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生活越过越好的秘诀 ·  昨天  
人民网  ·  今起调整,价格下降!网友:心动了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最近开始流行!多地卫健委提醒→ ·  3 天前  
都市时报  ·  刚刚,云南曲靖突发地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什么?婴儿也能定制?你能接受吗?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2 07:00

正文


如果一位医生告诉你,在婴儿出生以前,就可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根据你的意愿为其“定制”发色、肤色,乃至智商——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大夫,给我定做一对龙凤胎吧!”“大夫,我想孩子是双眼皮!”……多名从事生殖辅助技术的妇产科医生表示,他们常碰到试管婴儿的父母提出“定制”宝宝的要求。


生殖辅助技术诞生奇迹


专家称,目前试管婴儿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上确实可以在胚胎种植前进行遗传学筛查和诊断。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随后的脐血基因检测再次证实,婴儿不含致病位点。


让基因编辑真正变得简便好用的,是一把叫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基因“剪刀”。这种强大的技术可快速而且高效地对包括精子、卵子在内的活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新技术精度高、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让基因编辑的“门槛”大幅降低。


基因如何编辑?


了解基因编辑的原理,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它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自DNA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进行“基因编辑”,比如培育更高产的小麦、选育毛色更可爱的宠物……这些懵懂的“原始实验”从未间断。


专家介绍说,基因编辑就是特异性地来改变目标基因序列的技术。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要把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图,插入、删除部分词句或者改写一段“文字”


当然,基因编辑是在细胞内对基因序列进行类似的操作,过程更加复杂:


 首先 

需要用一种复合体把目标基因序列特异性地识别出来,以避免“伤及无辜”;

 然后

复合体再将DNA的双链剪断,在目标基因序列上制造断裂端,这时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马上会启动,对断裂端进行修复,让它重新连接起来;

 最后 

如果在修复过程中,有一个“模板”存在,细胞就会以此为标准进行修复,基因编辑就此完成。


基因编辑将带来什么?



改良植物性状

 

“苹果、蘑菇的褐变会影响颜色和口感,最新的CRISPR技术能够把这种多酚氧化酶的基因敲除掉,改良植物的性状。”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表示,“那么多种植物,那么多的性状,基因编辑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势必非常广阔。”



治疗恶性疾病

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彻底治疗疾病,比如定向识别艾滋病毒DNA,将其剪切掉。基因编辑技术与以往任何的医疗技术手段都不同,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对DNA序列进行改造,从而改变遗传性状的操作技术。基因编辑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基因水平的遗传缺陷修复,从而使彻底治愈白血病、艾滋病等恶性疾病成为可能。



“复活”灭绝物种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宣称已经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获得了猛犸象的DNA,希望结合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从长毛猛犸象残骸上获取的基因拼接到亚洲象的DNA上,进而培育出具有多个猛犸象体征的新型大象。

不过有专家表示,完成“复活”猛犸象的工作并不简单,而复活已经灭绝古生物,某种程度上也违背了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这些努力只能从侧面验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复原一部分生物特征是可行的,但还面临伦理、生态等问题的挑战。

基因编辑不能滥用


“治疗疾病可能是基因编辑技术最不容易引起伦理争议的一个领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说,“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症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一些基因编辑的手段来进行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然而,科学家们也指出,基因调控机制极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1

一方面,一些病症往往受大量基因的调控,找到特定基因位点的难度不亚于给一本数百万页的大部头的书“挑错”。

3

另一方面,由于功能单一的基因很少,删除或增加基因片段,则有可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反而增加新的疾病隐患。

4

也有人担心,“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也许会超出原先的范围,不只是消除会致死或让人严重虚弱的遗传性疾病,而是逐渐渗透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甚至能够改变外在容貌,进行各种强化——最终导向‘定制婴儿’”。



另外,“冷冻胚胎”“冷冻卵子”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医学风险、伦理风险不容忽视。比如,胚胎的父母去世后,祖父母辈是否有权对胚胎进行处置?同一批胚胎,一个当时就成了婴儿,而其“冰宝宝”兄弟姐妹多年后才出生,年龄可能比子辈还小。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传统家庭模式带来冲击,还可能带来婚姻与生育的分离以及亲子关系的破裂。


生殖专家普遍认为,

生育孩子这件事干预越少越好,

越自然越好。

你怎么看?



大家都在看


注意!这种银行卡5月起不能再用了


血型也分贵贱?科学家确认最强血型就是它: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


辣条逆袭!慎点!这声音辣耳朵...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济南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