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贺嘉老师
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500强高管私教。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全平台拉黑!永不录用 ·  10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新闻广角  ·  痛悼!他于凌晨5时10分去世 ·  昨天  
新闻广角  ·  海底捞回应“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 ·  昨天  
新闻广角  ·  噩耗传来!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贺嘉老师

真正会聊天的人,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贺嘉老师  · 公众号  ·  · 2020-03-29 20:30

正文


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hejia022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 ID: shoujirym8754

01

会聊天第一原则
自己少展示优越感
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我有个朋友,2014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服装店做店员。2017年时,他赶上风口,创业开了家公司,在北京混得不错,年收入过百万。

前几天我们在一个商场约咖啡聊天。聊完之后,我要买双鞋,他就跟我在商场里溜达了一下,结果非常巧合的是,他遇到了之前做服装店员时的一个同事,当年做服装店员时我离开的早,我朋友后离开的,所以那个同事我不认识,我就听他俩聊天,听的我都一阵尴尬,他不怎么会聊天。

摘几句给大家看, 比如

刚遇见,那个同事问:你现在做什么呢?
朋友说: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呢,做XX
然后朋友反问:你现在怎么还在做这个呢?
那个同事说:唉,这不是不知道干啥么,又瞎混了几年…
朋友说:你现在搬到哪边住了?
那个同事说:现在住的远,在XXX那边
朋友说:你怎么住那么远,每天上下班太累了吧...
那个同事说:还行还行,地铁挺方便的...
…..

我俩关系挺好的嘛,所以后面出来后我就说,你刚才让人家一顿尴尬呀,结果他还没意识,我们俩就探讨了这个话题。

我说:你们俩当年都是一起做服务员的,现在你发达了,本来人家就觉得有落差,所以你讲话的时候,就别着急展示你的优越感了。


比如,人家问你现在做什么,你一开口就生怕人家不知道你自己开公司了。


再比如,人家本来就住得远,所以,“每天上下班太远了”应该是他跟你说,而 “还行还行,地铁挺方便的”应该是你对他说, 现在倒好,你俩倒过来了。


小时候,爸妈说我是个“闷蛋”,亲戚朋友总说我“不爱说话”,我老喜欢听他们讲,一方面我性格内向,另一方面是小时候有自卑的因素在里面。因为这些,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会聊天的人,低情商的人,后来我明白了,情商高低、会不会聊天,跟内向、外向没关系。

有的人内向,不爱主动找人聊天,但不代表你跟他聊天时不开心、不舒服。有的人很外向,喜欢到处聊天,但这只是外向,不代表跟他聊天的人都喜欢他,也不能代表他情商高,或许聊的越多,讨厌他的人越多。


什么叫会聊天?


我是个写作者,也是个讲课的,同时做了三年多新媒体,研究大众传播,别的懂的不多,但我懂一点人性。


从人性出发,所谓会聊天,归根结底就是:


自己少展示优越感,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只要你把这条根本原则记住,你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好的聊天对象。

ps:今天文章有点长,不过相信你看完后一定会有所改变。^_^



02
很多失败聊天
都是因为你耽误了别人的优越感
聊天→ 参与感/存在感/优越感

先不说“聊天”,先说说“发朋友圈”。

朋友圈在晒什么?

归根结底是在晒优越感,一切都是。

比如晒身体优越感、生活优越感、智力优越感、人脉优越感、学习优越感甚至努力优越感等。

很多人发完朋友圈,手机揣兜里,但绝对不到5秒就掏出来,干嘛?看有没有人给自己点赞。如果10分钟了都没人赞,你删掉它的心都有了:不被点赞的朋友圈,不值得存在。甚至有人给你评论了,没点赞,你内心会想:还不如不评论,给我点个赞呢。

看到很多点赞,其实是在完成对自己优越感的确认。

朋友圈发出来一个小时都没啥赞,你可能都产生自我怀疑了:我就这么没存在感么?

