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获奖名单已于本月16日正式出炉(了解详情大力戳:2016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获奖公告)。今天开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向您介绍四篇获奖论文的主要观点、论证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等内容。
与您分享的第一篇论文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研究员、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杨凝合著的《人民币跨境流动与离岸市场货币创造:兼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2016浦山政策研究奖),以下为论文的综述性介绍。伍戈、杨凝受邀就该论文撰写简版文章,查看详情及原版论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近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不断扩大,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已超40万亿元,较2009年7月试点初期的36亿元,增长了1.1万倍。
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也出现显著增长,截至2016年12月末,香港人民币存款已达5467.07亿元,尽管低于2011年11月末的最高值6273亿元,但与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初的559亿元已大幅增长近10倍。
在“量”的增长之外,随着人民币清算行落户美国、中银香港加入CIPS、深港通开通、央行类机构成为市场新的重要参与者等,过去一年,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也出现了参与者范围扩大、市场结构优化、产品种类丰富等“质”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对于其是否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担忧。
一国货币的跨境流动和离岸市场发展究竟会对本国货币政策,特别是本国的货币供应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般认为,本国货币跨境流动至离岸市场会减少国内的流动性和货币供给,而离岸市场的存款派生和本币资金“回流”本国会增加国内流动性和货币供给。但伍戈、杨凝在对欧洲美元市场的文献综述中发现,上述理解并不完全准确,在涉及开放经济环境和境外因素之后,货币创造机制会变得更加复杂,其客观本质与基于直观和实物货币理念上的一系列直观理解可能存在更大差异。
到底应如何评估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提是要搞清楚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是怎么进行货币创造的;而要研究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货币创造机制,前提是要先搞清楚人民币是怎么跨境流动的。
论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独特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离岸人民币市场货币创造机制示意图:
在人民币跨境流动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境内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影响方面,论文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在现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存款派生并不会影响境内的货币供应量。
第二,可能对境内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的是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流动,即人民币初始流出境外和回流境内这两个环节。
第三,人民币跨境流动最终对境内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产生的实际影响,取决于流出境外的人民币以何种模式存放于境内银行体系。
最后,作者提出政策建议,包括:
一,正确认识离岸人民币存款创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完善与离岸人民币相关的货币指标统计口径。
三,加强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监测。
四,促进人民币境外循环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人民币跨境流动与离岸市场货币创造:兼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文创新性地考察了开放经济和离岸市场框架下的货币创造机制与传统货币银行学框架下的货币创造机制的区别与联系,并系统性地构建了离岸人民币市场货币创造的理论框架,弥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