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前海征信中心
深圳前海征信中心是独立的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我们致力于为消费者普及信用知识、培养信用意识,也帮助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专业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能让deep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前海征信中心

信用报告常见十大误区,我们误解了这么久

前海征信中心  · 公众号  ·  · 2017-12-01 12:00

正文


说起个人征信报告,你会想到哪些事情?买房、买车、资金周转……

在现实生活中,征信不仅仅跟买房、买车相关,就连旅游、消费、教育等也跟征信有着紧密的联系,征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得作用越来越大。


关于个人征信报告,越来越多的朋友了解到了其作用与意义。不过,在使用征信报告的过程中,也容易会发生一些小误解,今天好信侠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关于征信报告,常见的10大理解误区都有哪些,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误区一:信用报告里的信息是中国人民银行“写”的



征信报告分为个人信用报告以及企业信用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征信系统是记录你信用信息的数据库,但这并不意味着报告中的信息是由人行“写的”。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仅负责客观收集、记录贷款机构、商业银行上报的信用信息,不做任何评价。



误区二:征信中心能修改数据



很多人认为,央行征信中心作为收集信用信息的权威机构,有权对个人的信用记录以及数据进行删改,但事实上,你的个人信用报告所记录的信息是由贷款机构直接报送给征信中心的。征信中心匹配、整合来自不同机构的数据,即使发生错误,也是由贷款机构直接修改并重新报送,征信中心是不能自行修改、删除数据的。



误区三:一次失信,终生记录



一次失信,将会终生记录吗?不会的。如果有了不良记录,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生活产生影响,但只要你还上欠款,相关记录在不良行为终止后5年删除。而在5年内,如果你认为情况特殊,你可以在信用报告中申请对不良记录作出标注,供查看报告的机构参考。




误区四:征信不良记录花钱就能铲除




在网上或路边,总会看到有些广告说:“征信报告留有‘污点’花几千块钱就能‘洗白’”、“征信报告上的不良记录,全国服务不分地区,一经删除绝不会恢复”这种广告都是虚假信息,千万不能信!征信报告上产生的不良记录不能花钱删除!这些消除不良记录的非法中介除了骗钱外,还有可能套取办理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售卖或者非法利用,所以一定不要上当!


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查看:路边摊能改个人征信?




误区五:信用报告不会出错




信用报告的记录100%正确吗?并不是。数据从贷款机构的柜台到征信系统,过程长、环节多,哪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出错,比如:客户自己填写的信息有误、客户经理录入有误、贷款机构数据处理有误、征信中心整合数据有误等等,所以说信用报告并非不会出错,只不过出错的概率比较小。


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查看:信用报告出了错,想要修正怎么做?




误区六:信用报告必须本人亲自申请异议




在查看个人信用报告时,如果发现信用报告有误,当事人有权向贷款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其实,信用报告并不是只能本人亲自申请异议,除了本人之外,你还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异议。


带齐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即可前往办理。




误区七:征信中心有“黑名单”




我们常常能听到征信“黑名单”这一说法,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流传的说法,征信系统里没有“黑名单”,只有不良信用记录。


所谓的不良信用记录是指:公民在与银行发生借贷行为时,产生逾期还款或者未按约定还款行为时,银行将相关信息递交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将上述行为写入公民的个人信用记录。


征信中心只是客观地收集和展示客户的信用信息,不对客户信息做任何评价。




误区八:查询征信报告不会影响贷款




频繁查询征信报告对申请贷款来说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查询记录都会影响到贷款。



查询记录是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之一,展示过去两年内,何人何时因何种原因查过信息主体的信用报告,而查询的类别主要分为:贷款机构查询与本人自身查询两类,就其查询的原因也分:本人查询、 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


在个人征信报告查询原因中本人查询、贷后管理查询不算在内,如果是本人查询自己的相关征信记录的话,并不对贷款产生影响;对贷款会产生影响的是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这些审批要素是会对银行放贷造成风险的因素,因此属于负面类别,短期频繁查询将会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征信报告在短期内多次被贷款机构以“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等原因查询,但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贷款,那么银行或者其他放贷机构就会认为申请人目前急需资金,但因某些条件不达标或财务状况不佳而被拒绝,这种情况下申请人违约风险较高,银行或者放贷机构就会十分谨慎。


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查看:征信“硬查询”越多,贷款越难吗?




误区九:是否放款完全取决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确实成了很多贷款机构衡量是否给借款申请人放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决定性依据。一般来说借款人最终能否得到贷款还要看借款人是否有稳定的工作、经济来源、还款来源、还款能力;是否信用良好;是否涉及抵押、担保等,经过一系列的综合评定后,贷款机构会给出贷款的审批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