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新媒
《能源》杂志官方微信。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新媒

退煤热潮下的利与弊

能源新媒  · 公众号  ·  · 2025-02-11 16:32

正文



banner.gif

尽管效益显著,但退煤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






文/Judy Lim

作者系IREX气候金融学者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不断加强,从煤炭转型到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加快煤炭行业的公正转型》强调了这一转型的紧迫性,指出需要大幅减少未减排的燃煤发电量和煤炭消费总量。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煤炭是碳强度最高的化石燃料,其发电量略高于全球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该报告主张迅速扩大低碳能源的规模,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逐步淘汰煤电,以此作为更广泛的清洁能源转型的一部分。根据国际能源署2050年净零排放方案的设想,到2040年必须停止所有未减排的煤电。



退煤浪潮方兴未艾




巴黎协定签订后,退煤的趋势正在全球涌现,世界各国正在采取行动,逐步淘汰煤电。到2023年底,84个国家(约占目前燃煤发电量的30%)承诺淘汰或停止新建未减排的煤电。例如在欧洲,丹麦计划到2030年实现无煤化,其最后一家煤电厂将于2030年关闭。


英国已将燃煤发电量从2012年的约40%减少到2020年的不到2%,并承诺到2024年9月完全退煤。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煤炭消费国,于2023年加入了“推动煤炭替代联盟(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承诺逐步淘汰现有的未减排的煤电厂。


退煤在政治、经济和环境方面可以为各国政府带来显著效益。例如,Transition Zero和印度尼西亚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的研究详细阐释了战略性煤电厂提前退役如何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帮助印尼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并增强经济的可持续性。Transition Zero对印尼到2060年的净零排放路线图的分析发现,与现行政策方案相比,煤电提前退役可避免13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仅退役4.5吉瓦老旧、低效的煤电产能,每年就可减少2,880万吨碳排放。


IESR的研究表明,取消印尼计划中的九座煤电厂,预计可避免2.95亿吨碳排放,每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不到80美分。尽管这意味着在2050年之前,每年需要增加25亿美元的电力系统运营成本,但研究认为该战略是加速印尼能源转型最具经济性的路径之一。


在能源组合中增加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平均发电成本,从而帮助抵消部分运营成本。


不仅如此,对政府而言,煤炭补贴成本高昂,削减煤炭补贴可以腾出资金用于更可持续、经济效益更高的举措。例如,根据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Centre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的《印度尼西亚煤炭地区的公正转型》报告,在印度尼西亚加速退煤可以为政府节省348亿美元的煤电补贴和613亿美元的公共健康损失。


在巴基斯坦,煤电的提前退役可为政府节省高达2.1亿美元的过剩产能付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发现了类似的效益,将煤电厂退役与可再生能源投资捆绑在一起,可使企业价值增加三倍以上。


另一个可观的收益是,能源低碳化转型将会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增就业岗位,为当下疲软的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算,到2030年,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将使全球净增570万个就业岗位——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燃料行业将减少约250万个工作岗位,而清洁能源行业预计同期增加800万个工作岗位。这种转型需要支持工人从化石燃料行业转向清洁能源行业的有效政策,包括再培训计划和在受影响社区有针对性地创造就业机会。


大波兰东部地区为这一转型提供了一个典范案例。该地区承诺到2030年实现退煤,到2040年实现气候中和。该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ZEPAK正在从褐煤发电厂向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型,包括将以前的煤矿改造成太阳能发电厂。这一转型得到了欧盟“公正转型基金”(JTF)的支持,其向波兰提供了38.5亿欧元,主要在西里西亚、大波兰和下西里西亚等依赖煤炭的地区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包括对前煤矿工人提供技术培训。


在大波兰省,联合信托基金将资助5500名褐煤工人接受培训并掌握新技能。同时,该基金支持的项目之一——价值6000万欧元的“告别煤炭后的工作”项目将为2200人提供职业咨询、就业培训并帮助寻找工作。


在为政治、经济、就业带来收益之外,退煤可以带来与公共健康相关的巨大效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到本世纪末,全球退煤所带来的污染物减排和健康状况改善,可产生近78万亿美元的收益。这一回报是转型成本的三到四倍。在印度尼西亚,到2050年,退煤可避免16.8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将累计节省600亿美元的健康成本。



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受益的不只是政府,私人资本也能从中获益。但是,这需要从更长远的视角来考虑投资回报率。虽然转型初期成本(包括对工人的再培训和初期基础设施成本)高昂,但长期经济效益显著。这种转型可带来四大经济效益:节约成本、通过战略性退役创造价值、防范未来的碳定价以及降低搁浅成本。


根据能源创新公司(Energy Innovation)最新发布的《煤炭成本交叉报告》,截至2023年,99%的美国煤电厂的运营成本要高于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与2018年的74%相比大幅增加。


