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圈(ID:New_Finance)
中信与华泰的做空报告,目的是狙击游资与建仓需求导致?
彭博社在3月8日这一天有这样有这样一则评论,”两份做空报告,或许是中国证券史载入史册的一天”。外媒认为做空报告是中国专业投资机构登上主舞台的序幕,然而不懂中国人情世故的外媒,很难想象“做空报告”所传递的真正意义。
这一天,投行业务最好的中信,经纪业务增长最快的华泰两家券业霸主,针对中信建投和中国人保两只传统意义上的白马股发布做空报告,
间接导致游资和专业投资机构出现了一次直接交火。
在绝大多数时候,
游资和专业机构投资者一直奉行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而在牛市的时候,游资和专业机构在题材选择倾向不可避免出现高度一致,两方资金总得擦枪走火,产生博弈。
2015年大牛市时,游资与机构在“一带一路”与“互联网+”题材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蜜月期。彼时游资推动,机构抱团,中国南北车一时瑜亮,全通教育妖气冠绝A股,游资与机构都赚得盆满钵满,但在2016年,游资抢跑离场,机构投资者因为主题行业限制与“不得卖出”的窗口指导,不得不承受大跌之苦。
如若2019年大牛市再来,这些游资在中信建投,中国人保上建的仓,可能不会像2015年一样宽进宽出。
机构分两头,买方和卖方。
在华泰与中信(卖方)发布做空报告后,针对做空行为的谣言开始漫天飞舞。“中国人保与中信战略合作黄了”,“做空报告的授意人被停职查办”等传言甚嚣尘上。
还有人列出了
中信期货3月7日大幅加仓期指空单,不免惹人遐想。
中信证券的做空报告来自非银首席邵子钦团队,其2007年以来就是《新财富》评选的常客,是根正苗红的老卖方;华泰的沈娟则系出前金牌分析师罗毅帐下,近期研报也是金融市场改革机遇的力挺者。
一份卖方研报在签发之前需要走许许多多的流程。根据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券商研报至少要走质量控制与合规审查两道关,研究所所长,法务都会对研报进行确认签字。
一份研报走流程都要两三天,何况是做空研报。
一天之内两家机构同时出手,实在令人无法想象背后没有共同推手,没有授意或者默许。
卖方研究机构是名义上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实际上则为买方服务。而自从券业分析师激励机制完善后,
买方对卖方的要求更倾向于为买方既有头寸进行宣传服务,而非建议与投顾咨询。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过卖方出做空报告——因为买方大多数不能做空。
买方机构投资者都是在大白马上市半年左右开始逐渐买入的。中信建投与中国人保几乎处在这个窗口。
根据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监管,公募基金不允许短期反向操作(刚刚买入便卖出),且不允许参与炒新。
次新股会得到炒作,一方面是因为新股含权,估值不锚定;但却大多数确是因为,有钱的韭菜没有立场,而有立场的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上市的前半年不会主动配置新股。
这两只被做空股票,有非常鲜明的该类特征。
中信建投与中国人保上市均不足年。中国人保除去所有新股配售基金之外,没有任何主动配置基金在近期买入。

中信建投的情况大同小异,作为券业的大公司,中信建投如今只有金元、前海开源、华商等二线买方持有部分头寸,真正的买方主力还没有进入中信建投的持股名单。
然而机构投资者未来势必得买入中信建投与中国人保,指数配置还是主动配置都不可避免。
机构投资者还没进来,游资就把权重股推高了,想让机构接盘?如果现在不做空,机构投资者在不久的未来,就是游资与散户的接盘侠,他们是否甘心情愿?
游资是不愿意与专业投资机构交火的,“没有对手盘”是他们选股的第一要义。
中信建投和中国人保都符合这个条件。
中国人保的大量机构持仓为“CDR”概念风起云涌之际,由中国头部买方机构投资者南方、招商、汇添富、易方达成立的战略配售基金持有。这些基金长期处在“现金多,资产少”的尴尬境地,而因基金合同要求持有一定比例新股,由于CDR推进缓慢,战略配售吃了半年的空饷,现阶段卖出新股配置现金的可能性实则很小。
而在中信建投这边,根据中信建投年报,机构投资者持有总数不过11家,持有总量不到总股本的0.12%,流通股的2.2%。
这些都非常符合游资对“没有对手盘”的定义。
而如前阵子的国海证券,其披露的年底机构持仓为4户13万股,折合市值60万左右,其还不如一个中型账户的持股市值。
游资最后一次愿意相信经济规律是在24年。1995年,万国证券背后千千万万的游资操手都认为按照市场规律327国债不会进行额外贴息;在不堪的事实面前,管金生以及其游资同盟还是利用资金优势翻盘,但最终却被行政力量左右被拉下了马。
不论背后事实究竟如何,这出黑吃黑让国内第一批民间投资者相信,市场的本质在于博弈,而不在判断,避免与专业投资者的正面交火,成为了他们未来的生存要义。
此后,游资在期货市场与垃圾股中辗转套利,知名的“叶大户”叶庆均便是著名的期货股市两头走的成功案例。
在本轮“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浪潮,金融股势必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
但金融股又是专业机构投资者们深根发芽的票仓。
游资为了避开机构投资者必须异常小心。他们找了没有机构投资者的白马金融股(中信建投、中国人保)与机构投资者根本不削一顾的绩差金融股(大智慧,银之杰)。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他们再次倒在了专业机构的面前,发动攻势的不是买方,而是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