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北京城,“牵着狗的多了,遛鸟儿的少了”;
“看电影的多了,去戏院的少了”;
“吃西餐的多了,馋豆汁儿的少了”,
但在茫茫人海里,您兹要叫我一声儿,
从这称呼中,
我立马就知道您是北京的!
对家人称呼自然不用多说,
打小儿谁家没个七大姑八大姨儿的,
父辈的叔伯兄弟叫:“大爷”
(
yè
)
或者“大大”,
在外,称自己父母叫“老家儿”;自己小姨子老公叫
“担儿挑”、
妻子的父亲叫“老丈杆子”。
甭管是家人还是外人,见面必须打招呼,
“您来了?”“您吃啦?”“您请进”。。。。。
【一个“您”字,是习惯。
】
北京人都爱说“您”。您字当头,不您不言,
“您”是北京人特有的恭敬用语。
把“你”放在“我”心上,便是个“您”字,
北京人的这种沟通细节,
在公交车上就算是两位六七十岁的老兄妹,
称呼对方还是会用“您”…对别人也总是用您这个词儿!
有次,给一位奶奶让座位
对我说:“没事儿姑娘我就一站地!您坐着吧!”
北京人!绝对的北京人!这就是习惯!
那么大岁数了还对我一个晚辈称呼您!
听到“您”的称呼,立马就觉得心里热乎、亲切、舒坦,
别看“您”和“你”在发音上只有很小的区别,但意义绝对不同。
【
一个“爷”字,是文化。
】
在北京人的老话中,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词汇,叫做“爷”
(y
é
)
。
当年,这个称呼适用于前清王朝的八旗子弟们,
这些提着鸟笼遛着马,品着香茗哼着曲的“爷们儿”,
对于京腔的爷,大爷,膀儿爷,
一度成为京城内不可或缺的风景。
这“爷”也是有讲究的,既是尊称也是官称。
不是真拿您当爷爷,自己是孙子。
有尊重您的意思更有调侃,诙谐透着亲切。
如“张爷,李爷.”不可加"儿"音要念轻声.
重音在“爷”说谁“充大爷”,那可就说这人在装孙子了!
还有,这岁数大些的叫小辈儿直接就喊:“爷们儿,来啦”
但您对长辈叫这“爷们儿”可不是都能这么叫的!
虽是微微调侃的喊着“爷”,但也有着规矩。
其实说白了这也“爷”,在北京,女孩也可以称作“爷”
老一辈的北京人管把大龄单身姑娘
或者有着领军人物风采的女孩
有时也称呼为“爷”!
不管是叫还是被叫都那么舒服!
那些问北京人是不是不管谁都叫爷的,
这里的奥妙您自己体会吧!
【
一声“师傅”,是亲切
】
有人说“
师傅”一词是一个被时代磨砺的称呼,
其实这也是北京人的一种特殊的礼貌称呼,
无论男女老少,有事想问要喊师傅。
“师傅,跟您打听个事儿啊”,“师傅,麻烦您了。。。。”
有的外地朋友不理解,在外被人称“师傅”还不适应,
和我说,这北京人的称呼可真有趣,一直喊我“师傅”
我又不是唐僧。。。。。
再后来出现了“老师”这一称呼,
好象一时间北京人都谦卑地成了学生。
外出办事听见“师傅”的少了,
师傅这个称呼有点蓝领,对知识分子还是叫老师的居多。
像是更值得尊重的称呼,大家后来就都叫“老师”了
“您好,张老师,”“请问,李老师在吗?”
一时间,感觉大家都好有学问。
【
叫你哥们儿、姐们儿,是瓷器
】
北京人不爱谄媚的喊人单叫一个哥啊姐的
,
但是在这哥姐后面加个们,
一下子就没了距离。
或是“兄弟”、“大姐”,再或加上姓儿
“李哥”、“张姐”的就亲切多了。
还有,
喜欢老北京人叫的一声“姑娘”,
比这年头喊“美女”“妹子”听多了,
还是觉得“姑娘”最亲切。
有时候往往一个称呼就会拉近彼此的关系。
【
上来喊你“孙贼”也许是铁磁
】
说来也是奇怪,北京的叫人这称呼中的“孙子”
有着奇特的的定位,骂人时必用,
见了许久未见的瓷器也喊出“孙贼”,无人能比。
不懂的人,会说你们北京人规矩真逗,
无论年纪、辈分通通称呼“您”,无论爱恨都喊“孙贼”。
这就是哥们间称呼那么点事儿,见面一句“孙贼”
互相光着膀子喊一句这是我瓷器,手里瓶儿啤叮当一撞,
哐哐哐兑几口,最后大伙儿都翻着白眼儿约着下一次的相聚。
其实北京人永远记得怎么叫人,这是
打小儿的规矩,
现如今走在新修陌生的胡同,陌生拥挤的地铁,
只要听到一声“师傅,劳驾了您呐!”
才感到原来我还在北京!
现在可以加
北京城小编的
微信了
各位北京朝阳地区的铁磁
想免费吃
海鲜、火锅牛排、烤鱼、咖啡
等一些列美食?
扫描下方二维码
“私会”
小编吧!
(由于近期我们在朝阳、工体附近有活动,所以
本次优先+“朝阳群众”
。其他商圈的朋友也别急,后续都会建立的!)
我们会把一些
相关商圈的
吃喝玩乐信息
通过该微信及时发出,
给广大网友提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