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三,朋友带我和她女儿一起,开车去中山,体验一下中山通道,路上我和朋友雄心勃勃,计划好了中午吃鸽子晚上吃鸽子,那架势足够干掉每人10只鸽子,一边想一边开心的要命。
结果是:
中午在威尼斯西餐厅,每人一只鸽子,再加上牛排、青咖啡鸡等等,就感觉战斗力不行了。
下午去逛中山步行街,走了不少路,满打满算的实施好消化计划,晚餐再战。中间渴了,去喝了碗糖水,继续游逛。
最后偃旗息鼓,承认不行,到了晚饭的点一点饿意都没有,于是打消了念头,回深圳吧。
回程中我们得出结论:到中山,只吃一顿就行,不管是午餐还是晚餐,都可以,但两顿的话,相当难。
能吃,但总有一天,会吃不动。
所以要好好珍惜,爱吃、能吃的时节。
2
深中通道开通前,我去过中山。
那是20年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遥远,毕竟,中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通透的人生是否没意思没追求?中山之旅告诉我并非如此》
《捉泥鳅、泡温泉、穿越回民国、喝啤酒吃炸鸡……这帮人在中山玩疯了!》
《有些人,在哪里都能活得热气腾腾,不管是中山还是北上广深》
那时候去中山还比较麻烦,从深圳北出发,到广州南,再转中山北站,而现在有了深中通道,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中山市区了。
因为是工作日,一路坦途,没有拥堵。
我们把导航目的地设为岐江公园,虽然朋友在中山的朋友说那里也没什么好玩,不过我还是想去。
因为以前去过,因为想要故地重游,验证一下。
还是很喜欢那里。
喜欢这种“还是很喜欢”的感觉。
都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我喜欢反复去一个地方,比如新加坡去过五次,土耳其去过两次,马来西亚两次,台湾三次,尼泊尔两次……就是因为要不断去验证,地方在变,人也在变,岁月如流,总想去寻找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切实的进步,虽然是回头去看那些地方,但是因为成长了,会明白自己其实一直在向前。
那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感受。
在还能走动的时候,一定要多走出去。
3
也未必一定要走多远,毕竟很多人可能没有充足的假期,但其实近处也有美丽的风景。
昨天和朋友约在花至空间,讲解保单、赏荷、饮茶、吃点心、探讨人生。
我发现到了夏天,很多人因为天热不想出来,喜欢宅在家里,毕竟吹着空调特别舒服,刷短视频看书,日子也很悠哉。
这样虽然不错,但也还是要多出来走动一下。因为“宅”会养成习惯,一个人越宅,越不愿意和外界接触,除了上班上学,可能慢慢地就会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但人的能量,来源于“动”,如果一味好静,特别是周末两天都宅在家里,长时间一个姿势,看上去很爽,但也会腰酸背痛,对健康不好。
何况,阅读也不见得非要在家里,无论是直接去图书馆,还是拿着书去到咖啡馆,或者直接用微信读书,喜欢阅读,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读。我就经常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阅读,这样通勤就不会变成垃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