这种经济性的劣势遍及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署报告称,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电力来源。


而在中国和印度,由于有保证定价等支持机制,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远低于新建煤电厂的成本。


根据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的估算,到2030年,印度尼西亚煤电厂的退役成本将达到46亿美元,到2050年将达到275亿美元。然而,取消计划中或在建的煤炭项目可释放187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转用于投资成本竞争力日益提高的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投资者的盈利能力。


此外,考虑到健康和环境成本,运营煤电厂的成本远远高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使得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在经济上更具优势。


对于新建的煤电厂,通过战略性提前退役,同时进行资产再融资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则有可能大幅提高企业价值。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针对中国在巴基斯坦和越南投资的煤电厂的研究表明,将资产再融资与可再生能源投资相结合,可使电力企业的价值比原有购电协议(PPA)下的价值增长三倍以上。这一策略对于有大量债务的新建电厂尤为有利。例如,巴基斯坦的再融资可使SSRL、Sahiwal和Engro Thar三家煤电厂提前七至九年退役。这将降低融资成本,避免长期运营开支,并为可再生能源投资腾出资金,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同时,中国在越南投资的Thang Long、Hai Phong和Quang Ninh煤电厂的提前退役,可大幅降低电厂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尤其是与可再生能源投资相结合时。


在投资能源行业时,私人投资者还需要考虑各国愈来愈严格的碳排放政策——未来实施的碳价和碳税政策将进一步推高煤电厂的运营成本。例如,在美国,每吨50美元的碳价和每吨28美元的碳税将大幅增加普通煤电厂的运营成本。这对于一些地区每兆瓦时10~30美元的电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些碳成本将显著削弱煤电的经济可行性。相比之下,清洁能源所节省的碳成本足以安装近150吉瓦的四小时电池储能系统,相当于2023年美国煤电装机量的60%,从而提升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价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退煤可以降低与搁浅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成本。搁浅资产是指由于法规变化和市场变化而无法履约的投资。如果目前拟议的煤电厂全部投入运行,那么为实现巴黎协定的1.5°C气候目标(煤电厂的运行年限为20年),全球范围内将产生1.4万亿美元的搁浅资产。同时,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全球煤电搁浅资产的净现值约为1.3万亿~2.3万亿美元。


在中国,煤电企业近7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搁浅资产将对金融部门构成重大风险。通过主动淘汰煤电厂并投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可以避免与搁浅资产相关的经济损失。这种战略转型不仅使投资与未来的增长产业相一致,而且能确保满足不断发展的法规要求。例如,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建议通过多元化投资为退役负债预先提供资金,这样既能产生超额回报,又能大幅减少前期资金需求。因此,立即采取行动停止新的煤电建设可大大降低这些风险,有效地将搁浅成本降至近乎为零。




挑战与可行性




尽管退煤可以带来诸多积极效益,但仍然存在重大挑战。实现巴黎协定下的1.5°C温升目标需要大幅缩短现有煤电厂的运行寿命,从一般的50年缩短到20年左右。目前的全球承诺尚不足够,而新的煤电厂的建设使情况更加复杂。在拥有较新煤炭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电力供应和可负担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挑战 更加严峻。此外印度等国强大的煤炭利益集团也对转型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煤电厂的提前退役需要大量成本。要有效管理转型成本,战略方法至关重要。


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报告指出,在印度尼西亚,项目业主/开发商将承担大部分成本,包括75%的搁浅资产成本(37.5亿美元)和8%的退役成本(4亿美元)。政府将承担13%(6.5亿美元)的国家煤炭收入损失,而4%(2亿美元)的就业转型成本可能由项目所有者和政府分担。


为促进这一转型,若干转型战略和金融机制已经提出,包括取消开工前项目、利用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和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转型机制(ETM)等机制、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及探索将煤电厂转为灵活发电或替代低碳技术的方案。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为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提供了200亿美元和155亿美元的一揽子方案,旨在通过公共和私人融资组合支持这些国家的能源转型。创新的金融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行性。马里兰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研究发现,利用利率补贴一家提前20年退役的煤电厂的退役成本为1.51亿美元,比全额收购低20%。即使在每吨二氧化碳12.5美元的相对较低的碳价格下,提前退役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JETP等转型机制拥有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它们面临着资金不足、政治经济阻碍等挑战,且需要民间社会的更多参与,以确保实现真正“公正”的转型。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全面能源转型计划估计需要1500亿~2000亿美元,远远超过目前JETP的资金规模。要克服这些挑战,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强有力的政策至关重要。


虽然煤炭转型面临着巨大挑战,但转型战略、金融机制和创造性金融解决方案的出现使可行性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创新解决方案的出现,通往无煤化未来的道路正变得更加清晰和可实现,政府、投资者、电力企业和国际机构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这一转型。




· END ·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14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14 小时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