾因什么事受人认可与表扬,甚至瞩目?


你可曾有过短暂的忘我时刻?完全投入忘记时间的那种。还记得你当时在做什么吗?


如果不考虑钱的因素,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回顾过去,演讲是我喜欢并擅长的。学生时代,最让我感到惬意的,就是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表达给我带来快乐。


辞职后,我找到一家培训机构。面试那天,负责人让我听听其他应聘老师的试讲,看到前面几个应聘的人在台上面红耳赤磕磕巴巴,我鼓起勇气告诉那位负责人,让我去讲吧,给我五分钟就好。


五分钟,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我绘声绘色把一个会计案例讲完之后,我看到的是他们惊诧的目光。后来在场的两位教学负责人就开始抢我,我一时被巨大的喜悦和幸福包围了。那一天我所感受到的认可,远远超过了十几年来做财务获得的认可。



3

一切都很糟糕时,可以死撑,不要傻撑

@马源 | 男,29岁,第九课堂CEO | 工作 6 年


  • 刚毕业时,我因为一无所知而恐慌。

  • 往死里干,把知道能做的每一件事都做了。


2011年,我23岁,在美国读了不到一年大学,决定回国创业。第一个项目就有幸拿到徐小平老师的投资。跟他聊完后,我从西湖边的酒店出来,心里很爽,走在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但很酷的事情背后,往往有可怕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突然间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域名怎么注册?服务器长什么样子?营销这个词到底啥意思?一无所知。感觉就是纯纯地怕。


何以解忧?唯有工作。往死里干,把知道能做的每一件事都做了。


有次朋友向我讲述情感困惑,说有三个人追她,一个国外的PHD,一个长得很帅,一个在微软做技术。啥?有做技术的,介绍认识一下,我帮你把把关。后来我认识了第一位技术合伙人。


第一次,我开始明白,面对一件你完全没经手过的事,首先需要拼尽全力。 如果你真的努力了,我说的是真的真的努力了,全世界会来帮你。你内心的小宇宙也会来帮你。如果你一边迷茫,一边选择六七点就早早下班回家。对不起,我觉得你根本没有资格迷茫。


  • 工作瓶颈期找不到出路,焦虑得睡不着。

  • 聪明地死撑。


2012年,我们成立了新公司,我又开始迷茫。


当时很理性地告诉自己,眼前这件事“不行”,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行”。连续一个月晚上三四点睡不着。尝试很多新的思路,还是不行,只能在焦虑中死撑、死撑、死撑。


在我身边,很多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股轴劲儿。但大部分人在极度焦灼的状态很难撑下去,放弃看上去更容易,可实际上,从一个难题逃开,遇到的是下一个难题。 总不能一直逃吧。我选择撑到底,但不能傻撑,因为你的目的是寻找解决方案。


当你觉得一切都很糟糕时,或许转机就在下一个路口。


几个月后,终于等来一个机会,我和小马宋做出了国内第一个文案课,很快又做了第一个产品经理课,效果不错。也是从那时开始,公司小有起色,渐渐找到出路。


迷茫不是眼前没路,只是被迷雾遮住了。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雾会散。这是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而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不论经历了多少成与败,都可以热情饱满地再次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