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妈队一个亲戚来家里做客,聊到她家孩子已经在当地一个画画班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就问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我感觉他画画好像没什么进步,还要不要让他学啊?
听到这个问题,妈队也不好说应该继续学,还是停止学。
因为呀,
在对于学画画“进步”的理解上,很多家长都会出现一些偏差。
所以你家孩子也可能并不是“没有进步”,只是我们判断错了!
显性进步
,说白了就是看
画面的效果
,看看孩子画的构图、色彩好不好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孩子有没有学习到新的绘画技巧和知识。
至于
隐形进步
,更多的就要看
孩子能力的培养
啦!
比如,学画画最能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那我们可以看看孩子的画作,是不是变得更有想法,更有故事性。
5岁以前的孩子,能画出看得懂的事物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9岁以后的孩子,基本的构图还画不好才需要注意一下。
年龄不同,标准不同。
5-9岁的孩子学画,不是
看技法,而重在看思维和想象力。
亲戚的孩子才刚满5岁,正是发挥想象力的时候,可却用9岁孩子的技法标准来看他的画作,自然是“退步”啦。
这也是为什么画啦啦总是强调,着重培养5-9岁孩子的想象力。
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释放、开拓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时机。
我在画啦啦看到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在经过老师的引导、开发之后,都特别地强。
像其中有一位小学员老虎,她来画啦啦之前,画的画作是这样的▼
看得出画面画的东西,画得也“像”,但实际上想象力并没有释放出来。
后来有一节课,老师让孩子们画出“未来的房车”,老虎不知道该怎么画出想象中的样子,老师就循序渐进,慢慢“挑起”孩子的想法:
就这样,孩子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再进一步指导她,丰满画面的色彩、细节……最终画出这幅想象力满满的画作▼
这是一台漂亮的多功能坦克车,上面有秋千、泳池,还能吃东西……
听完妈队的解释,亲戚却大惊失色:那我孩子现在,岂不是“
双重退步
”了?
这孩子,原先是挺有想法的,可现在不仅技法没怎么进步,连想象力也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妈队再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学画情况后,总算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双重退步”的情况,总结了一下,得出了这两点原因!
妈队首先了解到,在送孩子学画以前,
亲戚特别注重孩子画得好不好看、像不像
。
所以会在网上买各种临摹绘本,让孩子去临摹,画出来的效果好,孩子也很喜欢。
问她觉得孩子画画怎么才算进步,她说:
画得像,画得好看就是有进步了呀!
妈队就想起,很多孩子在来画啦啦以前,也是临摹绘本来画画:
但大家都看得出,孩子画的小汽车很像,很好看,可却缺少了自己的想法。
长期下去,孩子的画作只能停留在画好形态上,根本无法进步。
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画啦啦的老师
不会只用“像不像”来判断孩子进步,
更要注重孩子的想象力有没有被开发出来
。
最后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开发,孩子们现在画的小汽车都是独具特色,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设计了一座未来的汽车,上面有先进的排水系统,汉堡楼层、茶壶城堡,还有UFO飞碟前来光临……充斥着满满的想象力▲
这是一台未来世界的多功能车,里面住着自己、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大家生活在一起,还有游泳池和小花园……▲
想到这,妈队忍不住再再提醒:用单一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有没有进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停滞不前呀!
最后亲戚还说到,孩子每次去画画班画了后,带回来的作品都挺好看的,可让他自己画就总画不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所在的画画班,就是让他们模仿老师范画“照着画”,老师还会帮着修改。
这样的画画班其实不在少数,经常班里孩子画的画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特点:
这样学画画,
孩子不仅想象力被束缚,长期下去还会形成依赖,无法独立作画,技巧也得不到任何提升。
和这种“照着画”的方式不同,画啦啦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还是比较科学的。
像在主题绘画课中,有一次课的主题为“井盖文化”,老师先给孩子们播放井盖文化的视频,领略到别人在井盖上作画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