桠髻钵山的精彩在于它秀丽的风景。桠髻钵巍巍群山,起伏连绵在武夷山脉的东南端,叩首南粤。这里,重峦叠嶂、森林茂密,林风猎猎、清水涓涓。高耸挺拔的大树直入云端,枝叶与白云相缠绕,如同一幅壮观雄伟的画卷。这里,阳光柔柔地透过层层叠加的树叶洒向林地,数不清的小花竞相钻出泥土,粉的、白的、红的、黄的,就像在一张深棕色大地毯上绣满五颜六色的图案。这里青山翠欲滴,绿水尚自流。东江源第一瀑布奔腾直下,注入南海,像母亲的乳汁那样,哺育着寻乌人还有东江沿岸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的人民和香港同胞。
桠髻钵山的精彩在于它富饶的物产。桠髻钵山地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植物生长优势明显。据调查,山中有杉科、松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杜英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等49个科的乔木树种340余种,灌木树种24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多达600多种;桠髻钵山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一级保护动物野牛、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二级保护动物鹰等。桠髻钵山以它广阔的胸襟、富饶的物产抚育了一代又一代寻乌人。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浪潮中,桠髻钵山的人们看到其他地区的人在富民政策鼓励下,下海经商,创业致富,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靠山吃山”的思路让寻乌人盯上了桠髻钵山连绵不绝的森林。人们在山下建造了木材厂和纤板厂,一颗颗参天大树被砍下来运到工厂切割成原木、制成密度板;人们在山上种植收益高、见效快的脐橙,为了让果实更大更甜,把大量的农药化肥喷洒在果树上。工厂制造的粉尘在桠髻钵山盘绕,残留的农药化肥随雨水从桠髻钵山排出。10年时间里,在掠夺性的开发开采后,青翠碧绿的群山出现了片片疮疤。美丽的桠髻钵山被粉尘蔽日的阴霾笼罩,美景不再,桠髻钵山的精彩也不在了。
人们虽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产生了困惑,为什么钱包鼓起来了,物质条件改善了,却没有了昔日的幸福感呢?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出了人们困惑的根源。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金山银山再多,也换不回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东西——健康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和原生态的食品。靠透支资源和污染环境换来的金山银山如同空中楼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土崩瓦解。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给人们敲醒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