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探客Tanker
极具深度的科技行业分析自媒体平台,汇聚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同时关注智能硬件创业领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探客Tanker

宣战GPS,中国这次来真的!

探客Tanker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8-09-27 18:06

正文


| 有趣·新鲜·有料 |

添加kejizhushou内部福利等你



9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

出品  |  科技最前线

来源  |  参考消息、观察者网

编辑  |  Ian


9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


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的标准设备,这意味着它们今后能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英国人:GPS的对手来了



当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到全世界时,西方人可谓是惊呼声一片。


首先是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


中国北斗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对手”,称北斗的目标不只是服务亚洲,而是全世界。



一位英国网友自嘲道:


“祝贺中国!与此同时,英国一旦脱欧将无法访问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我想)高精度全球定位在未来创新领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吧。”



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顶级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但它只有四个会员。


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


美国GPS是全球使用最多,大家也最为熟知的导航系统。


就在今年2月,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卫星时,当时就有美国网友狂妄表示:


“说到航天器领域,我们美国是全世界最牛的。我对中国所谓的新发明没啥期待。”



但这一次,英国媒体援引防务专家的话称,北斗这个能与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将助力中国实现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的雄心。



北斗性能丝毫不亚于美国GPS



一是复杂的星座系统: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轨道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轨轨道。


二是短报文系统:北斗的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发布短报文,就像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


有人肯定要问了:既然北斗这么厉害,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是GPS呢?


2016年,年仅33岁的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在一次演讲中告诉了我们最专业的答案:


首先是,北斗比GPS晚了大约20年,20年的历史鸿沟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够填补的,而且GPS系统的应用推广都已经非常成熟。


比如现在最便宜的GPS芯片可能大约两美元左右,而北斗系统的芯片价格由于量产等原因可能仍然普遍在百元左右,用不起制约着北斗的发展。


其次,用不起不是制约主要因素,不敢用、不想用这才是制约北斗发展的重要原因。



北斗系统从诞生到现在,虽然已经通过多方面证明,精度和可靠性,完全不输GPS导航系统,但是总有“人”对北斗系统有着种种质疑(这部分“人”非常喜欢干“逢中必反”的勾当)。


不知有多少读者还记得,大概在2011年左右,网上传得比较沸沸扬扬的新闻,当时媒体使用的标题是“清华女生破解北斗送给美国”,或者是“北斗上百亿的投资没了”等等,比较耸人听闻。




北斗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事实上真正不可靠的是GPS系统,因为美国的GPS系统只对我们开放了民码,而且GPS民码信号在战争时期很容易说变就变,为了保障自主权,欧盟建设了伽利略系统。


对我们来讲也是如此,为了保障我们的可靠性,我们国家开始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


我们回到“清华女生破解北斗送给美国”这个新闻上,实际上她只是破译了北斗的民码信号的伪码序列。


我国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使用北斗,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她想破解这个没有经过加密的民码信号,是没有技术难度的。


事实上,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公布了北斗的ICD文件,告诉了大家我们的民码格式。


除了民码之外,北斗还有军码,军码经过了加密等特殊设计等,这是稳定可靠的。


如果想破解军码系统,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造时空穿越机穿越回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偷听好了。


所以,大家要相信我们北斗系统非常好用,而且非常稳定的。



在军用方面,所有美国GPS可以使用的地方,都是北斗的方向,我们的国防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这就犹如我国的一把利剑,让西方嫉妒不已,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成果为世界作出贡献!





极具深度的科技行业分析新媒体

汇聚国内外最前沿科技资讯

全球近50万科技精英关注

©   投稿合作  微信:1510644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