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利芬
感谢您关注王利芬和优米网。从央视制片人&主持人到创办优米网,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历程和每日所思。欢迎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信息平权  ·  总量资本开支反而上调 ·  13 小时前  
湖北市场监管  ·  境外自然人电子签名全覆盖 ... ·  17 小时前  
金错刀  ·  广东糖果大王,过了个闹心春节 ·  23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微信上新重大功能! ·  23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微信上新重大功能! ·  23 小时前  
四川政法声音  ·  涉春节档,600余个账号被禁言! ·  5 天前  
四川政法声音  ·  涉春节档,600余个账号被禁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利芬

成年人社交中,没人告诉你的20个潜规则

王利芬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4-20 21:49

正文


王利芬成长社
读书读人读社会
开启社会上升通道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越是长大,认识的人越多,社会经验越丰富,社交困难症却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懂得社交。


一方面,我们住在钢铁丛林的城市里,大量的交流都是透过屏幕,屏幕后面的我们跟真实的我们反差越来越大,线下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弱。


就像很多朋友圈里的段子手,在现实中往往都是静默如鸡的小绵羊,跟人主动交往能够难死他。


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孤独,只会跟自己相处,碰到人多的场合就希望能藏在角落里,只想独处。


我一个四川朋友有一个金句“每次我被逼参加集体活动,心里想的都是‘滚滚滚,你们都莫挨老子’”。


最直接结果就是,尽管大家都知道,社交必不可少,却又不懂社交。


所以,我总结了20个常见的社交潜规则,分享给大家。



1


先说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常识:人都是社会动物,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克制负面情绪。


从这个常识出发,别人的负面情绪,其实远比你感受到的大。


换句话说,你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耐烦是1,那真实的水平应该是10


其他情感同理。


2


没有回应的请求,就是拒绝。


就像我一个同学,向他朋友借钱卖房。


我同学微信发过去之后,他朋友没搭理他。


后来我这个同学以为对方没收到,又打电话、发微信,追着问了三次,对方都没回应。


他跟我说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说:“没有答案,本身不就是答案么?”



3


别人夸你的时候不要太得意,人生总体是守恒的,有多少人夸你,就有多少人骂你,或者排着队看你的笑话。


就像当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爸就跟我说,当年夸我学习好、有出息的街坊,同样也在笑话我:北大毕业又怎么样,部级单位又怎么样,工资那么低,在北京怕是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别人夸你不要洋洋得意,你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摔倒。


同时,别人嘲笑你也不要太在意,对他们最好的回击就是你的成绩。


另外,请记住我一句话: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


4


“会夸人”,是高级生产力。


有一次,我跟插座学院创始人何川老师在簋街撸串,聊到一个社交相关的话题,我冒出来一句:“对于很多小白来讲,嘴甜是一种高级生产力,能帮他们改善很多人际关系,找到不少机会。”


何川纠正我说:“不光小白,嘴甜、会夸人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高级生产力。”


夸人,我可以分享3个小技巧。


1、如果你不愿意当面夸人,你可以背后夸,夸人的话早晚会传到对方耳朵里。


2、夸人不要总是聚焦显而易见的优点,因为对方都被夸腻了,比如好看的人你可以夸他有内涵,有钱人你可以夸他有文化,身材好的人你可以夸他长得好看……


3、夸人不要泛泛而谈,要聚焦细节,翔实生动。


比如李安的电影《喜宴》里,儿媳妇顾威威这样评价高父的书法作品:


不论用笔或者是结构,都有一种经过精心推敲却又浑然天成的美,而且气韵跟这一首白居易的诗浑然呵成一体,这是艺术里非常高的境界,而且您这幅字全篇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败笔,真是神闲气足、长寿之征啊。


这就比别人说的“好,写的真好”,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当然这不是让你硬夸,确实没优点还硬夸,那就是虚伪了。


5


不要问低级、简单的问题。


如果有人老问你特别简单的问题,这个人可能有三种问题:


一是特别懒,百度都不愿查;


二是没动脑,有的问题真的是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就能得到答案;


三是不珍惜别人时间,不想付出努力,只想麻烦别人。


我遇到问这种问题的人,分分钟想爆炸。


老师,秦和汉,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按顺序来。


老师,我想学写作赚钱,怎么做?

先开始写。


老师,我也想年薪100W,怎么做?

