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中国经济,“稳”的态势有效延续 ·  4 天前  
求是网  ·  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海外品牌“扎根中国,种草未来”,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11-08 18:00

正文

海外品牌的“种草”热,是扎根在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
▲“种草”热潮代表全球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图/社交平台
文 | 余本鲁

东方之约,全球之益。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进博会在黄浦江畔如约而至,国际政要、跨国企业高管再次齐聚上海,共襄这场全球经济合作之盛会。

自2018年启幕以来,进博会已走过七个年头。年年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累计超万家境外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朋友圈”越来越大,“购物车”越来越丰富,新产品、新技术持续“上新”……

用老派一点的话来说,这是世界对中国“用脚投票”。现在,也可以用一个更时髦的词来形容:“种草”——不仅是各国政府、海外组织对中国的“种草”,也是跨国企业、全球消费者对中国的“种草”。

“种草”代表全球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看好,是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显示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与超强的吸引力。

海外品牌为何热衷“种草”中国?

在本届进博会上,出现了宝马集团、通用电气、SK集团、默沙东等大型跨国企业的身影,它们很多都是进博会的老朋友、“全勤生”。虽然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低谷,但“四叶草”内的人声鼎沸,显示海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丝毫不减。

其实,除了这些大型企业,近两年,海外中小品牌也在中国掀起一股“种草”热潮。

进博会期间,“种草”平台小红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小红书“种草”的海外品牌数量是2022年的两倍;截至今年10月,这一数量已经达到2022年的3倍。

这组亮眼数据,不仅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对国际新锐品牌的吸引力,也体现了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取新机会新增长的信心。

那么,问题来了:海外品牌为何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富有吸引力的密码是什么?

答案,当然离不开全球贸易最核心的两个字:商业利益。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放和机遇成为稀缺资源。而中国不仅“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而且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态势,也成为全球增量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换句话说,当全球市场蛋糕趋于稳定之时,中国市场蛋糕依然占据较大份额,而且还有持续做大的潜力。超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1.2万美元人均GDP、超4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数据,无不显示中国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

李强总理在本届进博会上提到,希望外资企业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把更多高品质商品和服务带到中国,推动中国和世界市场更好对接。

这样的表态,不仅是一种期许,应当说,也传递着一种扎扎实实的底气。

“种草”平台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牵线搭桥

中国市场的优势,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融入全球化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共同促成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吸引海外投资者与消费者,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向国际市场打开大门,主要依靠“超国民待遇”吸引外资入华;随着世纪初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到2010年代,我国开始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税收公平”,逐渐敉平中外资差距。

现在,当中国经济由增长型转轨到高质量型,且中国市场形成“规模+质量”双轮驱动模式之后,中国吸引海外资本与品牌便嵌入“共赢”模式,以一流营商环境与超大市场,帮助外资品牌“扎根中国,种草未来”。

具体而言,中国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大规模的中国消费市场,意味着巨大的需求总量,也意味着即便是非常细分的领域,也蕴藏着较大的市场蛋糕,这为原本小众的海外品牌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机遇。

二是,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由此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令中国市场具备深厚的潜力。

但应看到的是,在市场增长曲线放缓、同行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包括外资品牌在内,广告营销靠硬广与软性植入的推广模式,已经很难精准高效吸附到用户群体。

且随着数字社会原住民的崛起,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怎么敏锐感知年轻人的消费品位,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同频共振,也需要营销模式的新突破。

在这种变局之下,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种草经济”平台,就搭建了一个向新向上的数字化桥梁。品牌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生产的内容,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和对品牌的期望,从而制定最适合的策略,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在深入研究小红书社区和“种草”案例后指出,作为有超过1亿创作者分享生活内容社区,小红书依靠大量用户真诚分享生活体验和评价,沉淀出独特的“种草”生态;线上不同商家之间的消费外部性,以及线上对线下的赋能,打破了时空界限,已成为助力外国企业了解和深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也就是说,海外品牌在小红书上“种草”,不只是简单地影响具体消费决策,而是在这个UGC内容平台上,通过真实的内容信息,嗅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并以需求牵引供给,对接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

最终,通过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度交互,种草扎根,抵达一个长期主义的远景与未来。

海外品牌“种草”中国,也是提供经济新动能

其实,“种草”平台的崛起,本身就与中国经济的脉动紧密相连。过去十几年以来,从未有一样东西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深刻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与模式创新,开阔了国人的消费视野,也托举了公众美好的生活。

进一步地,在澎湃的数字技术产业浪潮之下,中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反过来,又为海内外消费品牌提供了市场机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可以说,“种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温度试剂,测出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测出了中国市场的厚度,也为秉持长期主义的海外品牌进入中国,提供了真实刻度。

某种维度上,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海外品牌不断进入中国的历史。曾几何时,中国要靠“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品牌,现在,超大规模的市场、庞大的中产阶级以及追求多元品质生活的年轻人,为中国带来了区别于其他市场主体的独特优势。

全球价值链提升了中国全球化的参与程度,也带动了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的热情。海外品牌的“种草”热,是当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数字技术产业不断进步,必将还有更多外资品牌“扎根中国,种草未来”,中国经济也注定会在变局之中破浪前行。

撰稿 / 余本鲁(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流量时代,记者当不唯流量是从 | 新京报记者节社论

特朗普重返白宫:极化的美国与世界的未来 | 新京报专栏

3万多负债滚到70万,“债务重组”不是灵丹是砒霜 | 新京报快评

拖欠教师工资,不只是民办学校的“家务事” | 新京报快评

未接12315回电被骂“狗东西”,暴露何种潜意识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