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1世纪,伴随着西域的相对安定和丝绸之路的发展,佛教从印度经今中亚、新疆、甘肃等地传入汉文化腹地。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同时,也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强烈影响,逐渐中国化。佛教石窟作为佛教寺院的一种表现形式,亦经历了相同的过程。
印度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斯特拉邦,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开凿于约公元前1世纪,此时只以佛塔礼佛。公元5世纪,壁画、造像大量出现,形成了如今的规模,至7世纪没落。阿旃陀石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和造像闻名,与泰姬陵并称印度双璧。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所在,不少东来西往的僧侣信徒们在此建寺开窟。除了河西走廊,陇东、陇南地区也保留了丰富的北朝至唐代石窟遗迹。
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不管是以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为主的洞窟形制,还是立体感强烈的凹凸晕染技法等艺术特征,都显示出深受印度中亚影响的早期佛教建筑和艺术风格。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北朝隋唐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其早期壁画受到中原和西域佛教艺术双向影响。
陇东,即陇山以东的甘肃东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平凉地区和庆阳地区,其中最主要的石窟是始建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南北石窟寺。此外,还有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石空寺石窟、石拱寺石窟、云崖寺石窟等,主要分布在泾河两岸及陇山和子午岭中,艺术形式以石刻为主。
泾川南石窟寺第1窟,该窟即北魏奚康生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在任泾州刺史所开凿洞窟,为陇东地区最早的两个石窟之一。
陇南,是指陇山以南的甘肃南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天水地区和陇南地区,其中最主要的石窟是开凿于约公元5世纪初的天水麦积山石窟,此外,还有天水辖区的拉梢寺石窟和大象(像)山石窟等,艺术形式以泥塑与壁画相结合的方法为主,麦积山石窟还保留有大量仿木结构殿堂建筑式样。
这里远离古代政治中心,没有受到政治动荡的多大影响。因此,人们便习惯在原有的石窟旁边继续开凿新洞窟,久而久之,同一处石窟便出现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造像和壁画。早期洞窟塑像多体格健壮、身材魁伟、庄严肃穆的形象。
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该窟即北魏奚康生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在任泾州刺史所开凿洞窟,为陇东地区最早的两个石窟之一。窟内正壁为三尊立佛四尊胁侍菩萨,左右壁各二尊立佛三尊胁侍菩萨,组成七佛题材;壁面上部雕刻场面宏大的佛传和本生故事。
北魏晚期后,受北魏都城洛阳佛教艺术的印象,佛像一般身着褒衣博带式大衣,身体消瘦;菩萨和弟子像则眉清目秀;力士身着北朝军队常用的铠甲,宗教神祇造像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到了北周隋唐,佛、菩萨、弟子等塑像的风格越来越追求表现人体丰满圆润的造型,可能是受到南朝流行的张僧繇的“张家祥”塑画风格影响,而南朝的因素又与当地与川渝地区的交流有关。
庆阳北石窟寺第222窟,开凿于唐代,题材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教造像较早的模式是一铺三像即“一佛二菩萨”,佛为主尊,二菩萨为胁侍。北魏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出现了新的组合,即“一佛二弟子”,后又演变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龙门新模式是北方佛造像的新贡献,后来普及全国,成为佛教中国化在佛造像上的重要艺术形式
在隋唐统一王朝的鼎盛时期,石窟开凿也越来越兴盛。此前,都城长安附近并无北朝时期石窟;在隋唐时期则新开凿了彬县大佛寺、麟游慈善寺等石窟。直至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愈发严重,战争频仍,国家财政渐虚,中原北方地区开窟造像的热潮逐渐消退。直至宋辽西夏金元时期,佛教石窟开凿活动才有了一定的恢复。
在隋唐统一王朝的鼎盛时期,石窟开凿也越来越兴盛。此前,都城长安附近并无北朝时期石窟;在隋唐时期则新开凿了彬县大佛寺、麟游慈善寺等石窟。直至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愈发严重,战争频仍,国家财政渐虚,中原北方地区开窟造像的热潮逐渐消退。直至宋辽西夏金元时期,佛教石窟开凿活动才有了一定的恢复。