先达到年薪10W


……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爱搭理你,而是你问的既没有营养,也没有提前做知识准备,对别人也是一种冒犯。


6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如果他说喜欢,那他撒谎。


其中对别人生理、人品、家庭、工作价值、精神层面的批评,是直击核心的批评。如果不是故意友尽,还是不要瞎说的好。


比如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了好几次:“感觉你的工作没什么价值啊,净写那些玩意儿有什么用,咋还不转行?”


所以,我们已经一年多没联系了。



7


待人处事要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特别是出了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等到事情无法收拾了,再用谎言进行掩盖。


前天我去中信出版社拜访,编辑老师吃饭的时候提到,本来安排了一位新媒体作者,对一位畅销书作家进行访谈。


结果采访当天上午,这个作者说生病来不了,无奈双方约定了三天后,第二次采访当天,这个作者在约定时间没出现,后来直接不回微信,也不接电话。


后来发现,这个作者根本没生病,而是临时出去旅游了。


撒谎,绝对能直接毁灭一切好感。


8


要及时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


我刚做记者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媒体答谢会,采访了某个世界500强公司的亚太负责人。


两年后在一次跨年活动上,这位外国高管竟然记得我的名字。


当时真的是有点感动,对方又不懂中文,平时还这么忙,过了这么久还能记住我的名字,确实不容易。


有很多人说自己记不住别人的名字,那只是你觉得对方不重要罢了,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认为自己不该得到尊重。


9


约见一定要准时,哪怕不准时,也不要撒谎,嘴上说着“五分钟就到”,其实还有半小时。


之前有个师兄,介绍了他一个亲戚,说是想考北大的研究生,让我介绍一下学院的各个老师。


因为扛不住对方的热情,只好约了喝咖啡。


结果这个女生迟到一个多小时,但每次问她,她都说还有五分钟就到。


后来她道歉,说自己是习惯性迟到。


这哪是习惯性迟到,根本就是习惯性撒谎。


10


一定要警惕那些“没什么事,就想找你聊聊”的人。


明明几年都没联系,但是一聊就聊半小时的人,一般是要找你办事。


如果很快说了目的还好,如果老是顾左右而言他,往往是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会让你很为难。


这种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什么面子,能办就办,不能办就不办。


你以为拒绝对方伤感情,其实答应了办不成才更伤感情。


11


强烈建议摒弃无用社交,你不行,认识谁都没用。


曾有人跟作家李尚龙说:“我参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但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无人帮助我,很难过。”


李尚龙问她:“社交场上,别人一般怎么介绍你?”


她说:“我的朋友,小白。”


李尚龙说:“一般怎么介绍那些优秀的人?”


她说:“独立撰稿人、主播、导演、教授……”  


所以,如果你自己不强大,很多社交其实没有什么用。


如果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或者潜在价值,别人明知道你想在人家身上找机会,为什么要认识你?


12


费劲维系的关系,最终都是费力不讨好。


以前有人,在某校友群里加了某领导,从此每天化身天气预报员,每天对该领导嘘寒问暖,天冷提醒加衣,下雨提醒带伞……


后来该领导直接把此人删掉了,某次饭局上提到此人不无轻蔑:年轻人有精力还不如干点正事,不要总是想走歪门邪道。


所以,请记住我这句话:舔狗舔到最后,往往一无所有。


13


不要过度的展现你的生活细节,适当保持神秘,是增添魅力的不二法门。


我曾经跟一位采访过很多大佬的财经记者交流,他说很多大佬“远看魅力无限,近看瑕疵点点”,这些大佬各有各的毛病,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完美。


这就是所谓的“仆人眼里无伟人”,离得太近、细节展现的太多,你就会丧失过多的神秘性,魅力也会大大降低。


14


学会礼貌。


接触的人越多,我发现很多人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其实说个“你好、请问、谢谢……”,即使不能给你的社交加分,但肯定不会扣分。


我很多读者加了我之后,就直接说“我很迷茫,我该怎么办”“我现在有个 xx 问题,你说说答案”,往往连个请问、你好都没有,我只能默念“那您继续迷茫好了”。


很多事儿只要你好好说就能解决,但是很多人就不,归根结底还是不够重视,或者是从小没养成好习惯。


15


保持可激怒的状态,你会过得很舒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