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围观贺嘉老师的朋友圈吗?
扫描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添加时备注一个理由才会通过哟
01
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
“智商高不如情商高。”
在很多人心中,情商都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的确,除了神童以外,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了多少。
影响更大的因素,其实就是情商的差异。
高情商能够让我们拥有好人缘,在工作上也能顺风顺水。
那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为是高情商的人呢?
会说话?能够让别人开心?脾气好?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
情商,就是指一个人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且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然而,这其实只是高情商的第一步。
想要成为高情商的人,除了要识别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识别他人的情绪。
02
识别出别人的情绪,绝对不说让对方感到不适的话。
我们最讨厌的人,就是喜欢泼冷水的人。
你穿了一件新衣服,这种人走过来说,真丑,一点都不适合你;
你发了一条朋友圈晒礼物,他们会评论说,这有什么好晒的,还不如xxx呢;
你买了一个课,在朋友圈晒打卡进度,他们又会说:学这个有什么用啊!智商税吧!也没看见你有进步啊……
如果他能够识别出你的情绪,感受到你的快乐,就不应该来打扰你的快乐,也就不会去说这种让你感到不适的话。
在最近很火的《哪吒》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哪吒在街上闲晃,遇到了一个单纯善良的小女孩。
她不知道什么魔丸转世,不像大家一样,对哪吒有着偏见。
她只当哪吒是普通人,只想和他一起踢毽子。
面对邀请,哪吒很开心,终于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毽子没踢几个,大人突然出现了,打破了这份快乐。
孩子的家长,连忙抱走了小女孩,还对哪吒恶语相向:
你是妖怪!离我的孩子远一点!
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却伤了其他孩子的心。
情商低的人,他们首先需要学会的,不是怎么说话,而是怎么样去闭嘴。
高情商的人,至少不会恶语伤人。
03
高情商的人,不仅能够识别出别人的情绪,不说不合时宜的话。
他们还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很多“夸夸群”。
大家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群友们总会找出值得夸奖的角度,然后来赞美你。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没有主动去赞美别人的习惯。
甚至,有的人会觉得,赞美了别人,就说明了自己在这方面做的没他好。于是,就喜欢通过找别人的错来建立优越感。
情商高的人,不会有这种打击式思维。
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大方地赞美别人。
有一个词,叫冒牌者综合症。
就是说,再优秀的人,也会怀疑自己:
“我真的这么厉害吗?”
“我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很平庸啊。”
因为我们普遍存在着这种冒牌心理,所以夸奖显得格外重要。
你的几句话,就能轻松缓解了别人的焦虑。
对于弱关系,我们要多加赞美;
面对强关系,也不能够忽视自己的言语。
很多人会觉得,关系亲近的人,不需要夸奖。
认真的赞美,反而会有点别扭。
其实不是这样的。大方的赞美,是亲密关系中最有用的礼物。
周杰伦和昆凌已经结婚四年了。
昆凌的每一条动态,周杰伦都会评论,变着花样夸她。
昆凌说星空很美,周杰伦就说:
“还有更美的,你去照镜子。”
昆凌晒出自己在餐厅的照片,周杰伦就说:
“有这么漂亮的服务生,我天天去。”
真诚的去赞美你身边的人,
你们的关系会有显著的变化。
04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情商高的人,不仅能够大方地去赞美别人。
更难得的是,面临尴尬的状况的时候,三言两语就能够帮别人化解尴尬。
在综艺《谁是你的菜》中,有一期嘉宾是潘粤明和杨恭如。
在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要打开冰箱的。
在聊天的时候,主持人从冰箱聊到了妈妈,就开始问女嘉宾杨恭如,会不会急着生小孩的事情,会不会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杨恭如已经45岁了,面对这个话题显然有点尴尬。
于是她就简单地说了一下现在科技很发达,可以去冻卵。
主持人马上就转过来问潘粤明,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怎么看待冻卵这件事。
潘粤明做为一个男性,评论别人的私生活,总是会有些不礼貌的。
他便落落大方地说:“我的态度就是,我就是一个旁观者。”
主持人显然不是很满意这个回答,就继续追问身边的年轻的女主持人:你会冻卵吗?
女主持人也是一脸懵逼,犹犹豫豫地没有接上话。
潘粤明这时候,就及时终止了这个话题:
“你们聊的是冰箱的事吗?”
一句话,把话题又拉回了做菜,也让两位女生不再因为这个话题而尴尬。
情商高的人,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又不失礼节地去缓解这一份窘迫。
05
如何成长为一个情商高的人?
你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能够准确找到原因,并且客观理性的去分析,这样的负面情绪有没有用?怎么样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识别出他人的情绪。
不去破坏别人的快乐,不说不合时宜的话。
改掉自己的“挑错思维”,能够做到习惯性地赞美别人。
当别人面临尴尬的时候,也会主动去化解这份尴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很多事情,都是有底层规律的。
说出高情商的话,这就是一门学问。
你可以自己去摸索,也可以找专业的人学习。
跟对老师,你可以少走10年弯路。
我很热爱演讲,在演讲方面,也有很多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