让别人注意到你,是对自己存在感的确认。

但社交媒体时代,你不发朋友圈,没人会特别注意你,不信你一周不发朋友圈试试,没几个人私信问你。

所以发朋友圈,其实是一种参与感的确认。

因此,通过对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分析,我们得出:人是在参与感中获得存在感,在存在感的增强中获得优越感。

现在,我们说回到聊天。

聊天,就是一种参与,每个人在聊天中获得参与感,增强存在感,确认优越感。

每个人都想在聊天中确认优越感,而优越感很难同高度并行,你优越感更强,一定会损害我的优越感,反之亦然。

所以,会聊天的人,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80%的失败聊天,是因为你耽误了别人的优越感。



讲清楚了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展开说说,都是一些马上可以利用在生活中的聊天技巧。

03
让对方多说一点
连说的权利都没有,哪还有优越感

两个人聊天,说话是一种权力。不会聊天的人,总是把这种权力都吃到自己嘴里,然后再用滔滔不绝的话吐出来,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我有个同学,每次跟他聊天,我喝水特别少,因为我不需要怎么说话,他得要三杯水,因为他说起来就停不下来,每次我想说几句回应一下他,等得我啊——特别寂寞。

而且跟这样的朋友聊天,很没有节奏感,很没有推进感,更没有说话欲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点他还要讲多久才停下来,让你说。

别人跟他聊天,别说优越感了——会舒服么?会有聊天的愉悦感么?

你可能会说,别人可以打断他。

我告诉你,你可以打断他,但你说完之后,他会说一个“嗯”,这就是对你的全部回应,然后继续说自己的,跟你打断他的地方无缝连接。


所谓聊天,就是你说一点,我说一点。会聊天的人,都懂得让对方多说一点,把说话的权力让渡给对方一些,否则别人连说话的权力都没有,哪还谈得上优越感。


毕竟,没有参与感,就没有存在感,没有存在感,何谈优越感。



04
戒掉你的否定式口头禅
否定,就是在攻击别人的优越感

很多人聊天有个大忌,说话喜欢用否定时口头禅开头:

“不是......”
“不对......”
“不不不......”


这种口头禅是很恼人的——“不你妈啊!”——别人肯定心理会很不爽。


最不爽的是,很多人根本接下来的说的话,并不是反对的,而只是补充了对方,或者提出了新的视角。


你丫根本没有反对别人,老把那些天然讨嫌的词挂在嘴上干嘛,这不是自己坑自己么。


另外,即便你真的有不同看法,也最好别一口一个“不对”。你直接说自己的看法就好了,自然表达看法,不做对错评论。有不同见解时,老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方,也不见得有多对吧。


真正会给对方优越感的聊天者,即便不认同对方,说话也是以“对 ...... ”作为开头,然后再讲出自己的观点。


“对......”, 这才是高段位的聊天口头禅。


给一件事下定义,做评价,谈看法,都是一个人的权力。你一口一个“不对”,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权力,攻击别人的优越感,尤其是智力优越感。



05
戒掉你的随便式口头禅
随便就是在漠视别人的优越感

怎么才有优越感?你感受到在别人那里,你是重要的。

这个很好理解,但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咱们等会去哪吃饭?
——随便。
——咱们点点什么菜?
——都行。


——我给你带杯咖啡,你喝什么?
——无所谓。


——你觉得我这样穿衣服好不好看?
——你开心就好。


这种随便式的口头禅,也是聊天的一大忌,你老这样说,对方会感觉到在你那里,他不重要,不被在意,不被尊重。


会聊天的人,都会处处给别人优越感,比如自己不想点菜,就说:你比我懂吃,我不会点菜,你来选,我相信你。



06
戒掉你的指令式语气
被人指使还何谈优越感


——我们6点的时候去吃海底捞。
——我们6的时候去吃海底捞好吗?
——我们可以在6点的时候去吃海底捞么?


——你上楼的时候给我带杯星巴克。
——你上楼的时候帮我带杯星巴克,可以吗?
——麻烦你上楼的时候帮我带杯星巴克,辛苦啦。
——你上楼的时候,方便帮我带杯星巴克嘛?

