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融资需求高增,供给逐渐压缩
——
2021
年
1
月金融数据点评
(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2
月
9
日,央行公布
2021
年
1
月金融统计数据:
21
年
1
月新增社融
5.17
万亿元,同比多增
1207
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
3.58
万亿,同比多增
2252
亿元。
M2
同比增速下降
0.7
个百分点至
9.4%
,
M1
同比则增长
6.1
个百分点至
14.7%
。
我们的解读如下:
1
月信贷开门红,主要由于上年贷款积压以及“早投放、早收益”模式的影响。受信贷和非标高增的带动,尽管政府债融资“缺席”,社融增长仍明显超预期,反映融资需求向好。往后看,融资供给仍会逐渐压缩,社融增速回落仍是大势所趋,不必过度解读
1
月“开门红”的金融数据。
--------------------------------
1
月信贷开门红,受益于“早投放、早收益”。
2021
年
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3.58
万亿,同比多增
2252
亿元。由于信贷额度限制,上年贷款通常积压至次年年初集中释放,再加上贷款“早投放、早受益”的模式,
1
月信贷常见开门红,自
2018
年以来,每年
1
月信贷均创出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
1
月信贷高增主要受到居民中长贷和企业中长贷的拉动,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近
2000
亿元,对应去年年底到今年
1
月地产销售的持续火热。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
3800
亿元,应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及出口行业的高景气度。另外,由于
1
月上半月货币环境偏宽松,企业债券融资较去年年底明显修复。
受信贷和非标高增的带动,社融超预期增长。
1
月新增社融
5.17
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多增
1207
亿元。除信贷的贡献外,
1
月非标融资也对社融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其中,信托到期高峰已过,同比多减
1274
亿元,较上月明显好转;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多增(同比多增约
3500
亿元),对应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大减,也说明了
1
月市场信贷需求较强,银行压缩票据贴现来为信贷让路。而受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未提前下发的影响,缺席的政府债融资成为主要拖累,同比少增
5176
亿元,也带动
1
月社融存量增速回落
0.3
个百分点至
13.0%
。
春节错位带动
M1
飙升。
由于春节前企业部门给居民发钱,所以往往春节月份企业活期存款明显减少,去年春节在
1
月,今年在
2
月,春节错位导致
M1
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
14.7%
,预计
2
月会有回落。相比之下,
M2
同比则下滑
0.7
个百分点至
9.4%
,使得社融和
M2
增速的剪刀差明显扩大。究其原因,财政支出偏慢或对
M2
形成拖累,
1
月财政存款录得
11700
亿元,同比多增
7698
亿元。此外,表外融资,比如银行汇票的暂缓贴现,也会增加社融规模,但不派生
M2
,造成剪刀差的扩大。
往后看,社融增速回落仍是大势所趋,不必过度解读
1
月金融数据。
1
月社融、信贷高增,主要反映融资需求较好,但今年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就意味着货币融资增速要向经济增速收敛,融资供给端会持续压缩。地产领域的信贷今年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从贷款集中度管理规定的出台以及近期上海、杭州等城市陆续加码调控,均可以得到体现。再考虑到今年政府债发行的延后,以及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我们预测,后两月社融增速将继续回落,不排除回落至
12%
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