泾州位于丝路东段北道上,若前往西域,则是西出都城长安的第一站,既是拱卫长安的军事重镇,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交通路线。泾州地区最重要的石窟寺为北魏永平年间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凿的南北石窟寺,南北石窟寺也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
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窟门立面及门前献殿遗址,窟门两侧为二天王二狮子。
1925年,陈万里在调查泾川南石窟寺时,发现了《南石窟之碑》,并预言与南石窟寺对应必然有北石窟寺。35年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终于在庆阳西峰镇西南发现了北石窟寺。北石窟寺现有编号洞窟295个,从北魏延续到盛唐;南石窟寺现有编号洞窟5个。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奚康生在任时开凿的北石窟寺第165窟和南石窟寺第1窟,规模庞大、保存完整、雕刻内容丰富,是陇东地区北魏石窟的代表作。
南北石窟寺开凿之际,正是北魏首都洛阳龙门石窟雕塑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南北石窟寺的艺术风格与地方传统明显不同,受到了龙门石窟艺术的强烈影响。这是佛教东传中原后,中国化的中原佛教艺术又向西传播、辐射的一个重要例证。
天水古代名曰秦州,是丝绸之路东段南道上的重镇。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东南,因山势陡立、山崖形似麦垛而被称为麦积山。新中国成立前,这里长期为土匪盘踞,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麦积山石窟是国内唯一没有被外国列强染指和盗窃过的大型石窟寺。与新疆、敦煌、云冈和龙门石窟不同,麦积山石窟的调查工作是由中国学者进行的。
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峭壁之上,洞窟间以凌空构筑的栈道层叠相连。历史上,秦州是地震多发区,麦积山石窟所在的崖面坍塌情况十分严重,各个朝代皆有不同程度的坍塌,但同时,不同的坍塌情况也为学者断代提供了参考。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隋代原作、宋代重修摩崖大佛及其旁边栈道
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开凿年代约从北魏延续到隋末唐初,大体上西崖洞窟开凿较早,东崖洞窟较晚,宋代则大规模重塑和妆彩了佛像。佛教艺术与敦煌石窟类似,主要以塑像和壁画为主,尤以塑像保存为佳,不仅数量丰富,且制作精细、形象生动,被誉为“雕塑艺术的宝库”。
属于秦州范围内的重要石窟寺,还有武山拉梢寺石窟群和甘谷大象山唐代弥勒大佛。拉梢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拉梢寺、水帘洞、显圣寺四个地点,最引人瞩目的是拉梢寺北周时期一佛二菩萨的浅浮雕大像。这铺造像造于高60米的陡直崖面上,佛像连座通高42.3米,是北朝时期最大的佛像之一。莲座上的大象、卧鹿、卧狮浮雕颇具中亚艺术特征。
水帘洞主要以北周时期的壁画为主,千佛洞主要是泥塑龛像,也有少量壁画。
大象山石窟位于甘谷文旗山近山顶的峭壁上,共有22个洞窟。编号第6窟的摩崖大龛内为唐代石胎泥塑的倚坐弥勒佛,是秦州地区唯一的唐代弥勒大佛。
D1 9月15日 周日
西安集合
-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 陕甘宁黄河以东地区石窟相关主题讲座
- 宿西安
D2 9月16日 周一
西安—彬州—庆阳
- 彬州大佛寺
- 庆阳北石窟寺
- 宿庆阳
D3 9月17日 周二
庆阳—平凉
- 泾川罗汉洞、南石窟寺、王母宫
- 泾川县博物馆
- 宿平凉
D4 9月18日 周三
平凉—天水
- 平凉市博物馆
- 华亭石拱寺石窟、庄浪云崖寺石窟
- 宿天水
D5 9月19日 周四
天水
- 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
- 宿武山
D6 9月20日 周五
天水—兰州
- 武山拉梢寺石窟群
- 宿兰州
D7 9月21日 周六
兰州解散
11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会员享9.8折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设计,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
餐食、住宿(2人1间)、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个人单房差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工作人员会在接到信息后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010-64865566-240
(工作日10:00—18:00)
活动联系人:黄莹 15210596332
文字编辑 | 黄莹
微信编辑&线路图制作 | 常迪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