请人帮忙,麻烦别人,都尽量不要用指令式语气,少用硬邦邦的陈述句。


指令的对立面,是商讨。


所以你要用商量的、探讨的、询问的语气和相应的语气词,多用“好吗”“你方便嘛”“可以嘛”“辛苦你啦”作为结语。

当然,很多时候帮一些忙,怎么都会帮。不过,结果是一样的,心态却是不一样的,一种是不情不愿的,一种是心甘情愿。


做一个会聊天的人,要时刻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损害别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优越感。



07
如何才能自己少展示优越感
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是多数人的通病。


01 你有的,对方没有,少做展示。

比如你跟收入比你差的人聊天,别动不动就说你的鞋几千,你的包几万,有的人不仅说,还嫌不够,比如一件衣服原价3000,其实是打五折1500买的,说的时候也是说3000买的,生怕优越感不够。

如果对方比较胖,你就别老说自己都快100斤了怎么办啊;
如果对方身高不高,你就别老说身高这个话题;
如果对方学历不高,你就别老说学历这个话题;
如果对方是农村的,你就尽量别谈农民工怎样怎样;
如果你在大城市且有户口,对方是外地的,你就少说外地人怎样怎样这种话题。


聊天的时候不能别人哪壶不开你就非提哪壶。

鲁豫采访周润发和发嫂时,就在网上被骂坏了。



大家都知道,周润发和发嫂结婚二十多年,没有儿女。其实两人本来是有个孩子的,但怀孕7个月的时候夭折了,这件事对两人的打击很大,每每提起,发嫂还是不自主的留下伤心的泪水。因为发嫂受孕率低,发哥心疼老婆,就没让老婆继续尝试生孩子。

如今发嫂虽然嘴上说释怀了,但你懂得,这种痛肯定不能随便提及。

陈鲁豫到好,一个采访,追问人家两口子三次孩子问题,竟然还问发嫂没有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遗憾。开玩笑的么问这种啥问题,说实话,当时我看着眼泪都出来了,发哥发嫂心里能不痛嘛!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次跟几个同学聊天,他们看了新闻在那聊大城市的农民工,说有的农民工怎样怎样,穿得脏之类的,我说:我爸就是农民工。



02 别人有,对方没有,给他台阶。

之前马云和王菲合作录制《功守道》主题曲《风清扬》,高晓松是制作人。



马云听完有预混的一版后,问高晓松:我的声音是不是稍微有一点点小啊?


高晓松是这么聊天的,他说:其实你跟王菲的声音比例是一样大的,但是她声音的穿透力确实比你强,这是没有办法的,她是千锤百炼的歌手,稍微一发力,就已经超过了你,但我又不能把比例变得一边大一边小,这样的话整体就不平衡。 有些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你练也练不了。我说你就不要多想了,王菲唱歌,就跟你演讲一样,是老天爷赏的饭。

主动帮别人找台阶下,是聊天中的大智慧。


03 展示自己时,带点自嘲,夸下别人。


很多时候,你也不能不说自己的优点,否则你怎么展示自己。


但高手明白,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展示自己优势,在对方看来就是一种威胁存在,而展示优点时,加一点自嘲,顺便夸下别人,就会弱化攻击性。


比如马云说:我不像高晓松,可以考上清华,但我成了清华的顾问。



比如黄渤拿到金马影帝,领奖时说:记得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黄渤也考上电影学院了?现在的招收标准太松了吧?(全场爆笑);后来呢,跟我们一帮帅哥美女同学去试镜,导演跟帅哥美女聊了很久,然后过来很礼貌的跟我说,诶,请问你是他们的经纪人吧?(爆笑);后来还有一位长辈,知道我要演戏了然后跟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全场笑),看样我选对了(全场鼓掌)。



黄渤这个就很典型,大家去参加颁奖典礼,你拿到影帝了,对也准备来拿影帝明星来说,你已经损害了别人的优越感,所以他在领奖时就是满满的自嘲。


黄渤这种会聊天的人,我总结为:


你优秀到别人不能忽视你,你还优秀到别人不把你当作威胁存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