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热搜爆了!具俊晔称放弃大S遗产 ·  11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大S徐熙媛突然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豆瓣8.5分,103岁“少女”的世纪回眸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21 12:51

正文


福利预告

8本高分好评新书


识别上方海报二维码

回复关键词“ 共读

加入《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免费共读营, 即有机会获得!




2023年1月27日晚,一位103岁老人在南京逝世,走完了她传奇而精彩的一生。不少人由衷感慨:中国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小姐离去了。


她叫杨苡,原名杨静如,我国著名翻译家, 首创了《呼啸山庄》的译名 。杨苡出生簪缨之家,门庭恢弘,很多家人都赫赫有名,你可能也熟悉。


少年时代的杨苡。


她的叔祖父杨士骧,官至清末直隶总督。另一叔祖父杨士琦则是袁世凯智囊。祖父杨士燮,曾任杭州知府、淮阴知府。


父亲杨毓璋,曾留学日本,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家资颇丰。 兄嫂杨宪益、戴乃迭 ,曾翻译《红楼梦》《儒林外史》。姐姐杨敏如,古典文学专家,姐夫罗沛霖,新中国两院院士。丈夫赵瑞蕻,翻译家,《红与黑》中文首译者。


而她与朋友、闺蜜的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 与巴金互通书信 同穆旦心心相惜 ,和王树藏、陈蕴珍深夜舞着甘蔗回宿舍,被沈从文夸奖是“三个勇敢的少女”……


左起:戴乃迭、杨宪益、杨苡、赵瑞蕻、萧亦五,在南京国立编译馆院内。


一个世纪呼啸而过,再回首,杨苡的人生几乎就是时代潮起潮落的缩影。


童年深宅,北洋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兴起”。 少年烂漫,日寇侵华,民族存亡之际。求学之路,从西南联大辗转中央大学,在炮火中拾起友情、爱情;又经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人生的过往, 命运的分量,都成为她脸上阅尽千帆的从容


1951年,杨苡一家合影。


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生老病死,荣辱浮沉,都成为脑海里有头有尾的故事,如镜头似的频频闪回。她说: 我虽然是个平凡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这些“碎碎念”,最终被结成一本《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南京大学教授、学者余斌,历时十年记录,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温度与真实。


杨宪益兄妹三人谈笑风生,左为大妹杨敏如,中为小妹杨苡。


家族记忆、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和事,犹如长卷徐徐铺开,娓娓道来。真实,是它的内核,也唯有真实,才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余斌说,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大众读者的口述史。这本书,豆瓣评分8.5, 位列豆瓣2023年度历史文化图书NO.2 这本书,值得我们一起读。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免费共读营

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①添加小末微信,回复关键词【 共读 】即可免费报名,小末会邀请你加入【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共读群。

②本期课程限时5天,活动期内连续5天学完、打卡全部课程即获赠南周App100积分。 打卡区再抽取8位读者每人赠送一本新书



摊开长卷,往事如烟,在波澜不惊的叙述后面,我们能感受到杨苡观人观世的豁达。巴金说,长寿就是惩罚。她则说, 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她坚韧也天真。能清晰记得小时候家门口的树,上面还有小虫子。晚年房间里摆了很多布娃娃,被媒体亲切称“百岁少女”。


她出身权贵之家,却怀有出走的决心 。“年轻的时候,我对家的印象很糟糕,鸦片、小脚、姨太太,让人气闷的生活方式……”“我最强烈的冲动,就是像《家》里的觉慧那样,离开家,摆脱那个环境,到外面广大的世界去。”


八十年代,黄裳、巴金与杨苡在巴金寓所。


她敢爱也敢“恨”。与“大李先生”等待、误会、终错过。吐槽丈夫赵瑞蕻虚荣、小器、纠缠不休、没有眼力劲。同挚友穆旦分别,情愫流动:“ More than friendship,less thanlove


在杨苡缤纷的流年里,还有许多人许多事:身为“姨太太”的母亲、称呼“哥der”的杨宪益、要求周记写真话的国文老师、大轰炸抱着头躲避的侠女施剑翘……都在她平静的心湖中,投下或深或浅的悸动,也给我们留下一份回望时代的显影。


清华读书期间的穆旦。



一个人的经历、观察、研究,化为纸上的一字一句,凝聚了温度、思想与力量。 这是今年我们第三次举办免费共读营 ,从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到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机制》,再到今天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我们一起翻开故事,见证人物与时代的交响,也锚定了时光的坐标。


本期课程亮点:


5天免费课程,精读杨苡唯一口述自传

豪门深宅的吉光片羽,挥之不去的故人陈迹、私藏心底的少女心事、亲身经历的时代洪流……从24万字著作中提炼一代知识女性的人生:阅尽千帆,美无倦意。


100+分钟音频,通往历史的温度与真实

播客形式,缓缓奏响个人与时代的交响曲。清末,杨家是如何兴盛?北洋军阀时期,旧式大家族生活都有哪些讲究?国难当头之际,与“大李先生”为何相约但错过?在西南联大,朱自清、沈从文又有哪些趣事?


20000字文字详解,感受豁达处世态度

南方周末文化部记者潘轩拆书2万字,用通俗易懂的笔触,详述杨苡处世的乐观豁达,治愈当代人的“精神内耗”,无论顺流逆流,一个“好玩”可以去抵消命运的分量。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免费共读营

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第一章:百岁翻译家杨苡口述真实人生

百岁老人的回忆

旧家与新人

家的败落

第二章:旧式大家族儿女杨苡的家族回忆

母亲和姐姐

哥哥杨宪益

其他人物

第三章:杨苡在中西女校的十年

中西女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好玩天性与快乐教育

动乱时期的心情

与巴金通信,结识“大李先生”


第四章:作为西南联大学子的岁月

艰难的求学之路

杨苡的联大岁月

大李先生、赵瑞蕻和穆旦

杨苡怀孕、中断学业

第五章:在重庆,“家庭妇女”杨苡重新成为学生

在中央大学重新成为学生

旧人重逢

离婚、噩耗以及抗战胜利


潘轩
南方周末文化部记者


1997年底,巴金住院,杨苡去看望这位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心灵导师,说话都很困难的巴金费劲叮嘱:“多写!”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在回声中,杨苡一直年轻



//

本期共读营

还为大家准备了福利

8本精心挑选的新书

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高分经典

参与活动,即有机会免费获得

一起看看书单吧,相信 有你期待的!


《82年生的金智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