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S证实 ·  昨天  
数据宝  ·  突发大涨,赛道股有利好? ·  昨天  
南半球聊财经  ·  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亏损的产品?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小米,突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进价80,售价3980!比传销更可怕,真相触目惊心……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2-22 17:38

正文

来源:光明网( ID:gmw_001 )综合石家庄新鲜事、腾讯视频、今日大邢台等


生活中,或许你也遇到有人向你推荐各种保健品,而那些所谓“药到病除”的保健品,是不是真的值那个价呢?有媒体曾经进行暗访,这则视频,让人唏嘘不已。



视频看完,相信很多人都气愤不已!然而,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随手在网上一搜,几乎每天都有无辜老人受骗。


那些被保健品害惨的老人, 轻则损失钱财,严重的可能忽略正规治疗,导致重疾缠身甚至身亡。


被保健品骗走了6万,青岛老人跳海自杀


一位60岁的青岛老人,因为被保健品骗走了6万多块钱,气恼不已,最终选择跳海自杀。


被发现时,只剩下冰冷的尸体躺在海滩上,而在他的裤兜里有一张遗书。



“从去年至今 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保健品 ,说让我和老伴可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眼看着 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 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 ,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


“亲爱的老伴和孩子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小孩子们……”


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金,一朝醍醐灌顶,终于崩溃难忍。


或许有人说,有些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被骗也很正常,但下面这则例子则让人匪夷所思。


退休大学教授,花光积蓄逃不出保健品圈套


81岁老人汤老伯,因为疯狂迷信保健品,在5年里不停买买买,竟然花掉了300万积蓄!家里到处都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和保健器械!


令人惊讶的是,积蓄花光以后,汤老伯竟然打算卖房子继续买保健品!


在国外工作的儿子汤先生得知后,连忙赶回国劝阻,却一点用没有。而且让人意外的是,汤老伯居然还是一名退休的大学教授,还是逃不出保健品的圈套...


每一条新闻,都深深地戳痛了大家的心,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就这样被骗光,甚至赔上身家性命,让人唏嘘的同时也不禁疑惑:


这些老人怎么了?他们被下了什么迷魂药?


1、免费礼品的诱惑


几乎所有被骗的老人,都是被“免费”二字诱惑进骗局的。


保健品宣传会上,免费向老人发放鸡蛋、大米、生态养生杯、梳子之类不值钱的东西。



大部分老人都是节俭一辈子的,也不相信自己会掏钱买保健品,都抱着:“我就是听听,领完礼品就走”的心态。但拿人手短,听几次就会买下销售人员口中的“有病治病、没病养生”的保健品。


2、专家讲座,夸大恐吓


如果听了讲座还不买,或者买得少,那么他们就组织一些低价或者免费游,包吃包住包门票,老人们一听更开心了,但他们的目的就一个:继续忽悠让老人买保健品!


一些保健品推销组织还安排养生讲座,对外宣称请来演讲的人是“著名养生专家”“30年老中医”“国际知名营养师”。


一人分饰多角的“专家”


其实,他们都是“托”,伪装成保健行业的大咖,做一些包装节目来专门给老年人看,洗脑!


会议开始前一天,销售人员会把自己跟进的老人情况汇总给“专家”,从每日的饮食到疾病史,十分详细。会议上,“养生专家”头头是道,夸大疾病,忽悠得老人晕头转向。买了保健品还要夸:“专家不愧是专家,病情说得准,建议给得好。”


3、软磨硬泡,话术洗脑


推销人员专门根据老人的性格、家庭收入、健康状况,总结出一套“接近、深入、销售”的流程。


每次上门前,都要事前演练,准备好要聊什么话题,甚至第一句话要怎么说,中间怎么带动情绪都有两三套方案。


销售人员熟练掌握精巧的话术,逐渐深入后将自己从公司“抢到”的优惠单、特效药放到老人面前。而那些老人早已被蛊惑,迫不及待去抢购了。


4、嘘寒问暖,打感情牌


人到了晚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与家人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更容易被利用。


在很多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会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销售人员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端茶倒水、捶背洗脚,时不时还会给老人送水果、生活用品,甚至认老人为“干爸”“干妈”。这样下来,别说八百一盒,就是两千一盒的保健品,老人都乐意掏腰包。


5、 以“科技牌”掏空钱包


现在很多打着“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及“纳米技术”等高科技骗人的。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其实就是骗你对新鲜事物不熟悉。


而且经销商往往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经常打着某科研机构高科技成果的旗号,发布商品作用“功能强大”、“功效神奇”,无限放大产品的功能、功效,并采用虚假的现场演示、经电脑数码技术处理的“明显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真相:保健品不可能治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